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苏州船工生活

作者: 闫康

民国时期苏州船工生活 0

文章聚焦民国时期苏州船工这一社会群体,通过描述清末至民国早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船工的生活状况,论述船工生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清末至民国早期苏州船工的生活状况

苏州自古以来航运发达,苏州“西南靠太湖,东临上海,西接锡、常、宁,北入长江出海,南走浙江杭嘉,是江、浙、沪三省、市的枢纽”。悠久的水运历史,天然的交通枢纽,水乡泽国的苏州“不可一日废舟楫”苏州船只种类齐全,苏州地区船只类型分为木帆船和轮船,木帆船是传统的交通工具,轮船则是近代才出现的交通工具。木帆船的种类名目繁多,往返苏州的民船大体有(画舫、灯船、快船、渔船、西樟船、驳船及航船、摆渡船等)30多种,尤其是通达四乡八镇的“航船”,载客运货,捎带书信,沟通城乡往来,成为江南水乡水上交通的一大特色。船上人员有自有船只的船主,也有为别人做工的船工,文章所探讨的船工既包括小型船的船主也包括雇佣而来的船工。

苏州地方航船在经营方式上有四大特点:一是自贩自运,船主辗转贩卖,获利较大;二是代购代运,船工既搞运输,又当采购,多到几吨货少至一包针不论多少均乐意承包,仅收点手续费而已;三是货物专运,主要承担较大批量的货物运输;四是客货兼运,这是苏州船工的主要生活来源。据《常熟市交通志》记载,船民为了少纳税,将船舱改为包子形状的样式,船户的家属在岸上住,船主和青壮年则在船上每日劳作。捕鱼旺季时,每日来回十分繁忙,非常的辛苦。有时船只大修花费很多,多数船户为此借钱,以致于负债累累。

小型的运鱼船,虽然有固定的生产资料,但是在繁忙之时特别辛苦,而且一旦遇到航船事故就难以维持。在轮船上做工的船工则以载客和运货为生,相对于航船没有劳作的辛苦,但是一遇事故生命安全就难以保障,1928年江永轮因船员赌钱导致航线偏移疏忽,最终轮船失事船员遇难。

旧社会时局不稳,动荡不安,水上盗匪出没,水匪持械在湖面抢劫财物,公然杀人夺取船只,给往来轮船乘客和船工带来极大威胁。《苏州明报》记载永济内河轮船局同里班新苏轮在河东南村遭遇水匪抢劫,轮上各船员被劫去约七八十元,乘客被劫去八百余元以及金手镯一副。1926年绍兴人刘聚金所经营的铛船与航船,因争装货物导致双方发生冲突,“一言不合各自动手,拳打足头飞凳掷杯,一霎时间航船方面有数人受伤流血”,最终因竞航酿成船工流血事件。

在北洋军阀混战的背景下,轮船往往被卷入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之中,“骏发、利川两轮船,镇利、永利、万利三公司船及万安货船等轮只,先于阴历七月念五日由输送部同水警厅封条概行封去,备为运输军队及军用品之需”。轮船被封船后用于运输军队和物资,船工也因此失去自由。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战时军事租船条例》,规定军事活动租用船只时对船工加以管理,船员薪资由原公司付给。虽然军事用船有所规范,但是船工仍然没有自由。

身为船工,生命安全难以保证,《苏州明报》记载了新宁轮船中途被水匪抢劫的情形:

英商老公茂内河轮船局苏沪班新宁轮船,于阴历上月二十六日由苏开沪,驶经南翔与上海交界地方,突遇匪船二艘内有盗匪十四人、快枪四支,喝令停止一拥登轮。当令账房老大将藏洋处所指出,然后搜劫各旅客无一幸免。迨搜劫完毕,始回匪船呼啸而去,事后检点银洋物件,损失计四千余元,尚有穿珠巷怡昌珠宝店之玉如意一只,因江湾赛会向该店商借,是日派人搭该轮船送沪咸被劫去,惟马路么妓情美老四亦于是日搭该轮赴沪,手上之镯被盗匪窥见后亦被夺去一只。当时曾报该管官厅请予缉究,昨日该轮由沪开回苏州,闻已开具失单分别呈报官厅,一体协缉云。

在旧社会,水上行船,天灾人祸,只能听天由命,无可奈何!

