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娃走世界
作者: 李大丹
十年前,23岁的我成了一名独行背包客。十年里,我走过埃及、约旦、土耳其、印度、尼泊尔、缅甸、墨西哥等20多个国家,去的地方越多,对世界的向往愈发强烈。旅行,成了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十年后,33岁的我,成了一位妈妈。但骨子里那股“爱玩”劲儿,让我不想因为生了孩子就停下旅行的脚步。凭借还算丰富的旅行经验,加上“现学现卖”的育儿知识,我认为“旅行+育儿”可以并行不悖。
宝宝三四个月大时,我带他开启短途旅行,以便让他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和旅行的节奏。从上海出发,我们由近及远,先后去了杭州、武夷山、大连、丹东、三亚等地。
宝宝满1岁时,我们挑战了高海拔的四川西部。那时,宝宝的需求相对简单,主要是吃和睡,母乳喂养、成品辅食、“背娃神器”,以及家人的协助,让宝宝在旅途中也能保证基本的日常作息。我认为,只要保证饮食和睡眠,旅行对小月龄宝宝来说,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2023年9月,宝宝一岁半,身体更加硬朗,疫苗也基本接种完毕,我带他踏出国门,开始了全新的探索。自此,我们满世界行走的生活一发不可收拾。
在北马其顿的湖边,我们去广场遛弯,喂成群的海鸥,又登上城堡,远眺宁静的小城;在塞浦路斯的盐湖,我们蹚着泥泞的浅滩,看迁徙来的火烈鸟;在金色的撒哈拉,我们爬上茫茫的沙丘,睡星空下的帐篷,骑颠簸的骆驼,每天都玩得浑身是土;在墨西哥街头,我们好奇地看各种表演,跟着路人狂欢,尽情释放自己;在萨尔瓦多的剧院,我们全神贯注地听交响乐、看话剧;在危地马拉徒步到3600米海拔的大本营后,我们在篝火旁拿到一杯热可可,看火山喷发,一起发出“哇”的惊叹;在尼加拉瓜温暖的火山湖里,我们尽情地游泳、戏水,玩一整天,等待一场绝美的日落;在哥斯达黎加的雨林里,我们寻找野生动物,尖叫着去追赶突然出现的大蜥蜴……
所有的风景和体验,对我而言,像是阅读一部充满历险情节的小说;对孩子来说,更像是在翻阅一本五彩斑斓的图画书。我们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自然美景的壮丽,在“世界”这本大书中,共同成长。
现在,带娃环球旅行刚好一年,一妈、一娃、一背包、一推车,我们顺利走过五大洲的20几个国家。不可否认,带两三岁的孩子旅行,的确很累、很麻烦,每天24小时陪伴和照顾孩子,非常消耗精力和体力。从安排孩子的一日三餐,到洗衣收拾,再到给予孩子高质量陪伴,我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尽管如此,我依然坚信,没有什么比跟孩子一起经历和分享生命中每个瞬间更幸福。
除了美丽的风景,让我更受触动的是,无论是地域文化差异,还是贫穷或富有,各个国家的人对儿童都展现出极大的善意。行走在路上的宝宝,感觉是在全世界的宠爱和包容中成长着。同行的小伙伴们会主动帮我带娃,耐心地陪孩子玩耍;旅店的老板和其他游客,也会热情地与孩子互动,帮忙抱孩子、抬婴儿车、赠送小礼物和零食,甚至陪孩子去散步、游泳;即使是遇到的稍大一些的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照顾这个更小的弟弟,亲亲抱抱,分享玩具。一路上,我们遇到了许多善良的陌生人,感受到这个世界温暖而美好。
如果说旅行的理由只有一个,那么不敢带娃旅行的理由可以有无数个。很多家长担心旅途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敢迈出脚步。其实,大家担心的问题和困难,我们也遇到过不少。但幸运的是,这些问题基本都在可控范围内,也都平稳度过了。比如,我们曾因处理朋友丢失的行李而滞留在凌晨的希腊街头,幸好孩子躺在我的怀里不哭不闹,同行的朋友帮我拿包、打车,一直把我们送回旅店。再比如,在摩洛哥的一个村子里,我们得了急性肠胃炎,发烧、上吐下泻,十分难受,好在再偏僻的地方也有药店,房东一家尽心尽力照顾了我们好多天。
相对于大人,孩子的适应能力其实更强。他们好奇心强,精力旺盛,喜欢探索新环境,更容易与他人亲近,入乡随俗的速度比大人快。同时,孩子的身体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经常在外面玩的孩子,免疫力通常会更强。即使有时候因为赶路,饮食和作息变得不规律,但偶尔的艰苦条件,并不会影响孩子整体的生长发育。
如果你恰好也是一位想带娃出去旅行的“贪玩”家长,这里分享一些我的带娃旅行经验:
●保持好心态。不要一谈带娃旅行就“如临大敌”,也不要把旅行当成一个必须完成的打卡任务。试着把它看作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带孩子换一个环境去生活。
●放慢行程。带娃旅行本身就是一件体力活,千万不要像“特种兵”一样赶行程。宁愿少去几个地方,也要在每个地方深入感受与体验。
●减少行李。其实孩子需要的东西并没有那么多,只要有超市和药店的地方,购买儿童用品都十分方便。
●积累医学知识。无论在哪里,孩子生病都是难免的,家长应知道如何及时和正确处理问题。
在确保孩子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没有什么比与孩子一起探索世界更美好。我很庆幸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就带他环球旅行。这一路上,我看了世界,孩子也没有耽误长大。我相信如果父母深爱着这个世界,那么孩子一定会感同身受,他的生命也因此而蓬勃向上。那些或特别,或美丽的瞬间,或许孩子无法全部记住,但它们会内化为性格和观念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滋养他的生命。
现在,在中美洲写下这篇文章的我,依然和孩子在路上,并且向着南美洲进发。至于未来旅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就任凭它们来吧。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千变万化,唯有强大的心理和稳定的内核,才是我们面对一切的解药。而这,正是我想让孩子知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