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海城民族舞蹈展演供给质量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作者: 隋思默

提升海城民族舞蹈展演供给质量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0

文章探讨了提升海城民族舞蹈展演供给质量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首先分析了海城高跷秧歌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随后提出了创新表演内容、优化表演形式、加强人才培养与传承、注重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等策略来提升舞蹈展演供给质量。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包括整合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等具体措施,旨在推动海城民族舞蹈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和旅游产业竞争力。

海城民族舞蹈作为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当前海城民族舞蹈的展演供给质量有待提升,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尚不充分。因此,文章旨在探索提升海城民族舞蹈展演供给质量的策略,并进一步探讨如何促进其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推动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海城民族舞蹈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海城民族舞蹈特色分析

海城,位于中国辽宁省,是一个拥有丰富民族文化底蕴的地方,其民族舞蹈尤其是高跷秧歌,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海城高跷秧歌融合了满族、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这种舞蹈形式以其高超的技艺、丰富的情节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而著称,是海城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海城高跷秧歌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跷技艺的精湛。表演者脚踏数尺高的木跷,却能如履平地,进行各种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如翻滚、跳跃、旋转等,令人叹为观止。二是表演内容的丰富多样。海城高跷秧歌通常包含多个剧目,每个剧目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既有反映农村生活的场景,也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题材,寓教于乐,深受观众喜爱。三是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海城高跷秧歌的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与舞蹈动作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热烈欢快的氛围。

海城民族舞蹈,特别是高跷秧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它是海城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观众通过观看高跷秧歌的表演,可以窥见海城地区的历史变迁、社会风貌和民俗风情,感受到当地人民乐观向上、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此外,海城民族舞蹈还具有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作用。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海城民族舞蹈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不仅能够展示海城的独特魅力,还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提升海城民族舞蹈展演供给质量的策略

创新表演内容。为了提升海城民族舞蹈展演供给质量,首先需要创新表演内容。这包括挖掘和整理更多的传统剧目,对其进行改编和创新,使其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还可以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热点,创作新的剧目,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情感。在创新过程中,要注重保持海城民族舞蹈的独特风格和韵味,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庸俗化。

优化表演形式。优化表演形式是提升海城民族舞蹈展演供给质量的另一重要策略。这包括改进舞蹈编排、提升舞台效果、加强音乐与舞蹈的协调等方面。在舞蹈编排上,要注重情节的紧凑和节奏的把握,使观众能够沉浸其中,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在舞台效果上,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灯光、音响、投影等,营造出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同时,还要加强音乐与舞蹈的协调,使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提升表演的艺术水平。

加强人才培养与传承。人才是海城民族舞蹈发展的关键。为了提升展演供给质量,必须加强人才培养与传承工作。这包括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对舞蹈演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加强与专业艺术院校和机构的合作,引进优秀的舞蹈教师和编导;举办各种舞蹈比赛和交流活动,激发舞蹈演员的创作热情和表演激情。同时,还要注重传承工作,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和保存海城民族舞蹈的技艺和风格,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注重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在提升海城民族舞蹈展演供给质量的过程中,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同样重要。这包括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通过媒体宣传、网络推广等方式,提高海城民族舞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将舞蹈表演纳入旅游线路和产品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打造具有特色的舞蹈品牌,如举办舞蹈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和品牌形象。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推动海城民族舞蹈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地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整合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海城高跷秧歌,作为地区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魅力,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了充分发挥其在旅游产业中的作用,必须将其纳入海城的整体旅游规划之中,实现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

系统梳理与分类。首先,应对海城高跷秧歌等民族舞蹈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类,明确其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市场定位。通过对秧歌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形式、音乐特点、服饰道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挖掘其文化价值和旅游潜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海城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等旅游资源,设计出一系列以民族舞蹈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例如,打造以秧歌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乡村文化和民俗风情。

打造特色旅游景点。在设计旅游线路时,应围绕海城高跷秧歌的表演场地和传承基地,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可以设立专门的秧歌表演场,如建设具有传统特色的秧歌剧场或露天表演舞台,定期举行秧歌表演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推出秧歌体验游、乡村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例如,可以设立秧歌体验区,让游客亲身体验秧歌的表演技巧和服饰道具;还可以组织乡村文化游,让游客深入了解海城的乡村文化和民俗传统。

深度融合文化与旅游。在制订旅游规划时,还应注重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将秧歌元素融入旅游景区的建设、旅游商品的开发中,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例如,在旅游景区内设置秧歌主题的雕塑、壁画等装饰物,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开发以秧歌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等,如制作以秧歌人物或场景为图案的T恤、帽子、背包等服饰产品,以及以秧歌道具为原型的雕塑、摆件等装饰品。此外,还可以将秧歌表演与景区的其他活动相结合,如文化讲座、互动体验等,丰富游客的文化旅游体验。例如,举办秧歌文化讲座,让游客了解秧歌的历史和文化;设置互动体验区,让游客参与秧歌的表演。

独特工具与表演形式的展示。为了充分展示海城高跷秧歌的独特之处,可以在旅游景区内设立专门的展示区或博物馆,介绍高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同时,还可以邀请专业的秧歌表演团队进行现场表演,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高跷秧歌的魅力。

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开发创意舞蹈主题产品。为了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应积极开发以海城高跷秧歌等民族舞蹈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和手工艺品。在产品的开发上,应注重创意和设计,结合海城的文化特色和市场需求,设计出具有独特性和实用性的产品。例如,可以开发以秧歌为主题的服饰产品,如设计具有秧歌元素的T恤、帽子、背包等;还可以制作以秧歌道具为原型的雕塑、摆件等装饰品,如高跷模型、秧歌扇子等。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游客的购物选择,还促进了文化传播,扩大海城民族舞蹈的影响力。

多渠道销售与推广。在产品的销售上,应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推广。可以在景区的商店、旅游纪念品店等地方设立专柜或专区进行销售;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线上销售,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和覆盖范围。同时,还可以与旅游企业、酒店等合作,将产品纳入其旅游产品体系中进行推广和销售。例如,可以与旅行社合作,将秧歌主题的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套餐的一部分;还可以与酒店合作,在酒店内设立秧歌主题的商品展示区。

举办舞蹈文化节与旅游节。为了进一步提升海城的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应定期举办以海城高跷秧歌等民族舞蹈为主题的舞蹈文化节、旅游节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展示海城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资源,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在活动的组织上,应注重策划和创新。可以结合海城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设计出具有创意和亮点的活动方案。例如,可以举办秧歌表演大赛,邀请国内外的秧歌表演团队参赛,展示不同风格的秧歌表演;还可以举办秧歌文化节开幕式和秧歌主题晚会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秧歌表演的同时,感受海城的文化氛围。在活动的宣传上,应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推广。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新媒体进行线上推广。同时,还可以与旅行社、旅游企业等合作,将活动纳入其旅游产品中进行推广和销售。

通过提升海城民族舞蹈展演供给质量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可以显著增强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活力,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具体而言,创新表演内容和优化表演形式能够提升舞蹈的艺术魅力;加强人才培养与传承能够确保舞蹈技艺的延续;注重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能够扩大舞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通过整合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等措施,能够实现舞蹈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