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博专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作者: 孙晨娇
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历史的见证,更是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价值的无形资产,而旅游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将文博专业与旅游业结合,不仅可以拓展文化旅游的市场,还能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新的活力。然而,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往往侧重于文物的静态保存,忽略了其动态传播,所以如何通过文旅融合来激活文化遗产的经济潜力,提升文化旅游的质量,已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这一背景下,研究文博专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不仅具有学术意义,也对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价值。
文博专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推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文博专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对推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作用。一方面,文博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可以增加文化遗产的社会关注度,因为通过旅游活动,更多的游客可以直接接触和了解文化遗产,这不仅提高了文化遗产的知名度,也激发了公众对文化保护的责任感,这种公众参与不仅能增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感,还能促使他们更加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许多文化遗产在传统的保护模式下,处于静态展示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而通过与旅游业的结合,文化遗产可以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比如文博专业可以通过文化体验项目等方式,让游客参与到文化遗产的故事中,这种互动性更强的体验形式能激发人们对文化的深层次理解,最终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文化旅游的附加值。现代旅游业中,游客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观光形式,而是更加追求深入的文化体验,而文博专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恰好能满足这一需求,使文化旅游的附加值大幅度提升。一方面,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的核心资源,而文博专业在此过程中扮演着解读文化的关键角色,因为通过文博专业对历史、艺术、建筑、考古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旅游景点的文化价值能得到充分挖掘,转化为丰富的旅游资源,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厚重感,从而提升旅游体验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文博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可以使旅游产品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文化旅游市场中的游客往往对不同类型的文化有着多样化的兴趣,例如有些游客热衷于考古,有些则更倾向于了解地方风俗,而文博专业可以根据不同文化遗产的特点,设计出针对性强的旅游产品,形成“文化旅游套餐”,这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不仅能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游客,还能够有效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旅游的综合效益。
文博专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挑战
缺乏文旅融合的专业人才。文博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过程中,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一个突出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有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士多半在历史、考古、艺术等领域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但对旅游市场、游客需求、商业化运营等方面的了解有限,导致难以将文化遗产与旅游产品有效结合。第二,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文旅融合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实践经验,但当前的文博专业和旅游业从业者大多在各自领域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缺少两者之间的跨界实践经验,导致文旅融合的实施缺乏有效指导,影响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推进。第三,职业发展通道不清晰。文博领域的人员往往专注于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职业路径较为狭窄,难以跨界进入旅游行业,而旅游业的从业者则多倾向于市场开发和运营管理,难以涉足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这种职业发展通道的不清晰,导致人才流动困难,从而造成文旅融合中的人才匮乏。第四,国际化视野不足。文旅融合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对本地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还需要从全球视角考虑文化交流与市场需求,但许多从事文旅融合的专业人员在国际化背景下的视野和经验不足,导致文旅融合的国际化进程缓慢。第五,文博专业的学术研究往往注重严谨性和历史真实性,而旅游业则需要创意来吸引游客,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导致无法通过新颖的方式将文化遗产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效结合。
文化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文博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过程中,文化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种同质化不仅体现在旅游产品的内容上,还表现在展示形式等多个方面,严重削弱了文旅融合的吸引力。第一,文化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性。文博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过程中,许多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缺乏创新意识,往往重复使用相似的内容或模式,导致市场上的文化旅游产品种类单一,无法吸引游客的长期关注。第二,过度依赖历史文化符号。文化旅游产品在开发时,常常过于依赖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文化符号,而忽视了挖掘其他具有地方特色或深层文化内涵的元素,这种现象导致文化旅游产品过度集中于某些固定的主题,缺乏多样性和深度,从而使产品内容趋于雷同。第三,当前的文化旅游产品展示形式多为静态的文物展示,或传统的讲解模式,缺乏与游客的互动,这种单一的展示形式削弱了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导致游客体验感不足。第四,运营模式雷同。许多文化旅游项目在运营上都遵循同样的商业逻辑,缺乏创新性的管理和营销策略,没有充分结合本地特色开发出多样化的盈利模式,这种运营模式的雷同,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文化旅游项目无法脱颖而出。第五,地域文化特色被忽略。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许多地方忽略了本地区的独特文化资源,更多地复制其他地方已经成功的旅游模式,导致地域文化特色在文化旅游产品中的缺失,导致难以展现自身的独特价值。第六,文旅融合产品缺乏深度文化内涵。文化旅游产品通常以文化为核心,但在实际开发中,许多产品过于商业化,导致文化旅游产品仅停留在娱乐层面和消费的层面。第七,文博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过程中,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往往集中在某些热门景点上,导致资源的重复利用现象较为严重。
