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学生,走进心灵

作者: 王琴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其基本职责。而在这之中,德育是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总是把德育放在首位。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德行,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是不可能成才的。正所谓“先成人,后成才”,也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在学习和生活中,在每一个细节中,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爱为纽带,进行情感交流

作为教师,爱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学生,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位置思考问题。对学生经常鼓励,注意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对于优秀学生,要严格要求,不能因为其成绩优秀而享有特殊待遇。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于中等学生,要以鼓励为主。中学生在各方面表现平平,并不突出,但他们渴望老师的关注 。对于他们的进步,要及时鼓励。这样可以促进他们争取更好的成绩,获得更大的进步。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心,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老师所关注,自己被老师所关爱。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多加注意。后进生的行为和成绩一般都存在较大问题,他们自己也会有自卑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从而放任自流,破罐破摔。教师就是要唤醒他们的自尊自爱意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其实和其他同学一样,但要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有争取进步的念头,有追求优秀的动力。对这样的学生,要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当他们出现一点点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鼓励,从而让他们充满自信,充满努力的动力。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后进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例子向来不缺乏。比如我班的李亮同学,虽然成绩暂时落后,但热爱集体,热爱劳动。每次有脏活累活,都积极参与,抢着去干。对此,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看的出来,他很高兴,在后来的劳动中,更积极了,学习上也更加投入,成绩逐步提升。还有我班的张颖同学,一度出现厌学情绪,上课积极性不高,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按时完成。课下,找到她单独谈话。一上来,我并没有批评她,也没有指责她,而是询问她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存在哪些问题。经过了解发现,她的基础较差,尤其是数学,上课听不懂,渐渐的就失去了信心,最后索性放弃。首先,我让她端正学习态度,其次鼓励她认真学习,提高她的自信心,最后,安排班上数学成绩优异的几个同学作为她的小老师,从最基础的开始补起。在这个过程中,我多次询问她的学习状态和进步情况,遇到她想打退堂鼓的时候及时鼓励。学习状态的改变,最终使得成绩发生改变,虽然进步缓慢,但还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二、培养良好习惯

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但犯了错误以后要认识到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思想品格等方面,在周会、课堂上我都会进行渗透,让他们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并且用自己的行为给他们树立榜样,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行为远比说教更有效。长期耳濡目染,学生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学生的自觉性毕竟有限,教师还要监督,看管。对于班级事务,教师要进行宏观调控,从整体把握,指导,监督。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要进行批评,不能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对于学习缺乏劲头的同学,要耐心劝导,鼓励,从而重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注重细节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时刻注意规范学生的言行,对于学生的错误观念及时纠正,把孩子的进步反馈给家长,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也及时地与家长沟通,注意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不用语言去伤害他们,要知道,温和的鼓励比冰冷的呵斥来的更有效。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基本职责。而在这之中,德育是重中之重。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正确的是非观念,讲文明讲礼貌,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才。缺失道德,一切无从谈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在每一个细节中,都要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学生。立德树人,教师有责,这责任在你,这责任也在我。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