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策略
作者: 朱家宜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而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有效的策略,大力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和巩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惟其如此,才能不断丰富小学生的写作知识,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提高 读写能力 策略
分类号:G623.2
人人皆知,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发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语文新课标》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后,课外阅读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一个热点,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突显出它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应该采用多种有效的策略,大力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和巩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不断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挖掘学生的阅读欲望
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一种内在的阅读欲望,只有把其挖掘出来,才能激发出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多方面地营造出一个浓厚的阅读氛围。
(1)开辟“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可开辟一个“班级图书角”,其中放入学生自己的好书,向学校图书馆借阅的好书等。这样一来,大大满足了学生随时选书阅读的需求。
(2)建立“流动读书岛”。为了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时时都传递出阅读的乐趣,教师可在校园内的主道旁、每层教学楼的通道处等各建立几个“流动读书岛”,其中放置一定数量的适合学生阅读口味的图书。
(3)创设“家庭小书房”。要让学生在家也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可鼓励学生创设一个“家庭小书房”。如在室内摆放一个小书架,书架上放上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墙壁上可粘贴一些读书名言……
可见,如此一来,小学生所到的每一处都充满着浓厚的书香味,这不但能吸引住他们的眼球,激起他们的阅读欲望,而且又能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无处不在。
二、采用多样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小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学到教科书上学不到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采用多样的方式方法,激发出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1)讲述名人的读书故事,“激励”学生。为了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外阅读的行列中去,教师可利用晨会、阅读课的时间向他们讲述“牛角挂书”、“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等古人读书的故事和毛泽东、周恩来、鲁迅、冰心、习爷爷等现代人的读书事迹。
(2)推荐有益的阅读资源,“迷恋”学生。小学生阅历浅,鉴别能力低,一时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因此,教师要定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口味和阅读能力的读物。如低年级学生可推荐一些注音的动画片、漫画书、图文并茂的故事书等;中年学生可推荐一些科普读物、寓言故事、童话书等;高年级学生可推荐一些经典名著、名人传记、科幻小说等。
(3)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吸引”学生。为了让小学生尽情享受到阅读的喜悦感,教师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举办“读书经验、心得体会、阅读方法……”交流活动,开展“读后感、随笔、手抄报……”阅读成果展示活动。
总之,有教师传授的知识作基础,有丰富的阅读材料作补充,有精彩的活动作辅助,一定能激发出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是的,如果小学生在阅读时只是翻翻而已,那么,其结果肯定是毫无收获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小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科学的阅读方法。
(1)精读与略读。要想查找资料、快速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办法便是略读,这是课外阅读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当遇到需要揣摩、玩味的精妙之处时,就要精读,精读就是要边读边想,并在文章感触最深的地方进行圈点勾划、细细品味。
(2)读写与批注。课外阅读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和目的而定。有的课外阅读只限于读,有的要求写读书笔记,有的需要在上面划出精彩的词句,遇到疑难的词句时,还要通过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后加上注释。
(3)阅读与背诵。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是课外阅读的关键。因此,当小学生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时,就需要他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将其吟咏、甚至背诵下来。
当然,常用的科学的阅读方法还有很多种,但只要小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采用适合的阅读方法,定会获得丰硕的阅读果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知识,才能增强写作能力,而丰富的写作知识来自于有效的课外阅读。因此,教师要培养好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1)养成“勤摘文摘卡”的良好习惯。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教师要要求小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想,积极思考,当碰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篇段时,就要用笔“圈一圈、画一画”,然后记录在“文摘卡”上,不断地积累知识。
(2)养成“勤写读后感”的良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的,每人读一篇文章后总会有一些想法的,如果把这些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就能为以后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因此,教师要让小学生在阅读时要随时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对文章的评价等写下来。
总而言之,小学生只有在阅读时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断丰富写作知识,增强写作能力。否则,一切的阅读终将成为过眼云烟。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营造好浓厚的阅读氛围,挖掘和激发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小学生掌握好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好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小学生积极而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促小进学生知识的更新,充实文化的底蕴,丰富写作的知识,提高读写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赖夫中.以读为本 读写结合——浅谈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途径[J].天津教育,2000(01).
[2]查国芳.课外阅读漂流:书香飘进每一个孩子心里[J]教师教育,2013(06).
[3]李 沙.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探索[J].青年文学家,2013.12(09).
[4]侯海燕.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