文化遗产与现代旅游需求的不匹配。文博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过程中,文化遗产与现代旅游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导致文化旅游产品难以满足当代游客的多元化需求。第一,文化遗产的静态展示难以吸引现代游客。许多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依然保持传统的静态展示,强调文物的保护和历史的真实性,但缺乏动态的互动体验,但这种静态展示的方式,难以调动现代游客的兴趣,导致无法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第二,文博专业在文化遗产的展示中通常侧重于传递历史知识和文化价值,但现代游客在旅游中更倾向于追求放松和娱乐,导致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不足。第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游客互动体验之间的冲突。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严格限制游客的接触和参与,以防止文物和遗址受到损害,但现代游客更倾向于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希望能够直接与展示内容互动,这种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与游客希望进行互动体验的旅游需求之间存在直接的冲突,导致游客在文化旅游中的参与感不足,降低了他们的旅游满意度。第四,文化遗产通常反映的是历史时期的文化与艺术风格,而现代游客的审美观念则与之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许多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较为单一,无法与现代审美需求相适应,导致难以吸引视觉体验为主的现代旅游群体。第五,文化遗产的历史跨度较大,其展示和解读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但现代旅游中的游客更倾向于快速消费,他们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这种快速消费的旅游模式与文化遗产的深度展示存在明显冲突,导致文化旅游难以适应现代游客的节奏。第六,文化遗产的管理和展示通常遵循传统的管理方式,这种固定的展示方式无法满足现代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导致旅游体验缺乏吸引力和多样性。
文博专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在文博专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中,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是提高文旅融合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之一。成功的文化旅游品牌可以使旅游地和文化资源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并形成稳定的游客群体和品牌认知度。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文化资源提炼、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推广等多个方面入手,构建一套完整的文化旅游品牌体系。首先,文博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需要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提炼,挖掘其中的独特价值,形成品牌的核心内容。每一个文化遗产都包含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这些要素正是品牌建设的核心。通过深入研究文化遗产的特质,可以提炼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品牌元素,例如特定的历史故事、地方风俗、艺术风格等,并将这些元素融入旅游品牌的定位中。通过这样系统性的研究与梳理,能够确保文化旅游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在市场中形成独特性和差异化。其次,塑造品牌故事是构建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环节。品牌故事不仅要真实反映文化遗产的价值,还需契合现代游客的情感需求和兴趣点,以便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文化共鸣。文博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对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构建生动的历史故事,形成能够吸引游客注意的品牌故事。品牌故事的内容可以包括文化遗产的起源、传承历程、重要历史事件等内容,同时通过现代叙事手法和生动的语言,让游客在体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其深刻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品牌故事还可以融入特定的视觉符号、标志性建筑或文化符号,使品牌在视觉上具有鲜明的辨识度。最后,品牌形象的推广是文化旅游品牌成功的关键所在。文旅品牌的推广不仅仅依靠传统的广告和营销手段,还应通过数字媒体、社交平台等多种方式,构建立体化的品牌形象传播体系。在品牌推广中,可以结合现代游客喜爱的短视频、直播等互动方式,通过线上宣传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在全球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文博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不仅需要依托现有资源,还要通过持续创新来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因此通过深度挖掘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来实现旅游产品的创新是推动文旅融合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首先,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而创新的首要任务就是将这些独特性转化为吸引游客的亮点,所以文博专业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和解读文化遗产,提炼出符合现代游客兴趣的故事和主题,并通过旅游产品的设计将这些内容呈现出来。其次,现代游客对互动性和沉浸式体验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数字技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可以为文化旅游产品注入新的活力,为此文博专业与科技团队合作,可以通过3D重建、虚拟导览、沉浸式展览等形式,让游客以全新的方式探索和体验文化遗产。最后,不同类型的游客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文博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需要通过多元化的产品设计,满足不同游客的兴趣,为此可以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来增强游客的参与感。
提升文化旅游的互动性。现代旅游者对文化旅游的期待已不仅限于被动的参观,更加注重在旅游过程中获得互动式的深度体验,所以文博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如果能有效提升互动性,将大幅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首先,传统的文化遗产展示往往是以静态的展览为主,游客只是被动地参观,而提升互动性的关键在于让游客成为文化体验的主动参与者,为此文博专业可以结合当地文化,设计一系列互动活动,让游客通过动手参与,来深入了解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从而增加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其次,文博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可以通过文化活动,来增强游客与文化的互动,为此要设计具有参与性的文化活动,这样游客可以在参观的同时,直接参与到文化展示中,从而更好地体会文化活动带来的价值。最后,文博专业要开发具有互动性的文创产品,这样可以让游客在购买纪念品的同时,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不仅有利于提升旅游的趣味性,还可以增强文化旅游的传播力。
综上所述,文博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中,通过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文化旅游的互动性,能让游客更加深入地感知文化的魅力。相信,未来文博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必将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公众对文化的认同感。
(作者单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