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度与成效并驾齐驱
作者: 黄华文 赖军民 侯名芬平陆运河项目,全称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项目,是新时代重大标志性工程、交通强国重大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西江流域与北部湾的江海联通工程。2022年8月28日,平陆运河建设动员大会在钦州市灵山县旧州镇马道枢纽现场举行。平陆运河建成通航后,将有效解决西江航运不畅的问题,大幅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能力和效率,为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发展战略举措注入强劲动力。
运河建设将实现百年夙望
从历史视角看,平陆运河项目建设将百年梦想照进现实。广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濒临北部湾,占据向海发展优势,却苦于没有内河直达出海口的航运通道。平陆运河项目开工建设,将实现广西内河“一江达海”的水运格局。
从现实视角看,平陆运河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是助力推动国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从未来视角看,平陆运河的通航将实现构建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水运体系和新时代运河示范工程,对于广西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平陆运河除具有发展航运核心功能,还兼顾供水、灌溉、防洪、改善水生态环境等功能,对于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科学设计稳步推进运河建设
高质量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的建设,在设计开发上趋利避害,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确保平陆运河永续利用。
航道设计。平陆运河航道技术等级为内河I级,通航5000吨级船舶。通过建设马道、企石、青年3座枢纽对河段进行连续渠化,各枢纽一次性建成双线5000吨级船闸,船闸有效尺度采用300米×34米×8.0米的规格,3座枢纽均为一等工程。马道枢纽设计洪水重现期采用500年一遇标准,企石枢纽、青年设计洪水重现期采用100年一遇标准。为科学高效链接运河沿线交通汇聚到运河航道,平陆运河建设涉及新增、改建、防护桥梁共26座,其中改建桥梁20座,新建桥梁5座(其中2座为枢纽桥),1座桥梁进行防护。
船闸设计。平陆运河采用多级省水船闸节水技术,控制断面马道枢纽船闸布置三级省水池,航运用水量可节省60%以上。考虑货运量发展周期及船舶过闸效率等因素,近期需从郁江引调水约24立方米/秒。远期随着货运量发展以及船舶过闸效率的提高,平陆运河航运用水量约40立方米/秒,结合沿线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资源需求,由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统筹解决,实现水资源综合高效利用。
通信信息设计。平陆运河利用现代通信信息技术赋能,将建筑信息模型(BIM)与地理信息交流(GIS)技术应用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构建智能航运和智慧水利融合管理平台,打造智慧运河。
土石方综合利用。通过回填造地、加工利用等多种途径实现土石方综合高效利用,推进土石方综合利用工作,注重加强运河上游多联式现代化港口、码头的修建,布局建设大型集装箱泊位,不断优化运河沿线土地利用布局。
生态保护设计。以“河畅、水清、鱼翔、岸绿、景美、低碳”为目标,将“通航、治水、复绿、造景、循环、安全”等理念贯穿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全过程。科学规划建设绿色滨水风光带,建设生态廊道。合理设置过鱼设施和鱼类增殖站,恢复江海水域的连通性。在沿线两岸预留1公里的生态涵养区,保护沿线生物多样性。
集约资源多方联动高效推进运河建设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平陆运河建设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协调指导和政策支持。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的协作联动,提升海铁联运班列数量和质量。加大资金投入、要素保障和制度创新力度,相应建立税收、水利、法院等专属机构。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沿线区域内群众的征搬、安置工作。充分发挥运河建设管理指挥机构作用,坚持适度超前、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原则,统筹研究解决平陆运河建设、营运中的重大问题,按时间节点推进工程项目。
注重产业布局。借助运河建设助力广西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自贸试验区、强首府、北钦防一体化等战略,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互动,统筹抓好沿线码头布局、产业规划、工业园区建设以及区域物流运输组织体系建设。
侧重优化沿线产业布局,以推动形成经济走廊、发展腹地经济和实施乡村振兴。科学定位运河沿线产业园区,布局平陆运河经济走廊;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西江经济带之间的区域联动,加大飞地园区、“无水港”等合作共建力度;积极申报乡村振兴项目,大力发展沿线乡村“临水”“通航”“向海”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
加强文旅融合。注重结合文物保护和讲好运河故事推进文旅经济带建设。将运河周边景观风貌作为保护对象,加强对运河沿线古树名木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建设平陆运河文化公园和专题博物馆,打造运河主题精品线路,大力发展运河商贸、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绿色服务业,打造特色小镇和运河城市品牌。借助现代传播技术,进一步讲好运河历史、运河文化、运河故事。
工程建设情况
