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与清风店战役

作者: 叶介甫

杨得志(1911—1994),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湖南醴陵人;1928年2月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排长、连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长征途中曾组织“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威震中外的平型关战斗中,他率部与兄弟部队并肩浴血奋战,歼敌1000多人,给日军精锐坂垣师团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抗日胜利的信心。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一、第二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后改为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委员等职,参与领导人民解放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1955年获授上将军衔;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

抓住战机打歼灭战

平汉战役后,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简称“一纵”)由冀鲁豫转战到晋察冀地区。1946年底,杨得志奉命由一纵调到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简称“二纵”)工作,至1947年上半年,同兄弟部队一起先后参加攻打正太、青沧、保北等战役。仗虽打了不少,但大家对所取得的战绩都很不满足,主要是觉得未能集中兵力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敌人对(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的控制。敌我双方实际上仍处于胶着的对峙状态,但战士们斗志昂扬,表露出广大指战员要求打大仗、打大歼灭战的强烈愿望。

1947年春末,刘少奇、朱德和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的同志来到晋察冀地区,给这里的人民群众和部队很大的鼓舞。6月,杨得志从二纵调到晋察冀新组建的野战军任司令员,政治委员是罗瑞卿、杨成武,耿飚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

杨得志接到调令不久,便从二纵驻地保定东南饶阳县南张堡前往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简称野司)驻地东内堡,同罗瑞卿等人会面,共同研究和确定野战军的工作,研究的中心议题是在全国转入战略进攻的大好形势下晋察冀野战军面临的艰巨任务。杨得志和罗瑞卿两人分析晋察冀战场的形势,认为形势是令人鼓舞的。一年来,部队在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和聂荣臻的直接领导下,歼敌正规军6个半旅,连同非正规军有19.7万多人。从4月转入反攻以来,晋察冀地区与南边的晋冀鲁豫和东边的山东解放区联成一片。部队当下面临的情况是:石家庄之敌已孤立于解放区内,其他主力分布于晋察冀地区北面的北宁、平绥、平保沿线各个要点。敌人企图确保平津保战略基地,维护交通线,守住通向东北地区的走廊。

根据这一敌情,晋察冀野战军的战略任务是,务求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从根本上粉碎蒋介石的防御体系。当时,敌人在数量和装备上仍占据优势,我军缺乏打大歼灭战的实战锻炼和经验,这是困难的一面。但从总体上讲,我军已摆脱一年前的被动局面,战争的主动权已掌握在我方手中,这是我军实现这一战略任务最有利的条件。杨得志和罗瑞卿通过分析战局形势,决定让部队待机寻找和捕捉战机。

9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的攻势越打越猛,蒋介石不得不从晋察冀地区抽调3个师出关增援。这样,战区兵力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我军的变化,且敌军兵力部署也出现了漏洞。这时,罗瑞卿因参加贯彻中央土地工作会议精神的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会议,暂时离开部队。杨得志和班子其他成员杨成武、耿飚、潘自力等决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向敌人展开攻势,在运动中打一个歼灭战。

杨得志与清风店战役0

当然,敌军是有准备的。他们为防备我军乘虚而入,将主力部队作了部署:第十六军驻守大清河以北之雄县、霸县、新城;第二十二师守卫平津间交通线;第九十四军第一师第一旅配置于琢县、沫水、定兴;第五师在北河店、固城、徐水;新编第二军的两个师守保定;主力中的主力——罗历戎部第三军镇守石家庄。上述各地除石家庄,均在保定以北铁路线的东西两侧,敌军的企图仍然是要确保平津保三角地带这块战略要地。如果把这块三角地带比作一头牛,那么,北边的北平就是牛头,东西两侧的天津、保定便是牛腿。我军决心既不砍它的头,也不剁它的腿,而是在保定以北实行中间突破,吃掉这头牛最肥的部分。

设计调动敌人

晋察冀野战军击敌战役第一阶段战略是围城打援,围攻既是北平的南大门,又是平汉路的咽喉之地的徐水,吸引敌人来援,以便在运动中歼灭他们,围攻击敌必须要迅猛。野司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陈正湘和李志民领导的部队,冀中军区独立第七旅也配属他们指挥。

