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策展对策
作者: 马佳荟
博物馆临时展览是在时间维度上相对于常设展览而定义的,具有周期短、选题自由、时效性强、题材更新快等特点。不过一些博物馆在临时展览策划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选择合适的策展对策,确保临时展览顺利开展。鉴于此,文章简要概述博物馆临时展览的意义和要点,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有效的对策,以供相关博物馆参考。
近些年人们对博物馆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做好博物馆临时展览的整体设计。通过策划、推广、设计,获得更多受众支持,不仅可以打破传统常规,也能优化创新体验,实现文化交流。在具体应用中要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融入科普知识,加强观众体验,顺利开展临时展览活动。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意义
实现文化交流。社会上各种文化迅猛发展,呈现出文化交融的局面,博物馆应当积极地适应这一潮流,打造主题鲜明、特色多样的临时展览。与其他博物馆互相交流,引进相关专题,可以加强博物馆之间的文化交流。解放传统思想,探究一条引进来走出去的道路,促进多种文化交融,以呈现出精彩纷呈的临时展览,便于加强观众的体验,感受到多种文化的魅力。
打破传统常规。博物馆长时间的基本陈列会降低吸引力,而临时展览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时代性强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弥补基本陈列得不足。紧跟时代潮流,灵活设计,可以打破传统常规,为观众呈现更多丰富多彩的展品和形式,加强体验。
优化创新体验。博物馆迎合时代潮流举办临时展览,要从多方面入手,优化项目选题设计,开展整体策划工作,借鉴一些比较成功的临时展览的经验。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展览中。例如,VR技术的应用可以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同时加入特色科普,在信息化引导下,联通博物馆的整个知识体系。观众通过录入关键词或者触摸数字屏幕查看讲解,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博物馆的知识,同时优化了观众的体验。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要点
开展博物馆临时展览的策划工作,首先要确定相关主题,优化整体设计。主题是展览的核心和灵魂,举办方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群众关心问题等各种内容,确保临时展览的主题贴近生活和地域特色,便于与群众直接沟通交流。在确定主题时,可以从时机、类型、展品等三方面入手。如果是举办一些纪念性强、时效性和影响性强的临时展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例如,借助国家的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关键节点推出临时展览,在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的加持下,能够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宜兴市博物馆在今年国庆期间,推出“钟秀阳羡 无双国士——宜兴籍两院院士史料展”,通过展示32位宜兴籍两院院士相关的书信手札、科研成果、学习生活用品、影像资料等,弘扬他们的杰出贡献和科学家精神(如图1所示)。博物馆的展览类型是根据历史、文化、艺术、人物等进行分类的。要根据这一类型优化整体设计,确定合适的主题。临时展览的主题一旦确定,下一步就需要选择产品,可以从库存中挑选,也可以外借和征集,充分突出临时展览的主题,增加整体的吸引力。
推广宣传是临时展览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宣传可以拓展传播范围,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展览中。传统的推广方式有广播、电视和户外广告牌等多种形式,现阶段也可以充分应用新媒体。例如,利用短视频App等进行推广传播。推广宣传流程为预热期、高度曝光期、深度推广期三个阶段。预热期指的是展览前半个月,可以在自媒体,如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通过撰写大篇幅的图文专题报道、拍摄剪辑相关视频进行快速传播。在宣传时要把握展品的特色,突出其吸引力。例如在举办“宜兴籍两院院士史料展”前,推出系列短视频“院士,我想对您说说”(如图2所示),加入了一些丰富有趣的故事性、新闻性的报道,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在前期有效预热。高度曝光期是指展览前后一星期左右,这时布展基本完成,进入到最后的调整阶段,因此可以在各大网站、短视频平台和电视媒体上进行推广传播,增加视觉震撼效果。深度推广期指的是高度曝光期以后的整个展览期间,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文章推广和短视频平台直播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
