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
作者: 陈冰网络课堂教学过程主要由两个教学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研究,指围绕本节课的基本结论的研究;第二个层次是拓展研究,指围绕上述第一层次获得的基本结论作纵向或横向扩展性的研究。
一、通过网络课堂教学实践,探讨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方法和有效策略
课堂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网络课堂老师更应该根据网络教学的实际,积极探索网络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直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导入。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进入真实的自主探究。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关注个体差异,及时创设引导学生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他们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自身掌握知识的技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网络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力,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等动画特点,将抽象化、复杂化的内容生动化、有趣化,巧妙地创设富有变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从而把学生们引入到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情景当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首先,自主探究、验证猜想。①采用归纳推理的方式获得结论。在学生自主学习中,一般以不完全归纳的方式,通过举例来验证猜想。②通过举反例的方式否定结论。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田忌赛马》一文时,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齐威王赛马,在孙膑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使学生从中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思维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弄清楚田忌、齐威王和孙膑三人的思路,其中孙膑的思维推理是难点。
其次,在利用网络课堂教学时,要抓住动画中人物的神态变化,把握人物的心态,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文中出现了较多对话的段落,很适合表演或分角色朗读。在课堂上,我们让学生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认真揣摩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心理,并可依据课文进行合理的想象设计表演。学生们兴致勃勃,纷纷举手进行表演或朗读,将齐威王骄傲自满、得意洋洋的形象表现得十分到位。这样,学生们在理解了人物的同时,也体验了文中人物的各种情感。指导比较分析,启发求异思维。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学习《田忌赛马》第四段时,为了帮助学生懂得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我先指导学生对两次赛马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次田忌齐威王 第二次田忌齐威王
斗力:(败)上—上(胜) 斗智:(败)下—上(胜)
(败)中—中(胜) (胜)上—中(败)
(败)下—下(胜) (胜)中—下(败)
学生经过比较分析,便很快就明白了:田忌在和齐威王斗力的情况之下是不可能嬴得齐威王的事实;然而,田忌转败为胜的逆袭,是因为在孙膑的指导下斗智,只是巧妙地改变了马的出场顺序,终于以胜两场输一场的战绩获胜。我们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拓宽训练,启发他们思考:除了这种斗智地出顺序田忌能取胜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取得胜利?让学生试着排其它顺序。学生很快地排出另两种对阵方法:
田忌齐威王 田忌齐威王
(败)上——上(胜) (败)中——上(胜)
(败)下——中(胜) (胜)上——中(败)
(胜)中——下(败) (败)下——下(胜)
结果:1 :2 结果:1 :2
学生很快又说出从以上排法可以看出,除了第二次比赛的顺序外,其他顺序田忌都不能取胜。我们再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训练,问道:“假如齐威王也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田忌应当采取什么办法才能保持不败?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求异思维不断地得到发展。
最后,归纳概括结论。这是从一个特殊问题出发,归纳和抽象出一个普遍存在的一般规律的概括提升过程。教师不要过分要求学生的结论和教材中的完全相同,而是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研究获得的结论。同时,还要灵活运用教材的学习重点,写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把自己探究的结果写在本子上,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要加以选择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