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建构意义
作者: 徐佳梅阅读是什么?答案有很多:人类进步的阶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指点迷津的良师益友……
孩子说:阅读,是爸爸妈妈伴读时的那盏暖光灯。大人说:阅读童书是自己重回新奇世界的入口。
看吧,亲子阅读的糖,是对大人和小孩的双重补给,甜甜蜜蜜,余味悠长。
本期,我们一起探讨儿童阅读的奥秘,开启漫漫人生阅读之旅。
《图画书这样读》彭懿著 接力出版社
你真的读懂图画书了吗?
你也许知道,封面其实是图画书的脸,环衬的颜色和图案也暗藏玄机,看似不起眼的角落画面里也许正埋着主线之外的故事线索,从图画书的排版中或许可以感知故事主角的情绪起伏……好的图画书作品便是如此,薄薄一本便可读出百种滋味,简约一幅就能阅览大千世界!
《图画书这样读》是一本写给大人的图画书阅读指南。作者彭懿拥有图画书作家、翻译家、研究者等多种身份,他融合多重视域,通过七个步骤,将图画书拆解又重组,辅以启发性提问,将读者引入图文建构的传奇世界。
想要真正读懂一本图画书,有方法但无捷径。反复细读文本,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但重复并不意味着乏味,阅读如同闯关探险,趣味无限。第一遍,被情节牵引着,飞快地翻页,囫囵吞枣般地把整个故事吃下肚去;第二遍,放慢读速,先读完一段文字,再对比图画,想一想文字说了什么,图画又画了什么;第三遍,干脆抛开文字,只专注于图画,研究构图、颜色、色调、风格、技法等,尽可能多地找出其中隐藏的细节;第四遍,把一幅幅图画连起来,前后对比,看看一幅图画与前后其他图画的关系……细读一本图画书,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对大人亦如此。往小了说,是一次美妙的阅读体验;往大了说,是培养艺术感,积累人生经验。读不尽的图画书,连同美好的阅读感受一起,浸润大人和孩子的心灵。正如作者反复强调的,看图画书是种简单的快乐,绝对不能成为沉重的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是修订版。原版名为《图画书应该这样读》,于2012年2月推出后,即获当年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个奖项。修订版删掉了原版中的“应该”两字。的确,阅读本来就不只有一种固定的方法,不是“应该这样读”,也不是“必须这样读”,而是“可以这样读”或者“可以那样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方式。
《绘本为什么这么好?全面升级你的绘本认知》朱自强 著 新世纪出版社
这套书分为上、下两册,从绘本作为一种兼具文字语言与图画艺术的独特媒介出发,结合儿童教育的角度,探讨绘本究竟好在哪里,剖析绘本蕴含的艺术性、文学性、创意性、思想性、哲学性等内容。
作者朱自强教授认为:没有理论和学术研究做根基,仅凭现象和经验的描述,儿童阅读推广的路是走不远的。他从媒介理论的角度,探索“绘本为什么这么好”的奥秘:第一,绘本中的文字和图画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叙事功能;第二,绘本是一门统合视听觉的艺术,儿童原本通过“用眼睛看”来接收绘本中的文字和图画,但绘本的特殊性在于鼓励“大人读给孩子听”,由此进入视觉和听觉协作的阅读模式;第三,绘本是最能与读者互动的书籍,“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个故事,即文字讲述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两者结合产生的故事”,第三个故事需要读者去发现与建构;第四,绘本是最有创意的书籍,关键点在于绘本超越了简单的绘画艺术,是综合性的美术设计;第五,绘本是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用区区十几个跨页达到意味隽永的效果。
在考虑绘本的教育功能时,作者强调,教育是建立在阅读带来的愉悦感基础上的,这是儿童阅读绘本时最原初的需求和愿望。
《阅读的秘密》徐美玲 著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晨光出版社
人类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解码的过程,作者把自己的思想编码成文字,读者对文字解码,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我们的大脑虽然没有进化出主管阅读的区域,但是阅读的过程重塑了大脑,阅读让大脑各个区域之间产生大量神经元,合作更为紧密。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选择适合孩子成长的图书,如何指导孩子阅读?为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作者徐美玲从认知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文化理论等角度出发,以年龄阶段为经、以阅读专题为纬,以孩子能力发展特点为基石,分析了几乎所有可阅读的图书类型,列举有关阅读的困惑,由此提出阅读建议。道理讲得透,方法讲得细,帮助成人解开儿童阅读的奥秘,助力孩子阅读。
可以说,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工具书:既是普及儿童阅读知识的小百科,也是指导和陪伴儿童阅读的使用手册。此外,书中按0-18岁的读者年龄层详细列出符合儿童特点的阅读书单,对书的著绘者、出版单位的标注清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孩子来说,阅读必须与真实生活中的学习探索结合,因为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往往是最有效的。在不同的情境下,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阅读的重要性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不急不躁,不过度忧虑,让阅读慢慢成为孩子成长中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