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接”,你在接个啥
作者: 黄锴骥时至今日,仍有专家担忧汉语的衰退。依我看,汉语不仅没有衰退的趋势,反而正朝着大道至简的方向进化:5年前,每当视频里出现吉祥话,弹幕飘过的全是“借你吉言”四个大字;3年前,这四个大字被简化成俩字——上岸;去年,你看到的几乎只有一个字——接。
生活的磋磨酿就了打工人精炼的语言艺术,仅一个“接”字,即可以不变应万变,和全世界的好事沾上边。也难怪在B站统计的2024年度弹幕中,“接”字以出现576万次稳居第一:考研上岸、考公成功,大家纷纷接一接;生活有了意外之财,也要接一接;找到有颜有钱、忠诚长情的伴侣,更要接上一接;哪怕网友家的母猪顺产、母子平安,也得替自家怀孕的“毛孩子”接个平安顺产,仿佛万物皆可“接”。
我有个朋友甚至“接”出了一种闯关升级的仪式感。几个月前,她还是在朋友圈转发“抓钱舞”的“初级爱好者”,后来直接把微信昵称改成了“***(接好运版)”,最后在朋友圈开启了“接接旅程”:朋友出国玩,她在评论区“接有假期出国”;朋友玩游戏抽到了最想要的卡,她要“接一发入魂”;就连朋友在大厂“喜提毕业(离职)”,她也要在下面“接毕业N+2套餐”。
时间久了,有人给她取了个“接接侠”的外号,但她并不在意,仍旧这样日复一日地“接”着,以至于我都被她的毅力和乐观感动了——哪怕再无聊的生活、再平淡的日常,她也总能从中提炼出一些值得“接”的部分。也有人嘲讽她总惦记不劳而获,她则玄而又玄地回了一句: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回头想想,“接好运”不也是另一种电子木鱼吗?当你打出“接”的那一刻,就有如棒槌敲在木鱼上发出“咚”的一声,心里的焦虑和负担随之卸下几分。也许,那些热衷于“接”的人也清楚,自己无法通过动动手指就改变人生,选择“接”,其实是选择了一种倾诉心中愿望的方式。如此看来,接一接,也未尝不可。
编辑 苏睿 / 美编 徐雪梅 / 编审 许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