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H5促进泉州西街文化传播设计交互

作者: 黄小真

随着国家“互联网+”计划的提出及大力推进,人机交互成为时代关键词。现旨在通过H5交互平台,以具有人文价值的泉州西街为研究对象,将其文化元素转换为可视的交互内容,针对受众需求进行精准定位,对H5的视觉界面进行统一设计,并考虑人机之间的互动,增强网络传播力。提高当地的文化声誉,使即将消失的非物质遗产以及民间民俗得以呈现并得到保护。

新技术支持下出现的媒介——H5,是依托智能设备的发展而发展的。国内的H5内容多基于微信平台进行传播,并形成了围绕微信的生态圈。H5交互技术的介入使信息的传播从单向接收转变为双向的互动,为诸如泉州西街的文化城市的信息多元化、多向度、互动性提供了传播平台。

H5交互为形式的媒介载体

H5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H5是HTML5的缩写,其中HTML是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的英文单词缩写。简单说,就是一种规范和标准,受众接收的信息都依托网页的形式。HTML经历了一个不断升级优化的漫长周期,最终推出H5。H5最主要的特点是可以灵活兼容各种终端和设备,具有跨平台性,以及启动时间远低于App的本地存储性。可以说H5技术的成熟,为移动互联网开辟了新天地。

宋婧雯的《技术型H5在傣族剪纸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研究》对H5广告的交互性、参与性、技术性等特征进行了研究概括,并以H5为媒介进行傣族剪纸文化H5广告的设计实践,以达到传播湘西地区文化的目的。

与此同时,国外的H5交互发展已经趋于平稳状态,H5交互源于Html5技术,爱尔兰学者Lan Devlin在《Html5多媒体应用开发》一书中对Html5的优势特征以及其产生的连锁效应做了总结。国外H5交互更注重体验感和趣味性。例如,新西兰教育部出品的“Oat The Goat”H5广告,通过友好的交互体验使孩子通过互动故事获取知识。GUCCI与日本画家Yuko Higuchi出品的“Yuko Higuchi-The Puzzle”H5广告,采用产品图案拼图游戏的方式吸引受众,注重受众的交互体验和趣味性。

H5交互介入文化传播的优势

从开发者角度来看,文化传播的初衷是为受众提供文化信息,所以H5介入下的文化产品,首先在实用功能上有更大的优化升级。其将本地文化涉及的各类数量庞大的信息进行储存、汇总,通过提炼整合,在H5界面展示其内容。利用动效文字、动效图片等形式,由静态化向动态化逐渐转变。虽然H5的界面不大,但是其能通过多种导航条或者各种互动链接一步步引导用户操作,将内容细致全面地呈现出来。反之,因为所有的内容和功能都是通过设计在H5界面体现出来的,所以设计成本低。从受众的角度来看,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可以满足人们对物质和文化的双重需求。在智能手机、平板等电子媒介普及的时代,H5形式的旅游导览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即受众不受时空、流量的限制,不占用手机内存,就能实现即点即看。受众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体验模块以及跨平台链接,并且随着手机性能的不断提升和微信版本的不断升级,H5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从文化城市的角度来看,当地文化借助H5技术更好地与文化产品融合,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H5“轻应用”的特点使其在分享传播上占据优势,可以达到线上传播、线下引流的效果,使当地的商户受益,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使即将消失的非物质遗产以及民间民俗得以呈现并得到保护。

泉州西街的文化概况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从唐代便开始进行对外商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美誉。泉州西街在1300多年前从丰州迁移到鲤城,以开元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列屋成街。现今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是泉州最早开发的区域,今日的泉州片区都是从西街这一街区为原点蔓延开来的,可以说是泉州对外贸易鼎盛时代的缩影。

