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别样旅行
作者: 田红艳
每年寒假,我们总要带着女儿葡萄和石榴回乡探亲。
我出生于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济宁,在这片充满智慧与礼数的土地上成长,我耳濡目染,习得诸多传统礼仪。在村里,遇到即便是年龄比我小的族人,因辈分原因,我也需要称呼他们为叔叔、姑姑……这在两个女儿看来,别提有多新奇了。她们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这样称呼,我告诉她们,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礼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听后,她们笑得格外灿烂。在我的介绍下,她们乖巧地称呼长辈们。
我们一同去看望我的爷爷(她们的老姥爷),一起拜年、说吉祥话。老姥爷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核桃仁、葡萄干请两个小家伙品尝,还给她们包红包。这份来自长辈的关爱与祝福,让她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与年味。
而在婆婆家,情况则有所不同。由于辈分较大,石榴和葡萄在这里被尊称为“小姑姑”。这让她们兴奋不已,开始模仿长辈的模样,包红包,挑选小零食,赠予家族中的小辈们,享受着这份长辈角色带来的新奇。
大年三十上午,我们参与了家族祭祖仪式。婆婆精心准备了供品、纸、香以及鞭炮,家族成员们一同前往祖坟,石榴和葡萄也兴奋地跟着。而我和婆婆则留守家中,忙着贴春联、准备饭菜,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准备。
大年初一,我们按照传统习俗早早起床,先给父母拜年,再给家族里的长辈拜年,长辈们总是热情地招待,拿出各式各样的零食,嘘寒问暖,共叙家常。孩子们的口袋里被塞得满满当当,果冻、糖果、巧克力、橘子、香蕉等,应有尽有。有时,长辈们还会特意为她们准备一个大袋子,以便装下所有的“甜蜜”。
回乡探亲之旅,不仅让葡萄和石榴体验到了浓浓的年味和家族亲情,更让她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孔子所言“不学礼,无以立”,大抵便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