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商贸文脉 共建新世纪“海上丝路”

作者: 吕洪安

百年梦想看八桂,盛世运河出广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平陆运河的开工建设,展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开放形势、时代趋势、复兴大势,其势如奔雷,势不可挡,必将成为壮美广西建设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高水平建设通江达海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起源和发展:“马援故道”与“海上丝路”。钦州江海相连,连着北部湾的南流江、钦江、大风江、茅岭江是“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上丝路”)的内河航线。秦朝开通灵渠,汉朝开辟“马援故道”,沟通中原经钦廉沿海出东南亚的线路。南朝到隋朝时,钦州陶瓷等货物从大观港运往东南亚,呈现“生产—贸易”“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繁荣景象。钦州湾沿海与钦江等形成“江海联运”黄金水道,促进经贸合作、传播文明和增进友谊。

兴起和繁荣:唐宋古城变迁与“钦盐古道”。钦州州郡建制始于南朝宋寿郡(445年)。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置安州,安州故城是海上丝路历史文化遗产。唐贞观十年(636年),钦州迁城至旧州。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将州署迁往海滨安远县,历代官员不断修城扩城,逐步形成整齐的“目”字形都城布局结构。宋朝开通邕钦盐道、玉廉盐道、邕廉盐道,钦州博易场、如洪寨,成为中越海路互市贸易的主要场所,钦州成为海上丝路的重要枢纽,文化发展,人才迭出,经济繁荣。

兴盛和延续:元明清千年商埠与岭南文化。元明清时期,钦州商贸文化延续发展,民间贸易兴盛,商人使者沿着钦州湾沿海各河流,出入北部湾,经济文化交流臻于繁盛。广州会馆见证了广府商人的创业史和广府文化传承。钦州历史文化街区,汇聚“千年商埠”和岭南文化之精髓。刘永福、冯子材两位民族英雄铸就钦州边关文化丰碑。钦州古代造船技术高超,为人类航海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坭兴陶兴于隋唐,1953年被列入中国“四大名陶”榜单,成为钦州对外交往的“金名片”。

建设和展望:“一河通”与“全盘活”。平陆运河建成通航后,将直接开辟广西内陆及我国西南西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水运货物从北部湾出海比从广州港出海缩短航程约560公里,运输成本大幅缩减,将改变广西临海但没有江河通航入海的现状,推动向海经济发展;将开辟西江黄金水道新的入海航道,形成江海循环航道航线,有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将推动广西及西南地区持续深化与东盟及RCEP国家经贸合作,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建设平陆运河是广西各族人民的百年梦想,事关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通江达海、向海图强,事关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方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全力服务和保障平陆运河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作出新贡献。文

(作者系钦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上一篇:
下一篇: 向海千年钦州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