泉州西街的街巷格局

西街根据其空间结构特点分为“一核,一轴,三片”。一核,指的是“千年古寺”开元寺。一轴,指的是从中山路交叉口处为起点,到新华路为终点的东西横亘的主轴线。三片,是指西街传统街巷片区、开元寺到台魁巷片区和旧馆驿片区,这三个片区也是构成泉州西街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西街的街巷肌理具有显著的特点,以新华路为分界线,西街西段片区呈鱼骨状肌理,西街东段片区则是网格状的空间布局。

泉州西街的建筑风貌

泉州作为古代对外通商的大港口,闽南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交流并渐渐融合,形成了多样化的建筑风格,泉州西街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积累了大量的文化古迹,并繁衍出类型多样的建筑,如闽南古厝、番仔楼、手巾寨、石头房等代表性建筑类型。

泉州西街的文化解读

文化解读指对文化的研究与释义,把复杂的简单化,模糊的明了化,抽象的具体化,隐藏的显现化。西街中藏着最古老的泉州,直观地展现了唐代的开元寺、宋代的东西二塔、元代的旧馆驿、明代的定心塔、清代的清军驿、民国的钟楼和洋楼,历代风物都在这条古街巷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以开元寺为中心的佛教文化中,百柱殿与甘露戒坛斗拱上的“飞天”被看作是艺术、建筑、宗教和多元文化的完美结合。西街最具特色的当属民间各种兴盛的信仰,与之相隔的新华路上有泉南基督教堂。泉州提线木偶戏、泉州梨园戏、泉州南音都属于西街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明时节的润饼菜、元宵节的元宵圆、端午节的肉粽等无不诉说着西街沉淀的传统美食文化。

泉州西街的文化传播现状

泉州西街文化多元性的特点吸引着各地游客,但在文化传播上,设计元素的选取并没有体现泉州西街的文化特色,整体的线上传播设计过于模版化,降低了泉州西街的旅游竞争力。文化信息的单向传导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已经不占优势,这种传统的导向功能难以与受众建立交流,在接受文化的过程较为被动,互动参与度较低,无法及时解决受众反馈,造成泉州西街许多设施和服务优化更新的滞后。泉州西街虽然有文化传播相关的公众号,也为受众设计了提供信息的渠道,但仅仅停留在信息的单向传导层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升文化传播的能力和考虑交互的形式。受众不能感受到西街文化魅力,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泉州西街旅游的文化附加值尚未得到有效提升。

H5交互搭载下西街文化传播的设计策略

以用户实用需求为导向的H5界面设计

文化传播的目的在于方便使用者了解泉州西街,因此在确定其为人民服务的前提下,首先要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结合泉州西街的文化状况以及用户实际需求,将西街文化以H5为载体,整合功能模块,来提高用户操作的易用性。要增强实用功能,不可忽视的是视觉界面构成要素,二者必须协调统一。高度一致的界面可以创造和谐美,以此来提升使用者的好感度。因此,在设计西街文化传播界面时,应注重界面的一致性,除了结构层次要清晰一致,界面风格、元素转换、景点布局、颜色搭配、音效选择都应服务于功能,让用户快速掌握操作方法,降低用户使用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实用功能,加强导向性(如图)。

图 界面要素(作者自绘)

以用户文化需求为导向的本土文化融入

IP形象常被作为产品与服务的传播工具而进行广泛应用,如各大品牌的IP形象常与品牌活动互联互动。同时,线上数字媒介载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线性单向的传播方式,受众不再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历史沉淀下的西街,有着各种具有代表性的IP名片,诸如裴道人、飞天和木偶等,这些作为西街独有的特色,极具开发潜力,通过设计契合其文化调性、兼具个性与符合当代审美的IP形象,来拓展西街文化的传播方式,从而提高受众对西街的认知度。此外,独具西街特色的文化传播产品可以从众多文创产品中脱颖而出。例如,敦煌文化旅游产品,有着浓郁的沙漠地域气息,还打造了代表敦煌文化的九色鹿形象,让受众在看到它的瞬间联想到敦煌。同时,具有代表性的IP形象能够发挥向导作用,受众可以通过H5媒介对西街的文化和信息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提高受众的记忆持久度,为传播西街文化加码。

