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中年级学生写真习作

作者: 韦德刚

在教学生涯中,我发现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出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要求写一种植物,只要有一个学生写茶花,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跟着写茶花,甚至有互相抄袭的现象。写一件事,班上有一个学生写扶老奶奶过马路,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写扶老奶奶过马路,而且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参差不齐,让老师哭笑不得。这种现象让我陷入沉思: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的学生在写作上失去了灵气,变成一个个逗人发笑的呆瓜?写作是表达的需要。孩子们为什么不愿意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或者他们已经沦为学习的工具而无暇去感受生活?思考人生?……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呢?在多年工作中我进行了有效地探索和研究发现:我们的学生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主要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经过实践证明,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能有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好奇心能促使孩子探索周围未知的世界。三年级的孩子实际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但学习欲望可能还处在未开发的阶段,教师起着启蒙的作用,在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从而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

把作文教学寄予在乐趣里,教学通过艺术和美的形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操纵教学中的认知因素来引发学生怀着兴趣——快乐情绪来进行学习。记得在指导写《那次玩得真高兴》的作文时,我先组织学生玩游戏——贴鼻子。在玩之前我先跟同学们讲了游戏规则,让同学们留心周围同学的表情、动作、语言,教室里的气氛等。游戏的过程中,我让同学们进行有序的观察,先……再…然后……谁怎样了……惹得大家怎样了……我是怎么想的……。游戏结束后,我让学生分成小组一起交流感受,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从他们的神态中我感受到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最后我让他们把这次活动用自己的话写成文章,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室里笑声一片”、“捧腹大笑”、“笑得前俯后仰”……准确的用词,精彩的片段真让我深受感动。在玩中观察充满了乐趣,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二、把观察变成习惯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呢?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求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现象,做生活的有心人。可能开始有些困难,学生会出现偷懒的现象。但是,只用老师时时去督促和提醒,让学生坚持下来,习以为常以后,良好的观察习惯就养成了。

三、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习作中成长

语文新课标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也好,要求学生写日记也好,我都特别强调要写真实的东西。在批改作文、日记时,对写出身边真实的事物或现象,并抒发自己真实感受的作文予以肯定和鼓励。对抄袭别人作品,或是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日记则采取淡化的态度。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写自己身边真人真事的习惯。虽然作文教学着力引导学生讲真话,写自己的真实感受,但是在一些学生作文或日记里,看到一些内容不正常,感受不健康的文段时,作为教师是不能忽略,甚至视而不见的。如果在作文中发现问题,根据学生的真实想法,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及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这样,既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又让学生在习作中得到成长。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观察兴趣的激发,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能够分辨出事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对人生有自己较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更好地表情达意,写出具体、生动有一定思想内涵的作文,达到“我手写我心”的有质量的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