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空间分布角度促进A级景区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作者: 丁伟
一个城市的旅游景区数量体现了当地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旅游活动的核心载体,亦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聚焦点。现针对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进行深入探讨,通过空间分析指标,包括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规模度和优越度指数等,对桂林市景区的分布特征、均衡性、密度、规模度及优越度等进行研究。此外,还从地理、人文等方面讨论了桂林市景区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并为其旅游发展提出建议,以推动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现已成为小康社会的标配、美好生活的必备。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第一站就来到桂林,赋予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大使命。当前我国正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旅游业也要开辟新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所以,我国的A级旅游景区必须开拓出新面貌,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通过旅游来提高经济水平,实现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景区是其发展的载体。A级旅游景区是国家旅游局对景区品质进行综合评级的标准。一个地域景区的数量、等级和分布情况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于2003年发布《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其中明确将A级景区划分为五个等级并提出对应标准,这一标准的发布对各旅游景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关于支持桂林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全面提升连通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道路的等级水平,重点建设灵川大圩—冠岩景区二级公路,优化漓东旅游交通条件。2020年,桂林市人民政府印发《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将持续推动桂林市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
桂林市概况
桂林市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地处东经109°36′50″~111°29′30″,北纬24°15′23″~26°23′30″。桂林市包含17个区县,总面积约为27800平方千米。桂林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决定了桂林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胜地。
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分布类型
桂林市拥有多达100个A级旅游景区,按照旅游景区的星级来进行分类,共有4家5A级景区,48家4A级景区,48家3A级景区。可以看出,4A、3A级景区占绝大多数,5A级景区“少而精”。按照景区资源类型来分类,自然资源型景观占绝大多数,历史文化型景观相对稀少。其中,占据主要地位的还是生态旅游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地质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等较少,仅占A级景区总数的3%。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等数量也较少,占A级景区总数的3%。
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整体分布特征
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的整体空间分布格局不够集中。本文运用地理集中指数计算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集中度得出表1。将T=100,n=18代入公式(其中T为桂林市A级景区的总数,n为桂林市的区域总数),得出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G=27.2。由表1可知,在各区县中,临桂区的A级旅游景区比例是所有区县中最高的,为15%;A级旅游景区比例最低的是叠彩区和平乐县,仅为1%。
在对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均衡性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选择基尼系数作为测量指标,计算得出,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的基尼系数Gini=0.34。说明桂林市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各个类别或区域的数量和比重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整体上仍然相对均匀。在区域内部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比较集中,从宏观层面来看分布失衡。通过均衡度测量结果可知,临桂区在各个区县中排名第一,共计分布有15个A级景区,恭城瑶族自治县、灌阳县和灵川县次之,叠彩区和平乐县景区数量最少,均只有一处A级旅游景区。桂林市拥有A级旅游景区数量最多的临桂区是数量最少地区——叠彩区和平乐县的15倍。
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密度
核密度分析法是指通过体现分布密度的平面渐变图来判断目标在各个方位、各个区域的分布和集聚情况。通常来说,颜色的深浅代表聚集度的高低,深则高,浅则低。本文运用核密度分析法计算桂林市100处A级旅游景区的密度,通过Python生成核密度图。由图1可知,桂林市只存在一个密度最高的区域,其中两个核密度值最高的区域在桂林市中部偏西南的三个城区和恭城瑶族自治县。总体来说,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以中部偏西南位置为起点,向周边地区递减分布的状况。A级旅游景区大多分布在桂林市三个主要城区和两个县内,除此之外,灌阳县、荔浦市和雁山区这三个区县的分布密度也相对较高。
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规模度方面
规模度分析法是测量空间分布规模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得出桂林市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的规模度,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得出,秀峰区和七星区是桂林市所有区县中规模度最大的区域。尤其是秀峰区,尽管占地面积极小,但是A级旅游景区数量较多,这也直接导致秀峰区的规模度最高。桂林市的规模度水平参差不齐,其中规模度最高的是秀峰区、象山区和七星区,而平乐县、永福县和全州县的规模度相对较低。由表2可知,1.62是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的平均规模度指数,在1.62以上的有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七星区、雁山区等5个区域;表2中秀峰区的规模度13.953是所有区县规模度中的最大值,大于平均指数1.62七倍以上,秀峰区的面积是43平方千米。平乐县的规模度0.052是所有区县规模度中的最小值,远远小于平均指数1.62,平乐县的面积是1919.34平方千米。
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优越度
优越度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优越度情况的方法,能计算出桂林市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的优越度情况。通过计算优越度指数可以得出各区域高等级景区的比重(4A及5A级景区为高等级景区)。通过公式计算出各区县的优越度,整体来看,桂林市的优越度较低,高等级景区资源相对匮乏,桂林市高等级景区的平均优越度指数为0.038。秀峰区、兴安县和阳朔县的优越度为0.07,是各区县中优越度最高的;而叠彩区与平乐县的优越度指数为0。桂林市有半数区域的优越度都在平均优越度指数水平以下。
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影响因素
地理因素
桂林市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海拔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桂林市内山峰众多,所以整个地区的海拔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这种地貌特征进一步强调了A级旅游景区与海拔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桂林市100个A级旅游景区中有17个含有山的景区,研究表明,海拔与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海拔越高,A级旅游景区相对越多。这一结果证实了海拔作为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重要性。除海拔这一地理因素以外,江流水系是另一个重要的地理影响因素。许多A级旅游景区靠近江流分布,这与江流水系在地理形态塑造和旅游资源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密切相关。在桂林市100个A级旅游景区中,包含“江”“水”等的A级旅游景区有17个。江流水系不仅赋予了桂林市独特的地貌特征,还为A级旅游景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水文资源和自然景观。水文环境的存在使得大部分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沿江流水系分布的特征。可见,江流水系作为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景区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历史文化因素
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不仅受到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还深受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桂林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这些历史文化因素对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首先,桂林市作为古代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例如,象山和叠彩山作为桂林市的标志性山峰,融合了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成为备受游客推崇的A级旅游景区。其次,历史文化因素还在空间上对桂林市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桂林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促使当地形成了特定的区域分布格局。例如,桂林市的漓江景区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灵川县、灌阳县和恭城瑶族自治县等地区,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产成为A级旅游景区的聚集地。这种分布格局既反映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特点,也与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相互交织,形成了桂林市独特的A级旅游景区网络。
人口经济因素
人口数量是一切经济活动包括旅游业的前提,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中之重。以2021年的最新数据为参考,桂林市总人口为771.83万人。其中临桂区是桂林市主城区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同时也是A级旅游景区数量最多的行政区。总体而言,桂林市各区域的人口密度与A级旅游景区之间呈现正相关的趋势。
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力的评价指标,现选取2022年桂林市的生产总值来代表桂林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中七星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排在所有区县中的第一位,生产总值高达294.90亿元,其次是临桂区、象山区和全州县。值得注意的是,桂林市中部的主城三区(七星区、象山区和临桂区),除了临桂区之外,其他两个区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反相关关系。换言之,主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A级旅游景区数量越少。然而,在桂林市其他区县,A级旅游景区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