以用户体验需求为导向的交互环节设置

1.多感官通道的信息交互

H5是运用编程技术和互动媒介,以多种感官来呈现信息的一种新兴媒体形式。因此,建立信息的多感官服务体验,不仅可以体验具有沉浸感的信息传播,还可以加深和延续受众的记忆,实现“旅游+文化”传播。在设计西街文化传播界面过程中,引入视觉感知、听觉感知和触觉感知的交互形式。通过视觉的引导,触发按钮,获得多种沉浸式体验。多种感官的合理配合设计有助于引导受众更便捷地进行操作,增加操作的趣味性。

2.游戏化设计增强互动趣味性

设置游戏化的互动环节可以增加受众的体验感,利用手机触屏特点,在左右滑动中提升H5界面文化展示的耐性,触发按钮产生的交互多变性,激发用户兴趣。在西街文化传播中,将非遗文化和闽南风俗等融入游戏互动中,引起用户的兴趣,可以采用线上预约、线下体验的方式。

3.多平台链接实现灵活性体验

在雅各布·尼尔森的十大设计法则中,第七条提到:“对多半的中级用户设计,不可低估,也不可忽视,保持灵活高效。”在旅游导览中,灵活高效的交互设计可以使大量信息在手机界面上灵活的变化和自由地扩展。西街H5旅游导览搭载在微信平台上,可以与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相互跳转链接。

4.针对性路线定制提升人性化体验

西街文化H5交互平台面向所有手机端用户,目标群体较为广泛,因此,受众的喜好和需求必然有偏差。在交互环节中了解了泉州西街各文化景点的相关信息后,受众可以根据喜好选择推荐路线,或定制个性化路线。

以用户参与需求为导向的线上线下对接

1.线下主题互动活动,增加用户黏性

通过线上体验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因此,扩充与线下联系的功能模块,提供木偶剧场、梨园剧场、开元寺等相关文化景点开放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预约购票平台的通道以及闽南风俗活动的推送,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获得受众的信任,开展更多线上预约和线下体验的活动,提升活跃度以及用户黏性。

2.打造网络交流社区,增进群体归属感

西街H5交互平台是以传播文化信息功能为核心需求的线上文化产品,那么其线上的交流也应当围绕西街文化和相关文化景点展开。所以设置西街各文化区的热门排行榜,并将线上西街文化产品的虚拟游戏体验延续到线下的西街文化沉浸游玩体验,通过点赞的形式反馈到线上H5交互平台,为其他受众提供借鉴。此外还将设置交流区,该区域可以供游客书写游玩的体会和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受众能够产生一种群体归属感,使游客对西街文化产生一种“想使用”的心理。

3.开发主题衍生品,寻求文化认同

开发西街相关衍生品也必须从目标群体和应用领域出发进行设计。衍生品的开发应基于西街H5交互平台的推广来宣扬西街文化,寻求受众的文化认同。把衍生品的开发中心放在可以赠送的便携产品上,可以通过赠送的方式提高人们对西街文化的兴趣和西街文化的认同度。此外西街H5交互平台是以微信App为基础,用户群体定位是所有手机客户端用户,所以,涵盖游客年龄段较为广泛。

立足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趋势,探讨H5交互搭载下西街文化传播的设计策略,旨在使其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并提升H5交互的时效性。强化交互平台与西街文化的适配,使泉州西街文化得到更直观的展现,使受众以更快捷有效、生动有趣的形式了解具有特色的西街文化,以期受到更多人的理解与喜爱,进而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在今后相关线上文化传播产品的设计方面,应与时俱进,不断尝试融入新的媒介。

闽南理工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资助课题(社科)“基于H5交互的泉州西街文化传播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3SKX035)。

(作者单位:闽南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