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运河文化 礼赞伟大时代

作者: 李世明 仇烈前

只有伟大的时代,才有伟大的工程。

平陆运河项目,是在国家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大背景下启动修建,全称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平陆运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江海连通的大运河,是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的重大工程项目。平陆运河全长约134.2公里,2022年8月28日开工建设,总投资729.19亿元,工期52个月。

潮涌八桂、造福人民。平陆运河作为广西“逆天改命”的世纪工程,承载着实现广西江海联运、向海图强的宏大梦想,将开辟广西内陆乃至我国西南西北地区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促使广西摆脱当下河海受限的困局,优化广西产业区域布局。随着运河工程的建设,广西将形成“一河贯通、八桂向海”发展格局,更好地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对于广西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不仅如此,平陆运河将成为我国西南、西北地区最短的出海通道,对于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视察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钦州历史源远流长,人文底蕴深厚。钦州唐代已开凿西坑古运河,与防城港市潭蓬运河共同构成广西沿海运河的重要航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永福旧居、冯子材旧居;有“海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等生物景观资源;有茅尾海、七十二泾、三娘湾、辣椒槌等海域资源;广西最大跨海大桥龙门大桥、奇幻秀美的龙门七十二泾的海域空间距离较近,可以形成江海相连的特色旅游线路。

平陆运河延绵百里,沿岸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生态景观不胜枚举,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茅尾海。

茅尾海位于平陆运河的出海口,钦州湾的顶端。面积约13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120公里,人文资源丰富,自然生态良好,全年空气优良率达97%以上,年平均气温22度左右,冬暖夏凉,气候舒适宜人,是中国最适宜居住的海景旅居地之一,2011年获批为我国首批公布的7个国家级海洋公园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内海。

这里,岛屿众多,水泾纵横。茅尾海的南端,分布着100多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岛屿,像洒落在人间的一颗颗明珠。岛与岛之间山环水绕,曲径通幽,形成七十二条水道,故称为“七十二泾”。自明清以来,七十二泾一直被誉为钦州八景之一,成为文人雅士墨客流连游览的胜地,留下大量吟咏之作。明代钦州知州董廷钦游览七十二泾后,赋诗盛赞:“龙江一曲绕营隈,水满堤罗泾泾开。七十二溪分复合,八千万里去还来。川鲸暂隐珠帘洞,海蜃频嘘白玉台。谷口桃源如有路,渔郎误入几时回。”

这里,风情浓郁,内涵丰富。七十二泾入口处的仙岛公园内矗立着目前世界最大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和钦县各界人士于1926年敬立的“孙总理逝世纪念碑”,以此纪念孙中山推动钦州港、平陆运河建设的丰功伟绩。茅尾海的西南面,是七十二泾群岛中的主岛——龙门岛,岛上渔家风情浓郁,盛产大蚝,是广西北部湾沿海的重要渔港之一。龙门岛由于地位特殊,向为国防要地。清代曾在此修筑炮台以御外敌,岛上有解放前任“江防司令”的申葆藩中将的故居,这座被称为“将军楼”的住宅是龙门岛上最高建筑物,登上楼顶,群岛风光尽收眼底。龙门岛的北村,有钦州古八景之一的“玉井流香”,前人曾于海水淹没井口时以手拨开表层,仍捧得甘泉。此外,亚公山、鳄鱼石、六墩岛、五马归槽等岛屿也充满传奇色彩,令人向往。

这里,生态优良,物产富饶。茅尾海江海交汇,海陆相拥,河汊密布,海域内盛产大蚝、对虾、青蟹、石斑鱼等著名海产品,800多种海洋生物和100多种鸟类,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大蚝采苗和养殖基地,被农业部评为“大蚝之乡”,是钦州市海洋渔业养殖基地。以红树林为特色的生态景观资源非常丰富,茅尾海红树林湿地共有28390亩,遍布小虾小蟹小贝类,红树林连绵数平方公里,满眼翠绿,白鹭翔集,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区。茅尾海是全国最大、最典型的岛群红树林区,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宜林地,自治区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这里,风光无限,前景可待。茅尾海凭借得天独厚自然生态优势,初步开发建设了七十二泾海上生态公园、沙井岛国际旅游度假区、钦州湾辣椒槌滨海旅游度假区,沙井白鹭湾公园、龙门蚝湾等;以龙门跨海大桥为依托打造广西最大跨海大桥、广西最美跨海大桥,吸引游客前来观赏跨海大桥景观,自驾体验,观光游览。