抗战时期苏州船工的生活状况

抗战时期,苏帮船户大多弃渔从事贩运。当时常熟与崇明及苏北口岸之间货运繁忙,往来常熟的沙船增至300余艘(苏帮约200艘,沙、扬两帮约100艘)。当时苏北地区为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日伪军警对沙船往来运货防范甚严,除在白茆、浒浦、福山等港口设卡盘查外,并强迫船户编组水上保甲。民国32年(1943年)冬,日军以开会名义传讯船民64人,关押两月后方让保释。33年(1944年)春运输一批货船去崇明时,为躲避日军盘查,深夜航行被北新闸碉堡内日军发现,开枪截捕,当场打死1人打伤10多人,扣押并毁坏10多艘船只,船民遭毒打,货物被没收。此外,航行途中常遭日伪军警敲诈勒索,为此沙帮、扬帮船多数离去。

1937年10月因海口封镇,各商轮遭遇停航影响船员,失业者为数颇多,“此项船员对于驾驶机械均具有丰富之经验与技术,在此非常时期,迁至内地,又各内地原有各轮船公司工厂造船厂,自亦需要技术人才,正可乘此机会利用失业船员以期供求。”轮船上的船工因有技能的优势,还能继续有一份生计。

1941年前后,日伪军进行“清乡”,梅李航船朱小炳及其妻姚凤英、船伙姚康康,为掩护新四军苏常昆太武工队和梅北区委进行对敌斗争,除护送人员、留宿留饭和转送枪支文件外,还配合新四军进行锄奸除霸斗争。

在抗战中,大多数船工遭受日伪军的压迫。生活窘迫,毫无人身自由,为了生存,大多数船工只能歇业。

解放战争时期船工的生活状况

在黑暗的旧社会,水上关卡林立,船工遭受敲诈勒索已是常事。1948年10月吴县民船船员工会在近郊设立关卡勒索过境船户,“设有关卡六处勒令停船,强迫船户入会,该六处惟洋关设有城防部检查站检查通行证外,余均假冒名义,藉词检查行证以取各费,并以船上人数计算。该会即一人头捐之别名,各卡且说是奉县府命令,如不续费扣留停驶,妨害船户自由,有碍水上交通。”

黄牛掮客对船民的剥削非常严重,《苏州市交通志》载“解放前的水上运输几乎被黄牛和黄牛船行全部控制,苏州市黄牛船行有六十余家,黄牛掮客200余人,他们既无生产工具,亦不参加生产劳动,专靠勾结官府政客把持一份,从中非法盘剥船民的运费收入占30%左右。如苏州市装运破布巾的船,每担运费原2500元(法币),而船民实际所得只有2400元,在黄牛掮客中间,还有大包、二包、三经之别,大包向托运方接下货源后,剥削运费一至二成交给二包,二包也得扣除一二成再转给三经手,总之,待船民收到运费时仅半数而已。”可见船工劳动所得被层层盘剥,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为了从苦难的生活中解放出来,船工从个体到家庭都积极支援解放战争。《苏州市交通志》载,1949年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江南的战役中,常熟沙船户谢二郎及其弟谢小四、谢五宝与陆宝生、徐吗林、洪和尚、周福宝、费士康、王永芳等随船参加支前。4月21日晚,渡江战斗开始,支前民船千帆竞发,满载指战员直驶江阴长山东侧石牌滩地,连续五昼夜运送人员、物资,诸船弹孔累累,战斗中谢五宝中弹牺牲,年仅21岁。战役胜利后,谢二郎等受到部队嘉奖,发给渡江证、复员证、功劳证三种光荣证书,授予谢五宝烈士称号,他的父亲谢苟苟享受烈属待遇。苏州船民朱长松、朱夕高、孙洪发、顾金才、吴正金、邱海南、戴茂根、刘东等都英勇地参加过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朱长松在扬中县东兴岗战役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后被命名为烈士,这些同志都是勇敢、顽强、不怕牺牲,荣立了战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的嘉奖。苏州组织民船支援解放上海战役,先后七次,共计船七十余艘,为解放上海作出了贡献。

船工在解放战争中获得了荣誉,身份地位相比之前有很大提升。船工牺牲,船工家属享受烈属待遇,生活状况较之前也有很大改善。

民国时期苏州船工的生活经历了民国早期的艰难维持,抗战时期的无奈歇业,被当地的黄牛层层盘剥,再到解放战争时期大力支援,身份地位、生活状况都有大的改善,可以说民国时期苏州船工的生活状况与当时的社会形势息息相关。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