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陈逸飞摘要: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在以前的英语教育体系中,中国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更好,但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稍差。教育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创造生动的交际场景,维护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引导学生学会体验情感、学习和生活技能,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注重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本文通过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以及其在英语口语教学时间过程中的应用,为我国的英语口语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初中英语 英语口语 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
一、 提升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日益突出。到目前为止,已有70多个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日益密切,中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英语口语流利的人才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并将熟练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的能力作为人才衡量标准之一。与此同时,家长们也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如果孩子们掌握了一门外语可以帮助孩子们在未来获得教育和工作上的优势。他们甚至认为孩子们学得越早越好。因此,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就开始了他们的英语学习。现代研究也证明,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在青春期之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外语学习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尤其是在发音方面。作为祖国未来的舵手,初中生应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将英语作为沟通工具,搭建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与国际化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在交流过程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其未来的成长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国内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启示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关注英语。初中属于巩固基础的学习阶段,影响着高中的学业成绩。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这一时期的英语学习。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时候,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会过于注重笔试、解决阅读或听力问题,而忽视英语口语的练习。因此,虽然中学生在这个阶段有很强的阅读能力,但他们英语口语表达生硬,不敢说或不能说英语。由此可见,要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首先要重视思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培养和保持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勇气,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说英语,鼓励他们课后用英语交流。
另外,以往的英语教学模式为单一的教学模式,一些教师会以语法和句式的形式对课文进行解释,然后让学生背诵,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不高。再加上大量的背诵和重复练习,会增加学生的压力,虽然背诵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单词和语法,但一旦需要进行口语表达,就无法清晰、流畅地表达,使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学生逐渐产生练习口语的心理疲劳,逐渐产生不主动表达的现象,课堂上变得沉默,这种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初中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当进入高中阶段便会进入恶性循环,不利于今后的英语学习。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情感、动机、自信和对困难的恐惧等非智力因素,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充满活力的课堂和英语交流环境,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带头听和说,坚持读和写,培养语感。强烈的语感反过来促进了听、说、读和写的能力,尤其是听和说的能力。
三、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技巧
(1)基于课堂任务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完成有目的性、明确性目标的课堂任务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合作和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教学课程难度、拟定合理的小组合作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使用所学的语言,团结协作解决课堂难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借用共同任务、激发学习参与度和学习热情。以小组对话的方式练习英语口语,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才会使学生更加有活力、有想法,从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了课堂的良性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们不仅可以通过顺利完成课堂任务,还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一方面,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许多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目标。
(2)专注多样化口语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大多数同学在小学初次接触英语时,由于新鲜感和好奇心驱使,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然而随着进入初中阶段,教材难度逐渐增大、需要理解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增多,不少同学对英语学习感到压力增大甚至逃避学习。为了保持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多样化原则。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适时调整课程的难度,努力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在组织课堂教学上多下功夫。比如从简单的small talk对话模式开始热身,设计好情景英语口语交际内容让学生发挥并进行小组展示,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流中来,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自信心。而后逐渐增加对话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完成口语交流,最终逐步形成学生能够自主实现真实英语口语交际。除了课堂内容设置上由易到难之外,还要遵循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平时应当主动观察每位同学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并在各自的语言基础上发挥特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灌输知识的好习惯,最终实现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锻炼英语口语,使口语表达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非本土语言环境中想要实现流利的表达需要创设多种多样的交流情境,并且乐于将说英语变成一种习惯。教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努力培养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用积极向上的教学情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的口语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