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作者: 李喜程 郭金芝 张丽2022版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育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初中阶段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中学时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非常重要。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实验是物理课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精心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能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大气压强,使学生从不可思议中产生求知欲望,认真观察分析其中的奥妙;用滚摆实验引入动能和势能变化,学生在好奇之余必将包刨根问底;用措手御寒,钻木取火等引入做功和内能的改变,将引起学生观察和解释日常生适现象的兴趣。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将学生巨大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可以通过建立兴趣小组,以便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现象,并在课外进行相关的探究活动以产生不同的兴趣。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独立学习,探索在兴趣小组中学到的知识,以不断发展思维和提高实践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二、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探索意识
例如,以《光的折射——透镜》为例,在完成课堂知识后,教师可以在课后以一群兴趣的形式扩展学生对本章的知识,例如由学生深入讨论从空气到水或其他的光。兴趣小组中的成员可以互相学习,探索和实际互相培养,例如建立实验来研究凸透镜成像定律,利用介质中的折射定律,实验来确认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并扩大知识空间。
同时物理学是一门基于观察和实验的科学,通过观察发现了许多物理定律。例如,牛顿通过发现一个苹果掉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观察了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示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三、创造实验条件,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习同时进行实验教学意味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及时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过程,并通过实验方法培养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这种教育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与新课程学习紧密结合。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并开展这些教育实验将对提高物理教育质量和广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在实验中学习的形式,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物理学阅读书籍,进行实验、思考、讨论并快速掌握物理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不正确操作进行指导与纠正,纠正学生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有助于学生发展实验技能。这些练习实验可以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