写下我的青春岁月

作者: 姜燕

目标既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也是我们检验自我的标杆。虽然,我未曾立志要成为名师或知名学者,但我坚信人生的意义永远在于拓展,为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会为每个阶段设立前行的目标,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还记得,我刚毕业分配在荣成21中,面临着既要作为班主任,又要教授两个班级英语课的重任,为使自己快速步入正轨,当时我为自己设立的目标就是尽快熟悉教材,尽早进入角色。但当时集体备课并不盛行,我只能借助周末时间向我初中的英语老师——邓爱琴老师请教,向她咨询授课技巧与讲述重点,我像上学时那样拿着笔记本把重难点记录下来,回去后细心钻研,为了保证授课质量,所有备课材料我都手写完成,同时经过三次以上的修改才能拿到课堂上使用,每一遍的梳理与修改都是为了尽可能完善知识体系,以最生动直接的方式向学生们传达与表述。已经记不清多少个深夜与星辰伴我结束这样日复一日的课程筹备,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邓老师的帮助及自己的努力下,毕业第一年,我所带领的两个班级的成绩名列前茅。

经过了两年知识技能的积累与历练,我很荣幸进入了蜊江中学,周末我依旧到邓老师那里,虚心请教她各类授课技能与知识要点的讲授处理。从初一起,我就下定决心要给学生打好基础,第一个学期特别忙和累,从音素、字母、音节、单词等一点一点帮学生打好基础,把他们引入正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开启了学习英语的大门;基于此,第二学期便会轻松些许,上课领着学生背单词、词组和句型,到期末考试时两个班平均分分别为110与109,当时120分满分,许多学生学习英语水平和能力相差无几,很难分清谁比谁高多少。到了初二随着知识的加深,两极分化出现端倪。初三时是所有语法点集中阶段,这时两极分化尤为明显,这一阶段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低谷期。而初四又是提升时期,经过几次复习巩固,不少临近及格的学生英语也取得很大进步。中考时教研员说我们的成绩排全市第一,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我倍感自豪,这是对我努力付出最大的肯定。

在蜊江中学二十多年里,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严格要求自己,这几年,我一直教初四,英语课基本都是每天的第一节课,要想及时、高效地订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就需要在课前改作业。多年来,我一直来得和班主任一样早,课代表收齐学生的作业后,我便争分夺秒的进行批改,同时还要留意记录学生们错的最多的知识点,然后快速奔向教室,给作业完成情况不大理想的学生争取课前单独辅导的机会,避免正式上课时难以覆盖全员的情况。我们努力做到上好每一堂课,精讲多练,当堂问题当堂解决,不把压力积累到课下,让学生时刻明白自己的问题与差距所在。

2016年积极响应市局安排,到离家30公里的虎山25中开始一年的交流活动.在一年里克服困难,每天早晨6点准时从家里出发,担任初中两个班的英语工作,在期末的质量检测中,25中的英语教学成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指导的宋老师的课获得省级优课。我带领的英语团队撰写的《让德育之花在英语教学中绽放》获得荣成市2017年度教育创新成果奖。

2017年学校来了新人,我也担任起了带领新人的任务,这也对我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于新人提出的各种问题,我总是孜孜不倦,对于新人提出的新思路、新方法,我也会仔细听取,慎重分析后给出意见。通过这段时间的互帮互助,新人在教研能力上有了极大提升,我也对理论技能有了更深的见解。记得学校要求年级准备一节课,我们利用假期期间来学校教研,我们一起商量如何准备这节课,如何巧妙导入,如何读前、读中、读后,由我做了初始课件,然后群发给大家,一起商量如何精改,由新人试讲,全员听课,再回来评课、修改,最后形成定稿,尽管过程是辛苦的,但最终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018年响应教体局支持农村学校建设,我又一次走进农村学校,而且是一所英语成绩非常差的学校,经过我的努力,这个学校的口语成绩名列全市第三,相比之前有了质的飞跃。

2021年,我再次回到工作20多年的学校,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同时又是那么陌生,熟悉的是环境,而陌生的原来的老同事们不少已经退休了,相较之下,多了很多崭新面孔。现在的蜊江中学蒸蒸日上,各项指标稳居全市第一,尤其是教学成绩遥遥领先。这也在深深地鞭策我,我深知如果不努力的话,肯定会被淘汰的,只要空闲时间,我会观看名师的优质课,无论是联盟内,还是省内,甚至是国内的优质课,我都积极去看。从这些优秀老师的身上,我学习到了许多讲课的技巧。回来这半年,虽然苦、虽然累,但是心里是甜蜜的,我知道我的能力不强,但是我坚信笨鸟先飞的力量,我一定会在优秀团队的带领下,努力拼搏,砥砺前行,向着下一个奋斗目标勇毅前行,我相信迎接我的定是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