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真活动,发展核心好素养

作者: 郝晓妮 王文慧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是实践的,不只是知识与观念的。它是指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呈现出学生真实的行为矛盾和思想冲突。再通过活动体验,绘本故事等方式,在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中,认识自我、重塑自我、提升自我,让核心素养扎实落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学校的美好,社会的温暖……我们要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体验中,达到知行合一,从而发展个人素养。

一、游戏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追求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不感兴趣,或不主动参与,这节课不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孩子们最感兴趣,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比如执教《大家排好队》时,我安排了收作业本游戏,一开始教师说教作业本,同学们都下位去交,场面乱哄哄,然后让同学想办法。于是学生分为三组,一组接一组排好队,这回又快又安静的收好作业。这样创设体验活动,学生了解排队的好处,激发学生遵守规则的成就感,自觉维护秩序,努力成为一个讲文明的小学生。

二、情境图教学引领真实生活

教材常以“情境图”的形式呈现道德与法治信息。打开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就好像打开了一本连环画,这样的教材是学生所喜欢的。低年段学生还没有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教育中的现场活动体验,更多是对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培养。如第2课认识你真好活动,第6课校园里的号令等,都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内隐性存在,通过教材中设计的教育体验活动情境,向学生再现出来,并对学生进行现场引导。让我们充分利用情境图,使情境图成为教学的纽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让学生在充满挑战性的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核心素养。

  • 绘本教学以情感染学生

(1)让绘本故事的画面动起来。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录像、幻灯、动画、配音辅助灯展示绘本故事,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故事发展的完整过程,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简单的画面丰富化。

(2)让绘本教学活起来。绘本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看故事或听故事的水平。我们还要努力引导学生与绘本进行双向交流,让学生“动起来”。如,《动物老师》绘本,可以让学生提前在家里找一找生活中的动物老师,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蛙泳、蝙蝠衫、孔雀舞等内容。

(3)让绘本故事成为连接孩子真实生活与内心体验的桥梁。对绘本教学,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对故事的理解上,而应该把对绘本故事的理解作为教学的起点,让绘本走进学生自己的生活与内心体验中,促进学生生活和内心精神世界的成长。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表演、想象续编、小游戏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和故事主人公一起喜怒哀乐、一起说话、一起思考,同时引导学生从绘本故事中走出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用绘本中的做法作参照,使之成为自己精神世界成长的促进力量。

四、回归生活展现核心素养

小学生能健康快乐成长,拥有积极乐观的思想,以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是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所期望的。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以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引导他们走向优良的思想道德之路,这是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道德与法治》就是一门温暖的课程,它在营建学生的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深入人心,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学习的快乐,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色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