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化解大宝、二宝间的冲突
作者: 吕国瑶
随着我国二孩、三孩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转变为多子女家庭,这种转变给孩子与父母都带来挑战。当孩子之间因为性格、兴趣、生活习惯或资源分配等原因产生分歧时,如何有效化解矛盾,成为父母亟待解决的问题。
案例1 “你看看弟弟……”
周末,爸爸带姐弟俩去体验户外攀爬运动。穿好安全装备后,弟弟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挑战,姐姐却踌躇不前。爸爸多次鼓励后仍不见成效,便不耐烦地说:“都8岁了,还不如5岁的弟弟。”姐姐大哭:“我再也不要和弟弟一起玩了!”
分析
尽管有相同的血缘和成长环境,但同一家庭中孩子的性格、气质和喜好可能截然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父母应尊重并接纳这种多样性。案例中,虽然姐姐对户外攀爬心存顾虑,但她愿意穿上安全装备,表明她内心渴望体验这个活动。然而,爸爸没有看到姐姐的“勇敢”,不合时宜的“激将法”不仅没能帮助姐姐建立信心,反而让姐姐感到沮丧和挫败。
试试这样做
避免比较与批评。父母需要谨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以兄弟姐妹为参照批评孩子。这种方式不利于孩子间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还可能破坏他们原本存在的模仿行为和榜样作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听到类似的话语,“你看姐姐从来不挑食”“不要动不动就哭,妹妹可从不这样”“你要像弟弟一样勇敢,他打针都不哭”“你怎么连跳绳都学不会,哥哥跳绳可是班里第一”。这些语言背后往往隐藏着对孩子的批评和贬低,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卑和沮丧。榜样激励本身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榜样的力量应该源自于孩子内心的认同和向往。
关注个性特点,正面引导。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性格、兴趣和能力。有的孩子内向、谨慎,对新事物持保守态度;有的孩子外向、大胆,勇于探索未知。父母要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当孩子面临困难或挑战时,我们可以用简单、直接且积极的语言进行引导。例如,当姐姐踌躇不前时,爸爸可以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她:“紧张是正常反应,你试着往前走,爸爸会保护你。”同时,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度和空间去探索新事物。在表达期望和要求时,做到对事不对人,让信息更加单纯、直接。比如,爸爸可以说:“你正在学习,所以失败了也没关系。”
案例2 “被长大”的哥哥和“被听话”的弟弟
做好坦克主体后,哥哥去寻找炮管材料。可当他回来时,发现刚刚完工的炮塔被弟弟捏扁了。哥哥大哭起来。问了缘由,妈妈当即批评哥哥:“你要让着弟弟,再做一辆不就行了吗?”
继而,兄弟俩为周末去哪里玩争执起来。哥哥想去博物馆,弟弟想去动物园。他们请妈妈决定,妈妈感到为难,索性对弟弟说:“弟弟要听哥哥的,不然哥哥就不和你玩了。”
分析
学龄前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难以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因此很容易产生冲突,但冲突有助于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解决问题以及发展同理心。
在坦克事件中,妈妈强调“弟弟还小,不懂事”,暗示了哥哥应该无条件宽容和谅解弟弟的行为,而忽略了哥哥也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在周末活动问题上,妈妈忽视了弟弟的意愿和感受,她用威胁的方式迫使弟弟妥协,进一步强化了兄弟间的权利不平等,弟弟感到被威胁和压迫,哥哥则可能产生不恰当的优越感。
试试这样做
强调规则与道理。当弟弟破坏了哥哥的坦克时,即使并非有意为之,妈妈也应当引导弟弟向哥哥道歉,既安抚哥哥的情绪,也让弟弟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哥哥造成了影响。在兄弟俩的情绪得到缓和后,再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建议他们合作,重新制作一辆坦克。
在处理孩子间的纷争时,父母不应该简单地以年龄大小划分责任。在孩子心中,规则和道理不分年龄,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例如,当8个月大的妹妹爬过去打扰姐姐画画时,妈妈立即阻止,并告诉妹妹:“姐姐正在画画,不可以打扰姐姐。”让姐姐感受到,妹妹虽小,也需要遵守规则。
给予孩子充分表达的权利。当孩子间出现意见分歧时,父母最好保持中立态度,不过早介入或“站队”,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同时鼓励他们积极交流,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多数情况下,家长的适度退后反而有助于孩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们在充分讨论后仍无法达成共识,我们可以巧妙地提出折中方案。例如,提议他们轮流进行喜欢的活动,或者通过抽签、投票等方式解决。这样做不仅能够平息争执,还能教导孩子学会妥协、尊重和合作。
案例3 哥哥真有魅力
妹妹总喜欢黏着哥哥。哥哥正专心致志地搭建模型,妹妹走过去摆弄起哥哥的材料。哥哥几次让妹妹离开,妹妹始终围在哥哥身旁,还弄乱了材料。哥哥生气地扔下模型,回到自己的房间。
分析
案例中,妹妹对哥哥的依赖情感十分明显,她渴望与哥哥互动,所以总是黏着哥哥,但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哥哥造成了困扰。对于哥哥来说,妹妹的介入无疑打断了他搭建模型的节奏和专注度,他希望妹妹离开,是在试图维护自己的空间和个人权益。
试试这样做
加强大孩“被需要”的感觉。多子女家庭中,年幼的孩子常对年长的孩子抱有崇拜之情。他们视哥哥或姐姐为榜样,喜欢模仿他们的行为,紧紧跟随他们。对此,父母可以加强大孩“被需要”的感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在上述案例中,家长可以采取更为积极和有针对性的策略来缓和矛盾。例如,用充满爱意的口吻说:“妹妹喜欢哥哥,总想和哥哥一起玩!”或者语气夸张地说:“哥哥的魅力可真大,妹妹总是围着哥哥转!”当紧张气氛得以缓解时,再进一步采取其他策略。
增加孩子间的情感联结。几乎每个老二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讨人嫌”的阶段,如何让老大接纳老二,确实需要智慧。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积极的语言或行动促进孩子间的情感联结。例如,频繁地向老大表达老二对他的喜爱和依赖:“妹妹说,她最喜欢和哥哥一起玩了。”“弟弟真的很崇拜你,很想和你一起学习画画。”表现对孩子间亲密关系的喜爱:“弟弟和姐姐手拉手,这样的画面好温馨。”强调孩子们给家庭带来的幸福感,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有你们两个宝贝,妈妈觉得特别幸福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