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坚持统一战线 汇聚磅礴伟力 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在新
领袖剪影 | 邓小平领导广西统战工作 1929年6月,俞作柏、李明瑞分别担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广西编遣特派员,主政广西。为巩固其在广西的地位,俞作柏、李明瑞二人表示愿意同中共合作,要求中共派干部到广西协助工作。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省委认为这是
史海钩沉 | 李宗仁黯然离开南京始末 1949年初,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胜利在望,三大战役均已胜利结束,国民党军队精锐基本被消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陈兵长江北岸,即将发起渡江战役,蒋家王朝已是风中残烛,摇摇欲坠。而在1949年1月21日
史海钩沉 | 1949年上海文化接管纪事 1949年3月5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这次大会分组讨论了关于上海市的接管和建政问题。在讨论中,有人对管理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干脆提出对接管大城市尚无经验,像上海这样的
本刊特稿 | 《挺进报》的创办历程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2月,国民党当局查封设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大肆逮捕共产党人。《新华日报》撤离后,重庆消息闭塞,谣言充斥,白色恐怖加剧,许多人感到悲观失望,地下党和进步群众渴望
见证历史 | 大别山苏区三县名称的由来 大别山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全国“十大将军县”中,大别山区就有5个:红安县、金寨县、新县,还有大悟县和六安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受张国焘错误路线影响
见证历史 | 上海大学:中共领导的第一所高等红色学府 1919年五四运动后,社会风云激荡,各地学潮不断。上海大学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旗帜下,由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于1922年10月改组而成,1927年遭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该校原是一所默默无闻的“弄堂大
人物春秋 | 郭沫若武汉三镇革命之行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郭沫若是一座耸立的高峰。他以丰富的经历、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成就,成为一位集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剧作家、翻译家和革命活动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在北伐战争和抗战时期,郭沫若一次又一次冒
人物春秋 | 沙可夫在苏区的文艺探索 沙可夫(1903—1961),浙江海宁人,原名陈维敏,曾用笔名微明、克夫等,是中国革命文艺事业的重要开拓者。沙可夫少年时期就酷爱文艺,渴望通过文艺改造旧社会,青年时期赴法国、苏联游学,进行了系统的艺术
军事春秋 | 三支红军长征从汉中出发或经过汉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开始长途战略转移——长征。面对强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
军事春秋 | 杨得志与清风店战役 杨得志(1911—1994),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湖南醴陵人;1928年2月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排长、连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参加中央苏区历次
地方档案 | 更派屯的革命纪事 在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群山延绵的大石山区,东兰、河池、都安三县交界处,有一片崇尚革命信仰和追求理想真理的红色热土——更派苏区。这里自创建时起就是东兰县大同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区域,为中国
地方档案 | 巨赞法师与北流的情谊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江阴市东面,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园林建筑——赞园。赞园里的景观质朴典雅,令人赏心悦目。整座建筑的设计以江南民居风格为主,同时又融入佛教文化元素,是一座为纪念爱国高僧巨赞法师而建造的
文史随笔 | 不是花中偏爱菊 秋日之菊香不及百花,却卓尔不群。“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诗圣杜甫一语道出了它的独到和不俗。菊之美,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赞,菊的佳话更是品说不尽。人们对菊自有偏爱,古诗词中,以菊咏怀的佳作名句详说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