到2035年,平陆运河基本形成畅通、绿色、繁荣、开放、创新、幸福的运河经济带,建成水陆联动的综合运输走廊和河海陆统筹发展的壮美画廊,这也为沿岸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新机遇。

培育运河文化 礼赞伟大时代0

平陆运河项目建设对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拉动以及各方面深远的影响力难以估量,要充分利用平陆运河建设的有利时机,挖掘灵渠和平陆运河沿线文旅资源,举全自治区之力集中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带,推进广西特色文旅产品开发供给,规划建设平陆运河旅游景观带,保护利用好运河文旅资源,全过程培育广西运河文化,为广西旅游发展增添新动力。

活化平陆运河沿岸文化旅游资源,深挖历史文化旅游潜力。以千年古城为脉,打造古韵新风文旅品牌,突出灵山“古建华章”传统村落、“灵山人遗址”“大芦楹联”“灵山型铜鼓”等历史文化元素,以古南宾文化为核心,形成“考古发现之旅”“穿越探秘之旅”“文化体验之旅”三大方向文化旅游体验。

弘扬运河沿岸荔枝文化。钦州是广西第一、全国第二大的荔枝生产基地。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多彩的荔枝文化,在汉代就有“扶荔宫”的故事,为文旅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建设平陆运河旅游景观带,与水上旅游带包装经营。加快平陆运河(钦州段)沿线114.5公里的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和《平陆运河文化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依托平陆运河经过的交通路网,推进钦州故城遗址公园、钦江县故城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发展运河水上巴士,开发邮轮旅游项目、夜游钦江项目,拓展南宁到钦州和钦州到北海、防城的跨市航线,实现钦州旅游通江达海,构建旅游风景道体系。

建设平陆运河乡村休闲廊道。结合乡村振兴,整合运河沿线的传统村落、特色村寨、农业基地、乡村旅游景点等,培育特色旅游民宿,策划农文旅融合综合开发项目和“运河采摘尝果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以沙坪镇、旧州镇、陆屋镇、平吉镇、久隆镇为重点,打造“文化钦江行,多彩研学游”区域品牌。

打造滨海休闲度假集聚区。以沙井岛、辣椒槌、白石湖—平山岛、钦州港等四个片区为重点,建设滨海度假集群。重点建设樟木环旅游风情岛、七十二泾旅游度假区,将龙门跨海大桥包装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策划钦州“运河印象”文旅小镇、龙门港蚝情小镇等项目。

加强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在平南古渡东岸附近规划建设博易场遗址公园,并配套重建部分商铺,恢复展现昔日博易场的繁荣场景。

借鉴京杭大运河沿线运河博物馆建设经验,选址建设平陆运河博物馆,打造运河文化新地标,把平陆运河博物馆建设成为一座具有多样功能和多种特性的综合性运河文化展示中心,填补钦州市没有综合大型博物馆的空白。加强与自治区宣传、文旅、水利等部门联系合作,争取建成的平陆运河博物馆被列入自治区标志性文旅产品名单、水情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力打造成省级博物馆。待平陆运河全面建成后,与京杭运河沿线城市开展城市对话,共谋运河文化旅游深度合作,视运河对地方与区域经济和国家战略发展影响情况,探讨申报修建国家级运河博物馆。

加大资金和人才支撑,提升文化创意、营销策划、文旅职业人才的业务水平。强化推广宣传,打造文旅品牌。大力发展平陆运河文化遗产研学游、钦州红色文化游、钦州历史古村研学游、诗词中的钦州风情研学游等,开展“我家门前是运河”“平陆运河之约”摄影大赛、平陆运河书画名家创作等文化旅游系列活动。

宏伟蓝图,展现光明前景;伟大征程,召唤新的进发。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我们要集聚各方要素,加快推进平陆运河项目及运河沿岸文旅经济带规划建设,推动培育运河文化,以高质量发展的业绩礼赞伟大的时代。文

(李世明系钦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仇烈前系民革钦州市委专职副主委)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