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家庭小药箱

作者: 黄凌斐 高鹏

春节家庭小药箱0

春节假期来临,很多家庭会选择带娃旅行,或者回老家过年。而这时正值各类传染病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家长们总有些担心:万一孩子有个小病小痛,家庭应配备哪些药物?有什么注意事项?本期,浙大儿院药剂科药师团队为大家带来一份家庭备药实用清单。

退热药

冬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退热药是家庭必备药品的首选。临床上通常认为肛温≥38℃或腋温≥37.5℃为发热,但发热不一定需要用药。若孩子体温低于38.5℃,且精神状态良好,没有烦躁、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症状,可不用退热药;但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佳,体温明显持续上升,即使体温不到38.5℃,也可考虑使用退热药。

目前推荐的儿童退热药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用法用量如表1。儿童常用混悬液、滴剂、口服液、颗粒等,无法吞服或喂不进药时可用栓剂塞肛。

注意事项

1. 孩子发热时,家长不应单纯追求退热,而要关注发热的原因。若连续用药3天以上发热仍未缓解,应及时就医。

2. 市售各种退热药的剂型、规格、含量之间差异较大,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3. 不建议家长自行将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这可能增加药物副作用和用药差错风险(如剂量混淆、间隔时间混淆)。

4. 单一成分的退热药与复方感冒药合用,或使用不同剂型的退热药时,应注意辨别是否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以免重复用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常被用于复方感冒药中,如果叠加使用退热药,会有同类药物过量的风险。

感冒药

当孩子有鼻塞、流涕、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时,可酌情使用感冒药。由于引发这些症状的多为病毒感染(如儿童常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具有一定的自限性,所以感冒药只是对症治疗,并不能缩短感冒病程。因此,感冒药并不作为家庭备药的首选,可酌情考虑。

市售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复方”是指一种感冒药里含有2种以上不同药理作用的成分,常见的有: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减充血剂,用于缓解鼻塞,如麻黄碱类;镇咳药,如右美沙芬;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复方感冒药成分复杂,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感冒症状,选用含有相应治疗成分的药品。

注意事项

1. 选择儿童剂量明确的感冒药,关注是否有儿童禁忌(年龄禁忌、成分禁忌)。

2. 可选单一成分药品时,尽量不用复方制剂。可选一种药品时,尽量不用2种及以上药品。避免同时使用含有相同或相似成分的感冒药。

3. 有些中成药含有西药成分,联合用药时要看仔细,以免重复用药。

4. 不建议家长自行给2岁以下的婴幼儿服用复方感冒药。

腹泻和便秘用药

口服补液盐

孩子腹泻时,推荐服用低渗口服补液盐,即口服补液盐Ⅲ。它含有一定配比的葡萄糖、电解质等,可用于及时预防并纠正腹泻引起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减少腹泻次数及持续时间。

如果孩子腹泻但未出现脱水症状,补液可预防脱水。从腹泻开始就应口服足够的液体,在每次稀便后按照不同年龄补充一定量,直至腹泻停止。以口服补液盐Ⅲ为例,补充量为:小于6个月,每次便后50ml;6个月—2岁,每次便后100ml;2—10岁,每次便后150ml。

如果孩子出现轻、中度脱水,此时应按照体重(千克)乘以(50至75)计算所需的口服补液用量(毫升),4小时内分次服完,4小时后再重新评估。

如果孩子口服补液后,脱水症状仍未改善或程度加重,或频繁、严重呕吐导致口服补液服用量不足,应及时就医,适时调整方案,给予静脉补液。

注意事项

1. 市售口服补液盐的成分及配比有差异,应按具体的药品说明书取适量温开水冲调。如,口服补液盐Ⅲ的规格是每袋5.125g,用250ml温开水冲调。

2. 应整袋溶解,不能一袋拆开分次溶解。用温开水冲调,不要添加糖、牛奶、果汁等。放凉后可隔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水。

3. 对于婴幼儿,可用干净的滴管或喂药器分次少量喂服,直至将总剂量喝完。如果孩子服用时出现呕吐,可以休息5—10分钟后继续喂。

益生菌

腹泻期间,肠道益生菌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可酌情适当补充益生菌。研究表明,儿童急性腹泻时,在预防和治疗脱水、继续进食以及合理使用药物的前提下,使用益生菌可以缩短腹泻病程。益生菌的起效取决于所含菌株的特异性和数量,因此,市售含益生菌的保健品并不能替代药品。此外,益生菌不是万能药,应在特定疾病指征下使用,不能随意服用。