野司领导们研究后认为,敌人援兵出动的方向可能有两个:一是徐水以南的保定;一是徐水以北和东北的固城、容城。至于石家庄罗历戎的第三军能不能被调出来,野司也做过研究和分析:罗历戎是蒋介石和胡宗南的嫡系,石家庄是蒋介石支撑平津保三角地带的重要据点。我军当然希望能把罗历戎部调出来,在运动中歼灭它。如能取得这样的结果,它的意义就不仅是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孤立石家庄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城市,为最后夺取它创造有利条件。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当然,要使罗历戎部离开石家庄,钻进设计的口袋,比调动其他的部队要难得多。石家庄位置的重要,罗历戎和他的上司是很清楚的。这里的关键仍然是徐水方面的战斗情况,要使罗历戎和他的上司确实感觉到我军的决心是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徐水,而徐水一旦被我军攻占,保定便危在旦夕,石家庄将受到更大的威胁。这就是说,要使罗历戎部出石家庄,就必须以我军明显的战役行动造成敌人的错觉。

为此,野司决定:郑维山和胡耀邦领导的第三纵队、曾思玉和王昭领导的第四纵队负责打援,冀中、晋冀和察哈尔省的地方部队积极配合行动。其中,徐德操为旅长的冀中军区独立第八旅等部队,在石家庄外围监视罗历戎的行动。此外,考虑到敌人援兵从几个方向同时扑来的战略对策,在敌我力量悬殊之下,我军准备予以相当杀伤后诱敌西进(东边是天津,于我军战斗不利),迫敌分散,然后在运动中各个歼灭他们。

二纵第四、第五两个旅经过彻夜激战,拂晓时分别攻占了徐水的南关和北关,第五旅的3个突击连曾一度突入徐水城内。可惜由于第二梯队援战动作稍慢,3个突击连没能坚持得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的攻城部队仍然坚持围城,继续攻击,以实现打援的预定方案。

援敌终于被调出来了。他们从北面调集5个师10个步兵团和1个战车团,沿铁路东西两侧的容城、固城齐头并进,直奔徐水。但是石家庄方向,罗历戎依然按兵不动。我军第三、四两个纵队奋力阻击,将敌困集于徐水、固城、容城之间的地区。

徐水、固城、容城是一个小三角地带,敌我双方众多的兵力集结于此,运动起来相当困难,这便出现了预料之中的对峙局面。杨得志和杨成武、耿飚、潘自力等军部领导研究决定,立即实行诱敌西进、迫敌分散,在运动中予以各个歼灭的作战方案,决定二纵队仍在徐水一带围城,以夺城攻势不减迷惑敌人,掩护全军的行动。

要西移必须首先北进,因为只有北进,才能绕过徐水、固城和容城这个敌人兵力集中的小三角地带。

而此时,野司指挥机关驻扎在徐水、保定以东白洋淀附近的东西马庄一带。为了使北进中的各纵队能及时与野司联系,也为了便于观察敌人的动态和接受上级的指示,野司指挥机关随大部队转移,只把电台暂时留在东西马庄,待部队全部出发后再靠拢。潘自力带着机关的部分同志与前面部队先行,杨得志和杨成武、耿飚只带了几个作战参谋和警卫员在身边。

大家是午后离开东西马庄驻地的。深秋10月的华北平原,庄稼大都已收割完毕,空旷无际。浩浩荡荡的队伍和村头地边偶然出现的牵牛花,给萧萧的田野增添了新的生机。

野司指挥机关及大部队刚离开驻地不久,忽听后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来人大声喊着:“有重要的事情向首长报告!”杨得志3人闻声停下。来者是野司的通信员,他把一份电报交给杨得志。电报是野司留在东西马庄的电台侦听到的。电文极简单,大意是:密悉,罗历戎率第三军出石家庄,现已渡滹沱河,向新乐开进。罗历戎出石家庄在意料之中,但出城的速度却让杨得志始料未及。

