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探索

作者: 包巧慧

【摘要】朗读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朗读水平,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朗读训练,注重有针对性的朗读评价,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为学生以后各学科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朗读教学;多样化;低年级

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佳时期。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学段“有感情地朗读”均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在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目标版块中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学习朗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

一、朗读教学开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语感,提高感知力

语感,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比较迅速、直接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能让学生在阅读时快速感知语义,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二)有助于引起思想共鸣,获得情感的熏陶

有感情的朗读,是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理解和感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乐在其中,感受语言之美。

(三)有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积累语言

朗读教学,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积累语言知识的有效途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指名读、对比读等各种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逐步感知文本的内涵,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二、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知识积累不够丰富,一开始的时候较难实现“有感情的朗读,同时,很多教师在重视低年级的生字词等模块的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对有感情地朗读的教学;还有的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不是很高,亦或是在教学中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朗读教学时仅仅是一带而过,这种种原因使得低年级的朗读教学开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朗读教学设计过于简单

虽然几乎在每次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都明确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情感”等要求,可是这些句子太空泛,并没有明确指出通过哪些教学方法、步骤来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因此仍旧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

(二)缺乏有效的朗读指导

有些时候,教师的朗读指导只是流于形式,如“谁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等,缺少有针对性的语气、语态、语调等方面的指导,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们读得有口无心,即使是读到口干舌燥也依然难以体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本的真情实感,最终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朗读训练机会。

(三)针对性的朗读评价不够准确

好的朗读评价,常常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而我们的朗读评价多数为“你读得真好”、“你读读得非常有感情”之类的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评价,更是很少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当然就给不了学生真正的朗读动力。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对朗读失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积极性降低。

三、提高朗读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注重自身学习,提升教师的朗读水平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们也有必要进行专业的朗读训练,掌握朗读时的语气、语速、语调,把握句子的停顿,体会文章情感。并积极参加各种朗读相关活动,力求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在教学中能够准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朗读,真正对学生的朗读教学起到示范作用。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针对不同的课文,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加强朗读训练。如在进行《小小的船》这一课的教学时,老师可以请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假如自己是那个坐在弯弯月儿上的孩子,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孩子们交流了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之后,教师再运用多媒体对课文进行配乐,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想象和情感来朗读这篇课文。还可以教学生用唱歌的形式将《小小的船》展现出来,让孩子们在动听的歌声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感受朗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有趣。

(三)开展各种朗读活动,提高朗读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朗读活动,比如组织班级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成就感,体验朗读的乐趣。还可以推动家校合力,开展亲子朗读活动,让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到朗读活动中来,为孩子营造一个富有书香气息的家庭朗读氛围。

(四)注重朗读评价的指导,进行个性化的点评

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知识积累不同,其表达的情感就各有不同。在进行学生的朗读评价时,要想提高评价效率,教师的评价就要具有儿童特色,要尊重低年级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加以引导,增强孩子的朗读自信心,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

结束语

总之,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升自我,丰富朗读教学模式,将所学所想有效地运用到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去,让低年级的学生觉得朗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他们在愉快的朗读学习中培养良好的语感,感受语文课堂的乐趣,并让这种乐趣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动力,推动语文教学的开展,进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陈丽萍.朗读的魅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的探索 [J].读书文摘,2019(01)

[2] 刘文臣.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