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
作者: 李廷英
慢下来,我们就会发现,成长的不仅是孩子,还有父母。长长的路,慢慢地走,让我们珍惜陪伴孩子成长的这些年。
每晚,儿子都要喊我陪他读书,可是最近,我工作特别忙。这天,他又让我陪读。拿起绘本,我开始快速阅读,想赶紧读完让他睡觉。可刚读到第三页,儿子就用小手按住了书,歪着脑袋说:“妈妈,你读完了,可我还没有看完呢!”
就在这一瞬间,我内心有所触动。是啊,读书不是完成任务,生活亦然。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我像上了发条一般,每天忙忙碌碌,不但要求自己高效做事,也要求儿子跟上节奏。每天一起床,我就开始催促儿子:“快点,快点,要迟到了!”吃饭的时候也催促,就连洗澡,也要求他快点。一个小小的孩子,要适应大人的节奏很是不易,但他没有因此而表现出太多抗拒,反而学会了自己洗澡、穿袜子、穿鞋子。
我赶紧把绘本翻到第一页,开始重新读。这一次,我慢慢地读,儿子细细地看。每读完一页,我都会看向儿子,等他示意我翻页。
看完绘本,儿子找来笔和本子,说:“妈妈,绘本上的小孩会写诗,我也要写诗。我来说,你帮我写下来吧!”我接过笔和本子,记下儿子的小诗《春天》:“春风一吹过,树叶发芽了;春雨一下来,小草发芽了;春风又吹过,桃树开花了……”他一口气说了很多很多,我慢慢地记录,夸他是个小诗人。他略带害羞地说:“这是长诗!希望更多的小朋友听到我的诗,因为春天真的很漂亮。”我问他:“现在还是冬天,为什么要写春天呢?”他笑嘻嘻地说:“冬天过了,就是春天啦!”
原来,当我静下来,慢下来,倾听儿子的心声,感受孩童世界的纯真,会发现他对美好事物的理解是如此生动。我们习惯说“雨落下来”,孩子说出的却是“春雨一下来”,似乎经过整个冬日的酝酿,春雨早就做好了要下来的准备。
陪儿子读完绘本、记录好长诗,等他睡着后,我开始工作,或许是孩子的话治愈了我的急躁,很快,我就做完了工作。我起身收拾儿子的书包,发现书包里有一幅画,画着爸爸妈妈和孩子手拉手,旁边还有三颗爱心。我想,儿子还不太会握笔,画这幅画一定花了很长时间。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画面:他坐在桌子旁,慢慢地构思,慢慢地画……只为画出心中的美好。
毕淑敏说:“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放慢脚步,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来,不要拔苗助长,而是静待花开。慢下来,我们就会发现,成长的不仅是孩子,还有父母。长长的路,慢慢地走,让我们珍惜陪伴孩子成长的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