临时展览的设计,主要包括色彩搭配动线设计、展板设计、展具设计及摆放。色彩是展览空间中表达最为直观的,优化色彩设计,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理,更好地烘托展览内容。根据主题展品选择合适的色彩优化搭配。引导观众使用色块区分复杂的知识文化内容,了解整个展览的知识框架。在动线设计方面,主要受展览的内容、场地、客流等因素影响,要合理划分不同的空间和线路,引导观众参观,使其全面系统地了解展览的内容,省时省力,加强展览体验。展板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促进观众与产品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不要一味地堆砌各种元素,而是精准全面生动地呈现展览内容,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在展具设计及摆放中,要充分突出文物的形体美、色彩美和质感美,形成一定的层次感。因此要考虑到产品的特点,优化展具的设计,进行合理摆放,为游览者呈现层次化的观展体验。例如在“宜兴籍两院院士史料展”中,用周培源后人捐赠的旧家具还原了他的会客厅(如图3所示),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问题
展品体量及数量问题。博物馆的临时展览从策划安排到实施的过程比较短,时间比较紧迫,而一些博物馆为了促进自身发展不断增加每年展览的数量,当数量增加时,质量必然会有所下降。由于前期规划工作中考虑不到位,只是一味地追求速度和数量,追求社会热点,而忽略了自身的整体特色,这必然会影响到整体的策划质量,不仅影响博物馆的口碑,也难以实现进一步的宣传推广。
文物运送受限。由于文物的特殊性,在举办临时展览时,需要做好文物保护与运输管理工作。珍贵的文物是如何从其他地区或国家运输到展览现场的?如何保护文物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受损、不被盗抢?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但由于一些博物馆的经费有限,使文物在运输过程中受限。这阻碍了临时展览的进一步开展和推广传播。
无法实现有效互动。一些临时展览的设置,更加倾向于传统展览,缺乏先进技术的引进。观众在游览的过程中只看到展品和听到一些简单的文字解说,无法很好地与文物实现双向互动交流。整体的体验相对单薄,对文物的价值把握不到位,无法深切体会到临时展览的整体内涵和思想。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策展对策
融入科普内容加以充实。临时展览在呈现展品的同时,还要重视内容的进一步充实,以文化传播和交流为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充分收集相关信息,对复杂的展览进行分类和简化。设置专属的科普区域,由专人讲解或者设置触摸屏。通过触摸屏幕上的画面,便能呈现出所对应的科普内容。结合展品,了解历史与文化,使展览内容更加充实,体验更加深入。例如,开展“福建三明客家民俗文物展”活动时,各区域加入显示屏,用于讲解其中的展品和背景故事,实现科普。重视挖掘其中的革命特色和红色文化,以此为核心优化整体设计,突出展品特点,进行科普和宣传。鲜明的地域特色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客家民俗与中原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产生文化差异的碰撞,加强了观众的体验与感悟。
强化各主体的配合力度。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需要加强现场规划,做好安保、消防等一系列工作。因此需要督促各主体加强沟通交流,制定完善方案并优化配合,确保临时展览策划更加科学合理。要重视责任制的引进,明确各主体的具体责任,出现问题时及时追责,从而形成恰当的约束。从前期策划到布展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开展监督管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与价值,确保临时展览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与此同时,博物馆还需要重视展览团队的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包括考古、文物、美术、设计等多个领域的人员,建立专属团队。做好日常的教育培训,更新思想观念和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专业性,使其加强相互配合,开展设计工作。与此同时,展览团队也需要与其他部门取得联系,积极配合,保障整体的安全。
借助线上VR展等先进手段。现阶段各种先进技术应用于博物馆中,促进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丰富了博物馆的各项功能,强化了观众的体验。在临时展览中,可以应用线上VR展等先进技术手段,打造特色展览。交互沉浸式体验是传统陈列无可比拟的,通过打造各种虚拟空间,更好地呈现展品的特色,强化观众的体验。也可以将触摸屏、微立体声音屏、数字电视电影等科技产品应用于展览中,触发观众的听觉、触觉、视觉等多重感官。设置不同的展览区,提供科技服务,实现传统形式的创新,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体验。例如,唐山博物馆举办关于釉下五彩藏品的展览。在呈现展品时,除了基础的设计外也引入了VR技术,呈现釉下五彩烧制的整个过程,强化了观众的沉浸式体验。以三维扫描和模型贴图的方式,采集文物信息,通过互动软件将文物以三维模型的方式呈现在展柜上,可以720度自由旋转、放大、缩小,查看文物视频和相关的文字介绍,充分体现数字技术在文物展览中的具体应用。
综上所述,博物馆策划实施临时展览,不仅可以打破传统常规强化观众的体验,同时也能实现文化交流,促进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具体的策划工作中,要把握好整体的风格和主题,选择合适的产品形式,优化设计,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以获得更多受众的支持。要避免以往临时展览中的各种问题,提升临时展览的整体水平,把控质量。发挥主体作用,相互配合,注重策划与管理并重,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提供沉浸式体验。从多方面入手,确保博物馆临时展览能够顺利实施,取得显著效果,促进博物馆的发展。
(作者单位:宜兴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