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要换老师,怎么办

作者: 莫颖萍

幼儿园要换老师,怎么办0

临近期末,家长们收到消息:小一班将在下学期升中班时换老师。班主任张老师和保育员李老师继续留任,而副班陈老师因工作调整,将由一位刚毕业的老师接替。对此,家长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解和担忧。

豆豆妈妈:为什么要换新老师?陈老师离职了,还是去别的班了?

肉包妈妈:幼儿园才上一年就换老师,以后会不会每年都换老师啊?

米宝奶奶:米宝吃饭总要老师喂两口,新老师会有耐心喂他吗?

小卷妈妈:小卷玩得太兴奋会忘记上厕所,把小便解在裤子上。刚毕业的老师没什么经验,会及时帮小卷换裤子吗?

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幼儿园对孩子未来性格、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受到家长的高度重视,他们希望老师有爱心、有责任心、专业能力强且稳定,能够顺利地将孩子从小班入园带到大班毕业。但由于各种原因,幼儿园还是会出现中途更换老师的情况,引发家长的焦虑情绪。

为什么

要换老师

通常情况下,幼儿园换老师不外乎以下原因:

教师个人原因。由于家庭、个人健康状况等原因,教师向幼儿园主动提出调离或岗位调整等申请;或者由于教师素养、教学能力等不符合幼儿园相关要求,园方向教师提出解聘。这时,幼儿园会从整体布局上进行适当的工作调整。

幼儿园工作调整。更换老师有时是因为岗位变动引起,如带班教师走上管理、行政岗位,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为了不影响保育教育质量,幼儿园需要调整教师工作;有时是因为其他班级或者新开班级面临教师短缺,幼儿园为统筹整体教师配置而进行调整;有时是为了优化班级工作,由于搭班教师的性格、能力差异等因素,继续搭班并不能发挥最佳效果,因此进行调整。

那么,小一班换老师是什么原因呢?豆豆妈妈经过深入了解后得知:原本计划担任新小班班主任的教师因个人原因离职,为平衡各班的师资配置,幼儿园要从其他班级抽调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承担新小班班主任的工作。而小一班的张老师教育经验非常丰富,能带领新教师较好地开展班级工作,因此,幼儿园经过统筹后作出这个调整。

对此,豆豆妈妈虽表示理解,但还是有些担忧:豆豆刚上小班时哭闹严重,在陈老师的耐心陪伴下,经过一年时间才适应幼儿园生活。他能适应换老师吗?新老师会像陈老师一样有爱心吗?

家长

如何面对

面对“换老师”的现状,张老师和陈老师都与豆豆妈妈进行了沟通,建议豆豆妈妈与其焦虑,不如调整心态,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孩子的人生之路刚刚起步,未来他们可能会面对各种新环境和新的人事关系,如换老师、换学校等情况,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去经历,家长要相信孩子成长的力量。在豆豆妈妈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场“幼儿园换老师”的风波逐渐平息下来。

主动交流,和新老师做朋友

积极寻求幼儿园帮助。通过家园沟通,豆豆妈妈了解了新老师的基本情况,如学历、教龄、教学风格等,加深对新老师的了解。新老师汪老师也通过家访、与调任教师共同带班等形式,在小班期末时逐步介入班级活动,完成了家园工作的顺利交接。

建立良性沟通。汪老师进入班级群后,豆豆妈妈就对她表示欢迎,并主动和她交流,告知豆豆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为豆豆食物过敏,妈妈希望老师能关注这个情况。和老师的多次沟通让豆豆妈妈放下心来:“汪老师非常温柔、友善,我们之间能像朋友一样说话。”只有彼此坦诚,家长和老师才能形成合力,达成良好的家园共育。

鼓励孩子与新老师进行良好互动。在豆豆上中班的前一晚,妈妈叮嘱豆豆准备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和豆豆一起为汪老师制作了欢迎小贺卡。开学第一天,在妈妈的鼓励下,略显羞涩的豆豆将贺卡递给汪老师,汪老师笑着对豆豆表示感谢,豆豆也轻声介绍了自己。幼儿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老师也是如此。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与新老师进行互动,从而建立起情感沟通的桥梁,为后续的师幼互动打下基础。

将“换老师”看成孩子成长的契机

正面引导。开学第二天的回家路上,豆豆和妈妈聊天:“妈妈,你知道吗?牛牛班没有新老师,只有我们班有新老师。”妈妈微笑着回应:“换老师的确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呢!”豆豆点点头:“是的,我也觉得。”事实上,孩子的很多焦虑来源于家长,家长的焦虑情绪往往会对孩子适应幼儿园产生消极影响,换老师亦是如此。对此,家长不要在言语中给孩子反向暗示,如,新老师和以前的老师比,哪个更好呀?新老师有没有对你不好?这些心理暗示会对孩子造成困扰。而豆豆妈妈的做法是,对孩子主动提及的“换老师”话题给予充分的正向肯定,让孩子用更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一变化。当孩子表现出负面情绪时,家长不要随意附和孩子对新老师的负面看法,或者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新老师。我们要意识到,孩子需要时间来认可新老师,一时的抱怨并不代表客观的评价。

学会分离。开学一周后,豆豆在睡前对妈妈说:“汪老师经常对我笑,但我有时候还是会想陈老师。”第二天,妈妈带着豆豆去小班看望陈老师,陈老师抱着豆豆温柔地说:“想我了就来看看我哦!”豆豆心满意足地点点头。孩子需要不断适应新环境,处理新关系,从而发展出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家长不要低估孩子对新环境、新伙伴的适应能力,正因为年龄小,孩子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很快,所以,大部分孩子能顺利度过转换期。这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老师离开的原因,鼓励孩子和老师保持联系,主动建立起孩子分离焦虑的适应期和缓冲期。

学会悦纳。中班第二个月,豆豆迷上了玩陀螺,一天放学回家,他对妈妈说:“妈妈,你知道吗,汪老师可厉害了,她会玩甩绳子的大陀螺!”妈妈也露出了崇拜的神情:“真的吗?我好想跟汪老师学玩大陀螺!”从那以后,豆豆就缠着汪老师学甩陀螺,成了汪老师的小“粉丝”。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不同的老师能带给孩子不同的感受、知识、视野和思维习惯。一些家长顾虑新老师刚毕业,在照顾孩子生活和保育方面经验不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老师年轻有朝气、活泼有干劲、满怀工作激情与理想,她们更像孩子们的大姐姐、大玩伴。在幼儿园里,孩子多了一位关心自己、帮助自己成长的大朋友,这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