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探讨

作者: 潘建莉

篮球教学是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篮球运动因其具有集体性、竞争性、趣味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初中学生的喜爱。通过篮球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有关知识,掌握篮球运动的方法和技术技能。同时篮球运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篮球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此,笔者对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作了一定的探讨。

一、充分认识篮球教学的意义

(一)让初中学生更有朝气和活力

篮球运动是一项激烈的运动,需要全身所有肢体部位的协调统一,包含了跳跃、奔跑、投射等多种身体运动方式。它能全面地、综合地促进正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初中生的身体,让初中学生的人体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纠正长期伏案读书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有些学生因为长期不正确的读书姿势造成人生骨骼发育有些畸形,在篮球运动过程中,通过激烈的运动可以减轻甚至纠正学生的以上问题,从而让初中学生更有活力和朝气。

(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快节奏生活限制了人们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需求,初中学生更是因为繁重的学业而变得心理有些压抑。篮球运动给了他们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让压抑的心情也能随着剧烈的运动而得到宣泄与释放,从而成为一种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有效方式方法。此外,篮球运动因为是团队竞技的形式,所有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又能培养初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接受失败挫折的承受能力,从而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三)增强初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生产活动越来越精细化,这就更需要整个社会人群有默契的团队合作精神。初中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阶段,也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主要时期。初中篮球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初中篮球教学过程中,通过篮球竞技可以让初中学生建立起集体荣誉感,并且能够为此与团队合作。初中篮球教学可以帮助初中生正确的理解团队精神和团队的价值,并且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的关系,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等。

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采用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必须适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首先,对以往的教学内容要进行调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对抗练习的内容。在教学手段上应区别对待,对于基础较好,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术,多安排对抗练习,可以结合对抗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以满足其兴趣。而基本技术较差的学生,则多安排些趣味性的熟悉球性练习,既能牢牢吸引他们,又能提高基本技术。在给他们进行对抗练习中,灵活运用规则,降低难度。可以多采用“三对三”、“四对四”的对抗形式,这样进攻面积扩大了,成功率也相应提高同时,充分利用场地,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大纲中篮球教学是采用先从简单的技术技能教起,随着学生的进步,再逐渐对学生的应用技能和比赛实践能力进行指导,也就是按照“基本技术——技能运用——教学比赛”这一顺序进行组织教学。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法很不受学生欢迎,且教学效果差。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是以学懂和乐学为主要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通过诱导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篮球的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学习练习上有兴趣、在思维上有空间,体现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意识。

三、激发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的本质不单单在于传授本领,还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求知欲望,塑造健全的人格。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篮球学习与训练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教学中,我力争做到讲解和示范有趣生动,和同学相处平易近人,诙谐幽默,以个人的魅力吸引学生,使他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感,生成倾向心理;同时强调篮球训练对强身健体、磨炼意志的作用,使学生从社会责任感、个人前途、参与比赛多方面产生急切心理,自觉地投身到练习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教新队员时侧重于趣,在教老队员时侧重于志,两者不能偏废,相辅相成。 篮球训练中,我引入游戏竞争机制,从听觉、视觉各个方面刺激学生思维、观察、判断。因为观察是思维的前提,正确观察赛场上瞬息万变的局面,来源于广阔的视野和科学的预测,只有准确地分析判断,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及时做好攻防的思想准备。要培养这种良好的习惯和过硬本领,教师就要时常提醒队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切实引导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在篮球课堂教学中,动作要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对技术动作要领的把握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在进行三步上篮教学时,一般都会反复地提示学生“一大、二小、三高跳”,但学生不容易掌握完整动作,出现手脚配合不协调和前冲速度过大等被动局面。笔者在实践中对症下药,大胆尝试脚步动作由慢到快与教师口令统一结合的“三步—五步—七步”循序渐进教学法:以右脚上篮为例,学生持球听教师口令:“1” —上右脚,“2” —上左脚,同时往前运球,“3 收”—上右脚同时收球于腰间,“4 跳”—上左脚起跳同时把球投出。如此循环训练后,学生往前运球的脚步分别往上增加为五步然后再增加到七步。学生在训练时,脚步动作由慢逐渐加快,运球速度也跟随由慢逐渐加快。如此的训练途径,促使学生身体及心理上较放松,不会出现肌肉紧张和动作僵硬等情况,大大增加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切实引导他们进一步掌握动作要领。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认识到篮球教学的价值和意义,高度重视篮球教学,赋予学生主体地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并不断丰富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