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路径文化认同视角下中俄边境旅游文创产业

作者: 王蕊 杜冰

发展路径文化认同视角下中俄边境旅游文创产业0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作为国家的血脉与灵魂,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石,文化认同能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国家的繁荣稳定提供坚实支撑。中俄两国是友好邻邦,边境地区的文旅产业发展,既对中国文化传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又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国际交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基于文化认同视角,探究了中俄边境地区文旅文创设计对文化认同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有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俄之间跨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推动边境地区文旅文创产业的发展,提升旅游品质,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为打造边境地区多元的城市形象,构建多彩的边境文旅产业作出贡献。

2024年5月,正值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之际,“中俄文化年”开启。习近平指出,中俄关系四分之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表明,不断巩固和发展中俄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国际社会期待和时代发展潮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2023年1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了《黑龙江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推进中俄文旅交流深度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立足黑龙江战略区位,进一步深化东北亚旅游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共建中俄“冰上丝绸之路”“冰雪丝路”等交流平台,形成以欧陆风情、文化遗产、林海雪原等为核心吸引的特色旅游产业走廊,以实现文旅文创产业发展,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为促进民族文化认同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中俄边境旅游发展现状

中俄边境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人文景观风貌。近年来,边境文旅的发展优势在于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其衍生出的重要经济产业。从以教育为目的的研学旅游来说,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城市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和寒地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因此,边境文旅产业要搭乘文化创意产业全方位开发的这辆快车,提升边境游的整体文化价值,推动文化认同的形成。在中俄沿边口岸中,以满洲里市为代表的边境口岸城市所接待的入境游客数量一直趋于首位,其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满洲里市积极投入创意开发,有力地推动消费潜能持续释放,为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俄边境文旅产业发展前景

黑龙江省的寒地区位优势,有助于构建边境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利用边境特色旅游资源,依托界江界湖、边境城市以及对俄口岸,培育口岸边境观光、异域风情体验等边境特色旅游产品,发展特色餐饮、文化演艺、文化创意产品、土特产加工销售等,做好跨境游、做大边城游、发展沿江游,加快构建边境旅游产品体系。相继推出冰雪游、避暑游等多类型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认同的多维呈现与文创产业的相互作用

文化认同的心理结构及阶段特征。如图1所示,展示了文化认同从初级阶段到升华阶段的连续过程。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文化认同方式、主体行为和结果。整个过程循环往复,为下一个阶段提供了基础与支持。

文化认同的初级阶段。浏览中俄旅游信息、阅读口岸地区旅游指南及听取边境导游的讲解,这三种方式均为间接性的文化认同。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在设计过程中,应从纸媒、数媒等方面丰富人们的文化认知,以促进文化认同。参观口岸地区具有文化背景的历史场所、参与民俗节庆活动、品尝地方美食等方式,能够让人们直接感受和体验中俄文化,形成直接性的文化认同。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民族符号、精神文化、社会文化等内容进行创作,强化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感悟阶段。旅游者与中俄边境地区居民进行多维度的沟通交流,深化对民族价值观的理解;入户体验或参与口岸地区的日常活动,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感,加深对当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尊崇,促进文化交流。反思比较中俄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深化对中国边境城市当地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这种反思是深层次的文化互动,积累经验、增强洞察力,从而使旅游者以更谦逊开放的态度接纳尊重当地文化,为个人成长提供新视角和启发。文旅产业在景观营建的过程中,探讨文化遗存与边境居民现实生活的关系,会对城市整体风貌、社会活力、文明修养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化认同升华阶段。在经历初步印象和理解阶段后,旅游者对中俄边境口岸城市文化有了一定的深刻理解,进入文化认同升华阶段。此阶段以情感共鸣为主,是高阶形态。旅游者深入了解边境地区当地文化,认同当地节庆习俗与价值观的差异及独特性,产生共鸣的基础,并为文化认同铺就道路。体验者作为文化的参与者与传承者,通过互动沟通并逐步融入,形成情感认同,进而产生共鸣与归属感。

中俄边境创意产业发展优势。中国是陆地边境线最长且邻近国家数量最多的国家。边境地区人民在当地的长期生产生活,铸就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开展边境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

文化认同促进中俄边境文化交融。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深入探索口岸地区的文化建筑景观符号与多民族人文风貌,赋能文旅创意产品,促进各民族之间多维度的交流与融合。作为口岸城市文化的独特载体,文创产品将边境地区独有的地方建筑风格、传统服饰纹样、民间民俗艺术等地方文化融入产品设计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对外文化交流等艺术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向世界生动展示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体验,有益于增强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感受力,提升对当地文化的认知水平。同时,深化对中国边境地区旅游城市形象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文化认同驱动边境创意产业革新。中俄边境文旅文创产业促进各民族文化持续发展与不断交融,并逐渐形成了民族文化认同心理。文化认同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纽带在创意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推动创意产业不断前行。其一,在导向作用下,推动艺术创新,激发创作灵感,指明创作方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产品。其二,具有强烈文化认同感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与自身文化相关的创意产品,加深对本土民族文化产品的自豪感与归属感,进而扩大文化消费市场。其三,在文化认同引领下促使边境地区产业围绕当地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提升竞争力。边境地区创意产业通过创新表达形式,提升对整体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心,引领文化认同方向。

增强中俄文创产业主体开发活力

实现文化认同有助于促进中俄边境旅游的发展。依托边境地区的文化文物资源强化文旅创意产品开发工作,有利于推动中俄边境文旅产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挖掘边境地区特色文化发展潜力。提升中俄边境地区文旅产品的创意设计水平,推进旅游与文化、科技、生态等方面的融合。强化跨境旅游与休闲旅游场所的创新设计,注重地域性文化资源的开采,不断丰富地方性文旅产品、特色景观与民族文化的设计形式,着力培育一批地标性旅游知名品牌,提升中俄边境游的附加值,促进边境地区创意设计产品产业化。

提升边境文创产品数字化开发水平。强化边境地区文化创意内容与数字化应用的协同创新。推动大数据、文旅信息可视化等现代技术在边境文旅产业开发领域的应用,促使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支持文化文物单位积极创新运用全息成像、交互娱乐引擎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等现代化技术,提升边境口岸城市的文化承载力、展现力和传播力。

推动中俄跨境旅游文化品质创意提升。依托中俄边境文化,提升文旅品质,拉动经济消费。以边境文化创意设计提升旅游商品价值。鼓励进行品牌化经营,培育品质卓越、设计精美、市场认可的旅游商品自主品牌,并给予人才、宣传等方面的政策扶持。组织开展中俄边境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推介活动,集中展示并宣传推介优秀旅游商品和品牌,塑造多元边境口岸城市形象,对接市场需求,推动旅游消费提质升级。

增进中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全面整合边境文化资源,大力提升文旅产品的影响力。黑龙江省积极构建“面向东北亚,畅游俄罗斯”的边境文旅产品体系,陆续推出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等诸多文旅项目。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推动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有力地促进了跨文化对话与文明交流互鉴;组织开展跨境文化交流活动,携手开发中俄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共同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数字丝绸之路”。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认同成为国家凝聚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边境地区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关乎着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更对国家整体战略布局有着深远影响。文化认同是边境地区民众沟通的桥梁,要增强文化认同,积极开展合作,构建旅游开放格局。中俄边境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能够为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范例。要促进文化认同,充分释放其在新时代的巨大潜力与价值。

中俄边境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与文化交流意义。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宝为边境地区文旅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边境地区文旅产业,势必在助推区域经济发展、驱动多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