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武乃文 强胜之道

作者: 柳西

中华民族素有崇文尚武传统。《尚书·大禹谟》曰:“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赞尧帝文经天地,武定祸乱。成语“乃武乃文”,形容既有武功又有文德。

孔子云: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说苑》)北京城的崇文门、宣武门,取意“文治武安,江山永固”。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文武之道,刚柔相济。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武备”不忘“文修”,高度重视普及人民教育。《中央苏区时期的小学教育》,还原了苏维埃政府为保障适龄儿童读书而倾力办教育的历史画面。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哈达铺休整和思想整顿》讲述:1935年9月,中央红军万里长征历尽艰险后到达哈达铺镇,中共中央抓住良机,张弛有度,短暂休整,小镇成为长征路上物资与精神的“加油站”。《叶剑英主持训练总监部纪事》叙述:人民解放军居安思危,开展现代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演练,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武双全”“能文能武”“智勇兼备”等词反映了国人的人才价值取向。《袁国平:以最后一滴血贡献于国家和民族》,记述一位创办“红军第一报”,文武兼备、铁血丹心的革命军人之壮烈人生。《覃健中将:身经百战留英名》,以丰富的历史细节,展现这位勇猛善战的开国中将的剑胆仁心。柳亚子称李济深“将军饶有书生气”“以武人而娴文翰”,此美言在《李济深书法印象》中有生动诠释。《单独击落3架敌机的志愿军战士贾汝功》,他14岁投笔从戎参加志愿军,先当文艺兵,后当高射机枪手,上甘岭战役期间击落3架美机,收获了特别的16岁生日礼物。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需文武并举。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深谙文武之道,其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广为人知。如果你以为毛泽东没拿过枪杆子,笔杆子不离手,读罢《毛泽东鲜为人知的习武经历》,或将刷新你对这位人民领袖的认知……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文治武安,文修武备,交相辉映;琴心剑胆,热血智慧,铿锵交响!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