注意事项

1. 有些益生菌对温度敏感,为保证活菌数,需要冰箱储存(2—8℃),冲服时水温不超过40℃。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2. 大部分益生菌(如双歧杆菌、枯草杆菌)不能与抗菌药物一同服用,至少要间隔2小时。

3. 在液态下,益生菌会不断地衰亡,冲泡后应及时服用。

4. 不同益生菌制剂的辅料不同:乳糖不耐受者应选择不含乳糖或乳糖相对较少的制剂;牛奶蛋白过敏者应选用不含牛奶蛋白成分的制剂。

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是一种微粒粉剂,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固定、抑制消化道内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使其失去致病性,对消化道黏膜也有覆盖保护能力。在应对腹泻上,蒙脱石散并不是首选用药,只是辅助用药。孩子出现急性水样便时,可酌情适量使用,以减少腹泻次数。如果过度使用,反而会导致蒙脱石微粒无法排出,导致便秘。以市售蒙脱石散的常见规格3g一包为例,用法用量为:小于1岁,每天1包,分3次服用;1—2岁,每天1—2包,分3次服用;2岁以上,每天2—3包,分3次服用。治疗急性腹泻时,第一次剂量应加倍。

注意事项

1. 蒙脱石散应空腹服用。如果同服其他药物,需间隔1—2小时,以防止对其他药物的吸收产生影响。

2. 与益生菌合用时,可先用蒙脱石散吸附消化道内病菌,保护消化道黏膜,使益生菌更好地发挥作用。

3. 配制蒙脱石散时要注意兑水量,不能太稀或太浓。一包3g的蒙脱石散,应加入50ml温水,溶匀后快速服用。如果孩子年龄小,每次服用不足一包时,需按比例调整水量。

开塞露

严重便秘时,开塞露可以帮助孩子排出干便。家长应选择10ml的儿童规格包装。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开塞露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依赖,仅可作为应急使用。

抗过敏药

不少孩子患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对此,家庭可常备抗过敏药。常用的抗过敏药是抗组胺药。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易导致镇静、嗜睡等中枢抑制作用,因此不常规推荐。建议家长选择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相对较小。西替利嗪适用于6月龄以上,剂型丰富,有滴剂、糖浆剂、片剂等。氯雷他定适用于2岁以上,6岁以下可选糖浆剂,6岁以上可选片剂。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感冒药中含有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果孩子服用了此类感冒药,又因过敏性疾病同时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会存在重复用药的风险。

外用药物

皮肤科外用药物可准备炉甘石洗剂,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儿童基本用药清单并推荐婴幼儿优先使用的安全药物。其他皮肤科外用药,以及五官科用药(如滴耳剂、滴眼剂、鼻喷剂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备用。

炉甘石洗剂中含有炉甘石(收敛、保护作用)、氧化锌(消炎、干燥、吸附、保护作用)、甘油(保湿作用)。使用前应先摇匀,均匀涂抹,薄薄一层即可;干燥后会形成白色粉末,不用刻意擦洗。有些药名含“复方”的炉甘石洗剂会添加薄荷脑,不建议用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此外,孩子天性好动,玩耍时可能会碰伤、擦伤,消毒剂也是家庭必备的。推荐聚维酮碘、苯扎氯铵,不推荐酒精、双氧水作为常规消毒剂。

聚维酮碘也称碘伏,接触创面后能释放碘,可杀灭多种细菌、病毒、真菌等。消毒作用强,不含酒精,刺激性小。对聚维酮碘过敏或创伤面积过大的孩子不宜使用。

苯扎氯铵主要有两种:一是苯扎氯铵溶液,无色、无刺激性,用于皮肤、黏膜、伤口消毒时可分别用0.1%、0.05%、0.01%浓度,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纯净水稀释;二是苯扎氯铵贴剂,即创可贴,用于儿童小创伤、擦伤等患处,消毒的同时还具有加压止血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创面较深、被污染或家长无法判断的伤口,即使再小,都建议到医院处理。

其他物品

电子体温计或耳温枪:使用耳温枪时,需适当向上提拉孩子耳郭,使耳道成一条直线,同时保证探头帽的清洁卫生,定时更换。

喂药器:适用于液体药物。对于婴幼儿,为防止喂药过程中挣扎、抗拒造成药液浪费和污染等情况,可借助喂药器喂药。

敷料:医用棉签、脱脂棉球、医用纱布、创可贴等。主要用于伤口清洁、涂抹药物、压迫止血、包扎伤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