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四大宝藏湿地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从外太空遥望地球,蓝色是海洋,绿色是陆地,蓝色与绿色相遇,生命从海洋延伸至陆地,一片神奇的地域——湿地,由此诞生。
在中国历史上,万般湿地色彩尽在文人墨客的诗画中展现。它们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明,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明丽,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波澜壮阔,也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温润缱绻……
从沿海到内陆,从高山到平原,湿地无处不在。那么,湿地到底是什么?
湿地是水与大地的交融,流水中的杂质沉积进泥土,微生物将腐朽转化为新生,擅长在水下生存的植物迅速扩张领地,昆虫循着食物的香味而来,于是,水鸟也来了。这些被称之为“湿地”的土地占据了地球陆地总面积的6.4%,养育着已知的40%的物种,它的生产力是地球生态系统的5倍,被贴切地叫做“地球之肾”。

中国的湿地面积达5635万公顷,类型齐全,地貌丰富。自青藏高原发育的河流,在东部湿润多雨的季风区壮大,形成各色河流与湖泊湿地;沼泽于平原与山地间星罗棋布;环渤海地区沙质与淤泥质地的滩涂是众多水鸟的天堂;东南沿海的岩石性海滩红树林遍布,一片一片接连起自然的生机。
作为当之无愧的湿地大国,中国有64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世界上湿地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本期大策划,我们将聚焦其中四大宝藏湿地,一起去探索生物在这些地方生存与竞争的奥秘。
邛海北部的湿地公园又叫梦里水乡,这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水中倒映山色云影,处处都是写实的中国山水画,即便在萧条的季节,也有齐白石笔下残荷鸥鹭的诗意。
碧草无垠,沟汊纵横,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处,崇明岛的最东端——东滩湿地,它的上空总是盘旋着群鸟。这是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候鸟在此停歇觅食,把这里当作迁徙的庇护所。与东滩湿地遥相呼应的西沙湿地则是鱼虾蟹和鸟类栖居的“天堂”,成片的滩涂林一年四季呈现不同的色彩,是“深红出浅黄”这一佳句的最好写照。
云南腾冲的北海湿地颇为神奇,远看像草原,近观才知道是铺在湖面之上的“绿毯”,当地人将其称之为“草排”。草排绵延成片,接连山水,织就出从未变过的,徐霞客300多年前就描述过的“海子”奇观。

最后是驰名中外的“鸟的乐园、鹤的故乡”——扎龙湿地。在松嫩平原的乌裕尔河下游之水,生长着无边无际的芦苇沼泽,数以万计的鸟类在此繁衍、停歇,这里几乎是我国鹤类种类和数量最多,也是世界鹤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还有更多的湿地,它们或许比这4处更负盛名,然而,自然孕育的各类生命依附于不同的地区,和谐美丽才有所附丽。“人与湿地,生命交织”,已过去的2024年世界湿地日发出的口号,在这个2月以及其他任何时候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