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 吕霞内容摘要: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智慧运用的理论探索,基本特征,设计要求,课堂形态,操作策略的开发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我们追求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是数学应用与生活。要实现这样的教学,必须通过对学的研究和思考来反馈我们的教,努力转变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 智慧 课堂 策略 多媒体技术
通过理性的分析和观念的提升,其价值在于启发、唤醒、提出出问题进而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促使我们转换思维,寻求策略和基本方法。我们在研究实践后,认真总结了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智慧运用的基本形态。
一、教学准备: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学生掌握知识”变为“我想学知识”
(1)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我们主要研究了生活化教学内容的来源与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策略。
(2)创设故事情境。教师出示一个大正方体(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出示1个小正方体),大家猜一猜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 用你们的方法我们来数数看(课件演示)
(3)创设生活情境。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我们不能将课堂教学搬到生活中,只能在课堂上借助计算机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教学实施:紧扣本质,运用多媒体,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数学结果的教学”变为“数学过程的教学”
(1)迁移法。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
(2)转化法。转化——解决数学问题时,常遇到一些问题直接求解较为困难,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选择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变换,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新问题(相对来说,对自己较熟悉的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求解,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一个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发展和结果,也就可以转化为旧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3)直观法。直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用具,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直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最常用的也是最为有独立自主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应用:应用实践,运用多媒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数学来源于生活”变为“数学应用于生活”
数形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它通过建立数与形的某种联系,借助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1)图形演示。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形演示,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形象的图形之间的联系,把数和形结合起来,可以丰富学习活动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
(2)变静态为动态。华罗庚说:“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数”由“形”来描绘,“形”由“数”来表达。利用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提高学习能力。
(3)合理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实现数形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感性材料,通过形象思维这个中间环节,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加深学生对某些抽象关系的理解。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智慧表现在既生动形象,又音形兼备,在众多的教学媒体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表现“数形结合”思想时具有无与伦比的强大功能。但是,教师在选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形结合教学中时,首要原则是多媒体要服从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当的数学知识使用,才能恰到好处,获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体现的最佳效果。只要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渗透数形合思想的优势必将效益无穷。
参考文献:
[1]李征著:《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中小学素质教育, 2001.7-8
[2]徐建汉著:《多媒体与数学在情境创设中的整合运用》,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3]徐晓东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4]梁月华著:《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育信息技术,2003.1
[5]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
[6]杨小微,李家成 ,《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丛书: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专题论文案例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7]张猛,谢小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调查报告》,《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年第2期。
[8]吴亚萍,《小学数学教师新视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