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的学习:国际经验及启示

作者: 钱慧 焦海琦

基于游戏的学习:国际经验及启示0

【摘要】基于游戏的学习(Play-based Learning)旨在通过游戏价值的实现,来促进幼儿高质量的学习,视游戏为幼儿学习的有效方式和最佳情境,将幼儿游戏与学习紧密结合。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幼教领域的众多学者探索出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实现了幼儿学习方式的创新与变革,在幼儿多个学习领域渗透其价值理念,构建了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也搭建了支持幼儿学习的整体关系网络。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幼教领域中处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深化师幼互动、构建学习环境以及建立幼儿学习的支持系统等,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游戏;幼儿学习;探究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2)07/08-0076-05

【作者简介】钱慧(1969-),女,江苏如东人,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焦海琦(1996-),女,河南三门峡人,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问题的提出

游戏是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1世纪以来,国外众多研究者聚焦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探讨,认为游戏能够支持幼儿持续的学习体验,充分激发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游戏与幼儿学习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美国学者Wood和Attfield(2005)指出,如果游戏能以适当的方式呈现,那么可以在教育和幼儿的发展之间建立连接和统一,游戏可以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能行”的倾向(A“Can Do”Disposition)[1]。美国利伯缇大学(Liberty University)的Mary Beth Anderson Nugent(2017)深入幼儿园现场发现,教师们正在将“游戏使幼儿的学习更加有意义”这一理念深度融入幼儿园课程实践中[2]。

各国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也提出,要将幼儿的游戏与学习联系起来。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于2019年完成新修订的《早期学习框架》(Early Learning Framework),重新审视了游戏和学习过程中的倾听学习法、批判性反思法、协商对话法和叙事学习法[3];该国安大略省于2016年完成新修订的《幼儿园大纲》(The Kindergarten Program,以下简称安大略省《新大纲》),倡导在探究的文化中进行基于游戏的学习[4]。澳大利亚于2009年颁布的《归属、存在和成长:澳大利亚儿童早期学习框架》(Being, Belonging and Becoming : the Early Years Learning Framework for Australia),在八大教学实践方法中也提到了游戏学习法等[5]。以上国家均依据本国、本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倡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以促进幼儿全面而深远的发展。

基于游戏的学习(Play-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已成为幼教领域中协调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激发幼儿有意义学习的普遍共识。本研究基于基本内涵,总结了与该理念相关的一些国际经验,以期能对我国幼教领域中处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提供一定参考。

二、基于游戏的学习(PBL)的基本内涵

(一)打破游戏与学习的分离状态,将两者紧密结合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和学习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活动,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游戏是学习的载体,是创新和创造力的核心[6]。英国学者Fleer(2009)批判了以往研究者将幼儿的游戏和学习视为两种不同活动的观点,认为两者具有相依性,其对于幼儿的问题解决、语言习得以及读写、数学、社交、身体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7]。美国教育家Susan(2013)等人也指出,幼儿正是通过游戏在积极地探索他们周围的环境和世界,当他们操作材料、扮演角色时,正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8]。从分离到联结关系的这一转变,促使人们重新定义幼儿的游戏和学习,使幼儿的学习成为与游戏相结合的创新活动。

在游戏与学习紧密联结的过程中,幼儿的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起着中介作用[9]。自我调节分为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阶段,贯穿幼儿游戏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如语言游戏中,幼儿首先会吸收成人或同伴的提示、描述、解释、策略,并融入自我对话中,然后他们的注意、记忆、计划、自我引导等认知系统会被激活,这样就可以使用整合过的言语形式进行交流、描述、推理,并想象和创造新的故事[10]。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游戏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生发、生成、创新的过程。

(二)以探究的方式进行基于游戏的学习,视游戏为学习的有效途径

探究是幼儿学习的核心,在游戏中探究是支持幼儿高质量学习的有效途径[11]。加拿大安大略省《新大纲》指出,探究不是一套过程和技能,而是一种普遍的方法或立场,一种贯穿全天所有思考和学习的思维习惯,它不限于一个主题领域、一个项目或一天中的特定时间,不是一个偶然的活动,也不是一个只适合部分幼儿的方法,而是所有幼儿、所有领域学习的核心[12]。加拿大学者Pyle(2019)长期从事幼儿游戏与心理发展研究,她指出,在游戏中营造探究的活动氛围,充分利用幼儿天生的好奇心,能够让他们以综合的、真实的方式来处理学习内容,进而培养深度学习所需的高阶思维技能和习惯[13]。因此,基于游戏的学习强调,学习是一种探究过程,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探究的方式拓展认知,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增进对问题的理解是探究过程的核心和关键[14]。美国学者Joan(2004)提出了幼儿游戏中的探究活动模型(见图1),该模型描述了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经历的六个阶段:观察、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定义和深入发现,幼儿在经过一轮探索、分析和定义后会产生新的结论,然而探究并没有止步于此,新结论的产生会刺激他们重新观察,开展新一轮的探究活动,直至得出更深入的结果或发现[15]。因此,幼儿的探究过程体现了批判性、反思性、分析性的特点。正如澳大利亚学者Sukkar(2015)所述,基于游戏的学习倡导学习环境充满探究氛围,这样的环境会使幼儿成为批判性的思考者、问题的解决者和理性的反思者[16]。围绕探究,游戏不仅成就了幼儿的学习,也促进了他们自身的发展。