平陆运河项目开工以来,集体土地征收协议签订工作已全部完成,国有土地征收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实现了实质性开工、持续性建设的目标。
一期工程于2023年3月18日提前完成建设任务,累计完成土石方开挖2602.6万立方米,使用土方堆存场7个,面积约约187.9万平方米,全部土石方已实现综合利用;累计完成边坡防护50.1万平方米。
二期工程项目用地于2023年5月11日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复,5月23日起项目进入全线施工新阶段。17个施工单位累计进场管理人员1492人,劳务人员6594人;到位绞吸船、反铲挖泥船、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2751台/套;15家监理、监测、检测等单位进场管理人员295人。剩余3个桥梁监理标段正在进行驻地二次装修,中心试验室驻地正在加快建设;其余标段已完成驻地建设。
截至2023年7月6日,土石方开挖累计完成4241.9万立方米(含一期),其中今年完成2463.9万立方米,占年度计划1亿立方米的24.6%;青年枢纽泄洪闸累计浇筑混凝土2706立方米;平陆运河全线累计完成形象投资132.83亿元,其中:建安费61.35亿元,设计勘察费11.10亿元,征地拆迁费51.55亿元,其他费用8.83亿元。
平陆运河预期综合效益
平陆运河建设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运输经济效益、产业经济效益、区域经济效益等方面。
在运输经济效益方面,平陆运河建设有利于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能力;优化西部地区货运组织方式,缓解西江航运干线中下游通航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释放长江航道能力;引领广西高等级航道加快延线联网步伐,优化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集疏运结构;解决内陆地市出海问题,直接降低社会运输费用。根据测算,因平陆运河建设能吸引现有通道货运量转移带来的降低运输费用,到2035年、2050年将分别达到37.6亿元、50.4亿元;因平陆运河建设带动形成开发诱增运量带来的运输收益增加值到2050年将达到8.3亿元~16.5亿元。
从产业经济效益方面来看,平陆运河建设能够引领构建运河经济带,带动沿线资源综合开发,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产业发展;支撑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和强首府战略实施,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西部地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空间,助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期、运营期对经济发展产生带动效应,根据测算,平陆运河工程投资预计共将带动GDP增长1700亿元左右(不考虑折现),平陆运河工程运营带动新增经济增加值在2035年、2050年将分别达到64亿元、215亿元~340亿元,产生的前向推动效应将分别达到320亿元、1080亿元~1730亿元。
在区域经济效益方面,平陆运河建设有利于优化西部地区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能分类引导城镇发展,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
平陆运河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乡村振兴、就业带动、旅游发展、文化自信、安全稳定、民族团结、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平陆运河建设可直接惠及63个革命老区县(市、区)和4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运河工程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根据测算,平陆运河工程在建设期可为42万人提供就业机会。通过与调水工程相结合,平陆运河建设还能够推动水资源实现综合利用,根据测算,平陆运河建设产生的灌溉、供水效益在2035年、2050年预计将分别达到1.2亿元、1.4亿元。平陆运河建设还能带动沿线旅游开发,串珠成链,打造古韵新风运河旅游品牌,有利于传承运河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
平陆运河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降低碳排放、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在降低碳排放方面,能够引领交通运输行业结构性减排,降低碳排放,助力交通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根据测算,平陆运河建设能够带来的降低碳排放量到2035年、2050年分别达到48.3万吨、92.0万吨;显著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为流域水环境治理创造基础条件;有利于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而起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优化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作用。
平陆运河建设的其他方面效益。平陆运河建设能够开辟我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往来的便捷水运通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高西部地区经济外向度,推动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推进陆海统筹,加快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拉近内陆城市出海距离,直面开放发展的前沿。
平陆运河工程是新时代国家兴旺发达的象征,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提升国人向心力和凝聚力。文
(黄华文系钦州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赖军民系钦州市交通建设发展中心主任;侯名芬系钦州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