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揭示出的家庭教育误区

作者: 胡运玲

《抓娃娃》揭示出的家庭教育误区0

电影《抓娃娃》自上映以来,迅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影片讲述了一对事业有成的夫妻马成钢和春兰,为了培养儿子马继业,不惜投入巨资,组建了一个由各路“专家”组成的庞大团队,精心策划了一套详尽的“接班人培养计划”。他们让马继业从小接受吃苦教育,以激励他“逆天改命”,然而结局却事与愿违……

这部电影展现了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特色,其中揭示的多个问题在许多家庭中同样存在。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电影所揭示的三个家庭教育误区,希望为您带来启示。

误区  吃苦式教育

马成钢家境殷实,儿子马继业出生后,由姥姥、姥爷及多位保姆悉心照料。马成钢担心儿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娇生惯养,难成大器,于是举家搬迁至他以前住过的一个废弃的四合院,开启了“穷养模式”。他们将“穷”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废弃的饮水机被改造成了床头柜,破洞的袜子当作擦手巾,下雨时屋顶漏水用脸盆接着,水龙头常年保持缓慢滴水状态以节省水费……这样的生活场景,将“家徒四壁”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某种程度上说,“穷苦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为乖巧懂事。影片刚开始,就呈现了马继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生活场景,他麻利地劈柴烧火,给“奶奶”熬药,尽显孝顺。

然而,这种刻意的吃苦教育带来的是更大的弊端。比如,捡废品的马继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戏弄,他的脸上难掩尴尬与自卑。班主任家访时直言不讳地说,马继业在学校表现得很内敛,英语课上不敢开口。

穷养无形中教会了马继业“斤斤计较”。比如,想改善伙食时,他带妈妈和奶奶去蹭饭店的免费餐前点心;玩游戏需要平板电脑时,他盘算着利用商家的“七天无理由退货”,先买回去玩几天再退回。这种穷困的生活让马继业差点走上偷窃的道路。去超市买东西时,他看到收款盒里有很多钱,犹豫了很久,虽然没有付诸行动,但这样的念头足以让人警醒。扮演马继业奶奶的教育专家李老师就曾提醒马成钢:“请你不要在极端的条件下考验人性。”

由此可见,刻意地让孩子吃苦,进行所谓的吃苦教育并非明智之举。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和负面影响。

误区  哄骗式教育

电影自始至终构建了一个巨大的骗局,而马继业就在这样的欺骗中成长。

马家是富裕的,父母却为马继业营造出一个几乎完全虚构的世界:奶奶是假的,邻居是假的,门口的环卫工人是假的,超市和书店的店主也是假的,甚至路上问路的外国人也是父母花钱雇用的演员。这些人在马成钢的安排下出现,“帮助”马继业学习,并暗中监视他。

如果说物质层面的欺骗还算浅层,马成钢对马继业情感上的欺骗则更加令人痛心。在片中,假扮马继业奶奶的李老师不慎露馅,令马继业产生了质疑,马成钢只好安排奶奶“去世”。马继业与奶奶感情深厚,他在殡仪馆里痛哭流涕,而其他人则配合着演这场闹剧。

当体育教练发现马继业有跑步天赋,希望他上体校时,马成钢假装答应,然后借马继业崴脚的机会,雇人假扮医生,告诉他得了一种不能当专业运动员的病,以阻止他走体育这条路。马继业得知后难过得大哭。

影片最后,马继业发现了真相。当得知自己的生活完全是一场骗局后,他大为震惊和愤怒。看到那些在他生活中出现过的一个个鲜活的人,都只不过是父亲花钱雇用的演员时,他彻底崩溃了。他愤怒地将拳头砸向那些照片。照片墙的倒塌,寓意着他周围这个谎言世界被一拳击碎。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也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哄骗孩子,美其名曰这是爱。就像马成钢为自己辩解时说的那样:“善意的谎言从来就不是欺骗,是保护,是爱,是最高维度的爱,最伟大的爱。”然而,哄骗式的教育,只会让孩子对父母,甚至对这个世界产生不信任感。

误区  愧疚式教育

影片中,马成钢对儿子采用的愧疚式教育也令人窒息。其中一个场景是马成钢故意穿着裂口的鞋子让马继业看到,以暗示儿子为他买新鞋。然而,当马继业并未买鞋,而是买了平板电脑时,马成钢很失望,他故意将鞋子撕得更破,展示给儿子看,以此让儿子产生愧疚心理。

另一场景中,马成钢准备外出打工,“奶奶”拿出几个煮鸡蛋让他带着路上吃。马成钢却故意把鸡蛋留给儿子,并煽情地说他长身体需要营养。马继业大为感动,当即抱着爸爸流下眼泪。

马成钢故意演的一场场苦情戏,是为了让儿子懂得大人的不容易,即便生活再苦、再难,他也要把好东西优先留给儿子。其实这是一种道德和情感绑架,他用这种方式激励孩子,你得乖,你得努力,不然对不起我们的付出。

这种愧疚式教育可能在短期内激励孩子,但长期看,它会给孩子的心灵套上一道枷锁。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自己的表现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无法回报父母,当感觉自己不够优秀时,甚至否定自我的价值。

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也可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情感隔阂。当父母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或不被孩子理解时,父母可能会感到不满和失落,从而责怪孩子。影片中,当马继业发现这一切都是谎言时,马成钢说:“这里所有人都在真实地呵护你,全世界都在围着你转。哪个家庭能为了培养一个孩子,付出这么大的努力?你这个幸运儿还委屈了?”这些话透露出马成钢对儿子的不满和对自己付出的不甘心。

最终,影片的结局与马成钢的设想大相径庭。马继业在第一次高考中交了白卷,却在试卷上画了一只展翅的雄鹰。复读一年后,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道路,考入了心仪已久的体育大学。养育孩子需要松弛有度,不能过于紧逼,更不要欺骗孩子,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影片《抓娃娃》就是对我们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