基于游戏的学习:国际经验及启示1

(三)在互动情境中进行基于游戏的学习,视游戏为学习的最佳情境

幼儿的学习发生在游戏所创造的情境之中[18]。基于文化历史理论,个体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他们在该环境中的互动行为深刻影响着个体的学习与发展。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2002)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种“构筑世界、构筑伙伴、构筑自身”三位一体的对话性实践,倡导在对话中学习,强调个体在游戏所创造的情境中与周围环境发生对话和联系,因而这种对话性实践属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范畴[19]。综上所述,基于游戏的学习是一种在互动情境中产生的活动,是个体社会化的建构过程。

在基于游戏的互动情境中,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对幼儿的学习意义重大[20]。加拿大研究者Taylor(2020)指出,以往的游戏理论强调幼儿的自主探索,基于游戏的学习强调教师要更加积极主动。当幼儿面对一个很难独立完成的任务时,得到教师或更有能力同伴的支持,会使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变得更加顺利[21]。英国心理学家Broad(2019)还区分了教师“对游戏的驾驭”和“促进幼儿参与对话”两种不同的角色定位,认为教师既是游戏的参与者,也是构建新经验的“调解人(Mediator)”,他们基于“持续的共享思维(Sustained Shared Thinking)”来帮助幼儿建构知识[22]。拥有共享思维的教师,能够通过观察确定幼儿在何时、何种程度上需要帮助,进而搭建支架,创造回应和挑战的机会来促进幼儿的持续学习。

三、基于游戏的学习(PBL)的国际经验

(一)实现幼儿学习方式的创新与变革

传统的学习方式常将幼儿的游戏与学习区分开[23],要么全部时间让幼儿玩游戏,要么按照严格的学习标准要求幼儿,这样的两分法往往事倍功半[24]。基于游戏的学习强调,游戏与学习在本质上是紧密结合的,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其中平衡型学习方式(Balanced Learning Style)就是其一[25]。土耳其学者Mesut(2020)致力于在幼儿的“自由游戏”和“教师指导”之间建立平衡,利用平衡的早期学习周期(游戏、探索、讨论和评估四个阶段,如图2所示)来促进幼儿的学习。其中,在游戏阶段,幼儿选择游戏材料,教师进行观察;在探索阶段,幼儿一边探索材料,一边在教师的引导下拓展思维;在讨论阶段,师幼讨论与反思整个过程,使幼儿的学习更上一个台阶;在评估阶段,教师注意幼儿新的学习偏好,据此添加新的材料,或将材料转移到新的中心,为幼儿新的学习体验提供机会。平衡型学习方式强调幼儿的游戏与学习始终处于动态的紧密结合中,实现了幼儿学习方式的创新与变革。

基于游戏的学习:国际经验及启示2

(二)在幼儿多个学习领域渗透其价值理念

美国学者Anita(2013)研究了基于游戏的学习在早期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情况,他设计了幼儿参与数学学习的三类时间,分别是教师播种的时间(Seeded Time,即教师为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提供材料和环境等方面的准备)、教师指导的时间(Intended Time)和幼儿个人的学习时间(Initiative Time),结果表明,大多数孩子在参加该项目的一年时间里,其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空间感知能力、测量技能也得到了提升[27]。泰国学者Rin(2016)还关注了基于游戏的学习在语言领域中的应用,总结了幼儿语言学习的三个阶段[28],分别是圆圈时间(Circle Time)、学习中心时间(Center Time)和总结时间(Conclusion Time),幼儿可以在学习中心时间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三种游戏活动(创造性游戏、规则游戏和戏剧游戏),然后在总结时间阶段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想法和困惑,经历过该学习活动的幼儿都发展了良好的语言兴趣,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综上,基于游戏的学习在幼儿多个学习领域获得了广泛、有效的应用,促进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三)为幼儿构建高质量的学习环境

为幼儿构建高质量的学习环境是实现基于游戏的学习的有效条件[29]。高质量的学习环境可以满足幼儿多样化的需求和选择,让他们在互动情境中获得有意义的学习和成长。

美国学者Mary(2017)访谈了12名幼儿教师,总结了其在规划幼儿学习环境方面的两个重要经验,即创设吸引幼儿的环境(Establish Absorbing Environment)和深度挖掘游戏材料的学习意义(Deepen the Learning Meaning of Play Material),其中,吸引幼儿的环境包括有组织的材料(Organized Materials)、明亮的色彩(Bright Colors)和柔软的座位(Soft Seats),深度挖掘游戏材料的学习意义旨在提供多种类型的游戏材料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30]。这两种经验分别从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支持着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美国学者Chelsey(2020)还发现了教师创设的另一种高质量学习环境——“学习站点”(Study Station),用来发展幼儿的前书写技能[31],有戏剧游戏站、西斯廷教堂站、信息站、艺术站等,每个“站点”具备独特的优势,为幼儿的前书写提供了真实的环境和创造机会。

(四)搭建支持幼儿学习的整体关系网络

幼儿的成长处在社会背景之中,其学习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影响。加拿大安大略省《新大纲》提出了幼儿学习的整体支持模型(见图3)[32],即所有幼儿的学习都发生在其与家庭成员、教育工作者以及更广泛的环境的关系之中,只有成长在完整关系网络中的幼儿才能获得健康、积极的学习与发展。

基于游戏的学习:国际经验及启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