深思熟虑定战场

罗历戎率部出石家庄的意图,显然是想造成对我军南北夹击的局面。这是一个野心勃勃又十分大胆的行动,这一行动是蒋介石亲自决定的。蒋介石认为我军在这个地区的兵力不足,是个决战机会,想以此解救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和华北的危局。

杨得志与清风店战役1

杨得志把电报交给杨成武和耿飚的时候,作战参谋余震已从杨得志的马袋子里取出地图,就地铺开。在尘土飞扬的大路旁,几人就地蹲下,围拢在地图的周围,研究下一步的行动。敌情发生这样重大的变化,我军北进西移的预案必须改变,而且要快,不然,不但难以歼敌,且有可能陷入被敌人南北夹击的境地,这样的局面将使我军变得很被动。杨得志提议,尽快抓住罗历戎部送上门的难得的战机。杨成武、耿飚完全同意杨得志的提议,他俩几乎是同声说:“打!坚决地打!”这一仗打好了,就可以扭转长期以来敌我双方对峙的局面,但在哪里与罗历戎打这一仗至关重要:在保定以北打,是敌人所求,绝对不行;必须在保定以南打,但又不能离保定太近,因为敌人不仅在保定有一个军,保定以北还有更多的部队。耿飚伏在地图上,围着清风店地区画了一个大大的圈,认为此地是适合的地点。

清风店以北是望都、保定,以南是定县、新乐(罗历戎部当时的驻地),对我军来说是个比较理想的战场。只是罗历戎的第三军距清风店地区只有40多千米,我军主力离清风店地区最近者70多千米,最远者有100多千米,且正在继续西进。如果战场北移,我军的行程可以缩短,罗历戎的行程会加大,但是这样便离保定太近,不行;南移,我军的路程将更远,也不行。能不能打上和打好这一仗,关键是我军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在罗历戎的前边到达清风店。兵贵神速,时间就是胜利!

杨得志、杨成武、耿飚3个人围在地图旁,计算着敌我双方行军的速度。我军正常的行军速度一般为每小时5千米,现在情况异常,要提速强行军至每小时7千米。但是,连续强行军很难按这个时速计算。因为4个小时以上总要吃点东西,十几个小时以上总要有点休息的时间。就算我们的战士不吃不喝、不休息赶到预定战场,巨大的体力消耗是很难保证战斗胜利的。另一方面,我军从来不打糊涂仗,当时野战军3个纵队的大部分力量及上万的地方部队,都在运动中西进,要他们掉头南下,必须讲清楚调整作战的原因,也需要时间。

罗历戎部距清风店地区45千米,当时天已过午,国民党军队是不敢也不愿夜行军的。一则罗历戎根据蒋介石的通报,认为我军兵力不足,行军速度不会加快。二则他的部队由于一些军官眷属紧随不舍,大大拖慢部队整体行军速度。三则是从新乐县至清风店地区都属于解放区,我军在这个地区有坚强的地方党组织和政府,有觉悟很高的广大人民群众,还有原先布防于此的徐德操指挥的独力第八旅和大量的地方武装及民兵,如他们了解到野战军的战略意图后,会积极有效地袭扰和钳制敌人,迟滞其前进的速度。所以,罗历戎所部从石家庄北进,实际上是孤军深入,他们到达我军预定的战场清风店一带,最早也得明日黄昏。如果地方武装和民兵钳制得好,甚至可以迟滞他们到后日拂晓。要抓住罗历戎部并且消灭它,我军的主力无论如何必须在24小时之内走完100千米左右的路程,赶到方顺桥以南的清风店地区。否则,不但这个仗能不能打上是问题,即使打上,要消灭它,困难将会更多、更大。

战机稍纵即逝,决心既定,耿飚立刻起草命令:全军除原攻击徐水归第二纵队指挥的部队不动,其余各部接令后一律立即掉头南下,目的地是方顺桥以南的清风店地区。从接到敌情变化的电报到发出南下清风店的命令,我军总共用时不到半个小时。

开创晋察冀歼灭战新纪录

10月20日,清风店战役打响了。由于我军急促赶来,对敌兵力部署的情况了解得不很详细,没有在战役合围的同时,在战术上分割敌人,未能很快各个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