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高三二轮复课研讨会的反思
作者: 宣晨雪摘要:高三二轮复习研讨会,旨在从历史阶段特征,发展趋势,横向和纵向联系及体方法和解体规范性上对学生进行思维的点拨和指导。两位示范课老师在这几个方面给与我很大启发,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扬长避短,探索更加适合我们学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三二轮复习 构建知识框架 精选典题 调动积极性 注意纠错
3月23日,在5702中学我有幸聆听了来自咸阳育才中学的陈涛老师的示范课《明清时期中西方发展的比较》和来自我县绿野中学的刘云峰老师的示范课《中国古代文明的繁重时期——隋唐》。自觉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陈老师的课:首先,从导课到结束总结,一直贯穿一个中心: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我们怎么复习?带着这个中心他利用实地情景和高考真题一语中的切入正题。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内心渴望。成功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整节课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中西方14至19世纪中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了比较。构建了这个阶段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学生从中很容易就得出这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从基础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于无声处渗透了思考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的一般性思维。
第三,精选习题典型。习题量尽管有些大,但是选题具有代表性,有宏观性选题也有微观角度选题。从而弥补了知识体系宏观构建对微观知识的忽略。这样既有骨架有有血肉,使课堂显得很丰满。知识不那么单调。
第四,他善于和学生交流,善于鼓励和及时的肯定学生,整节课他本人都非常激情饱满,像一个斗士一样。而且他的情绪和语言也极大的感染了学生,因而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的热情度很高,配合度也高,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让我尤其值得学习的是在最后他展示了自己做的二轮知识体系构建的示意图,当他展开那副如同山水画一般的长卷时,学生,听课老师的眼中都充满了敬佩,惊叹!用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调动了学生的动脑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诚如他自己所说的,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若能再调整一下,后面不那么赶时间。再进行解题方法的总结就非常完美了!
刘老师从细微处入手,逐步放大知识范围。并对重点知识构建了体系,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框架结构,又从细节上复习重点知识。对隋唐时期的重点知识如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明确了这个部分的高考考向和知识切入点、考查角度,易错点等进行剖析。最后选取典型例题针对本节的重难点,出题人的陷阱和设错方式及解题方法。整个课堂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讲练结合,达到了二轮复习的目的。如果能够再多设一些启发性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课堂更加活跃和紧凑效果就会更好。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今后的复习应努力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①课堂上应注意宏观体系构建和微观重点知识相结合,突出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规律及历史发展趋势的总结。②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和解体方法规范性的总结和培养。③课堂练习题要典型,切中高考考点。④对非核心知识应一言以蔽之,做好错题的纠错和错因分析。
总而言之,这样的交流和探讨活动,不仅提高了我对二轮复习侧重点的认识,也对我今后如何设置课堂和设计教学活动给了很大的启发。希望以后能够扬长避短,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也会珍惜和同仁们交流的机会,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