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付燕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注重对学生素质发展的终极关怀,以不断地提高人自身并改造自身为宗旨,而培养人的自主能力恰恰是实现这一宗旨的根本,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自主能力的培养,而语文阅读自主能力的培养也在此列。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关系到学生语文多种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引导学生进行大量自主阅读,将会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一、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标准阅读教学要求中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美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它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在过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识,过多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教师的付出多,过于亲力亲为,费时费力却效果不佳。而仅仅依靠课本的阅读教学是远远达不到课标要求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大量的自主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完成新课标的阅读要求,还有利于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共同需要。“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味,并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创新,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个性,让课堂活力持久焕发。一滴水的焕发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桶水的储备,那么大量的阅读,“读教育教学著作,读古典名著,读中外名家名作,读儿童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无所不读,做到广而深的阅读,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厚积而薄发,更能展现教师不同角色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才能使其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积累知识、掌握阅读方法,使其在语文能力上得到提高,同时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量、丰富的课外知识的积累、沉淀与感悟,会使学生更游刃有余的运用语文知识,教师引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形成师生合力,造就高效课堂。
(3)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形成正确三观的有效途径。毕淑敏曾说过:“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阅读有助于增智开慧,孩子自主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仅开阔视野、培养格局,还有助于兴趣爱好的发掘、增光见识。大脑中会有越来越多的清晰、准确且正确的概念,为孩子的人生提供正确的方向,让其在阅读中实现蜕变。
二、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1)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在班级中建立读书会,在学习平台上推出阅读打卡展示活动,及时展示学生书写的心得体会,颁发阅读之星等电子奖状,营造你追我赶的读书氛围,形成网上书香班级。
(2)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激发阅读热情。教师需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过深会使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学生浮躁,产生疲倦情绪。因此,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一步一个台阶,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教学相长,掌握自主阅读有效方法。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有的读书走马观花,有的不懂积累运用,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使学生的自主阅读并不是匆匆浏览而过就算,那些浮于表面的阅读并不能带给学生心灵的蕴养。所以有阅读就要有思考,有体悟,要集中精神去感受、理解、欣赏作品的形与神。教师通过课堂阅读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怎样理解词句,怎样体悟作品情感,怎样升华内涵等,一步步提升学生思辨性表达的能力与评价水平,而这些正将应用于课后的自主阅读中,“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大大提高语文能力。
(4)交流探讨,相互分享,注重激发阅读思维。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对内容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调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教师更加需要利用一切工具和资源加强对孩子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融合多种平台的教育资源,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将学生领入书的海洋,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把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和乐趣。同时逐步转变学生课堂阅读中过于依赖老师的习惯,不要人云亦云,学会自己质疑、思考,学会交流、分享,以阅读提升自己。教学相长,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给学生以更好的指导,和学生一起成长。让好的读书习惯像呼吸一样与读书同在,让阅读变成“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