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探针:让微观世界“闪闪发光”

作者: 田思超

荧光探针:让微观世界“闪闪发光”0

在探索微观世界的漫长征程中,科学家曾长期在黑暗中摸索。那些微小的粒子、复杂的结构,如同隐藏在深处的宝藏,难以被发现和了解。而荧光探针的出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微观世界……

荧光探针:让微观世界“闪闪发光”1
荧光探针和细胞器的分布叠加(供图/田思超)
荧光探针:让微观世界“闪闪发光”2
用荧光探针让细胞中的线粒体发红光(供图/田思超)

来自大自然的启迪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生物,例如水母、珊瑚、海葵等,可以在光的照射下发出彩色的荧光,这得益于它们体内存在的荧光蛋白。受到这个启发,科研人员研发出了荧光探针——一种具有发光本领的分子或材料,当它遇到目标物时,会发出特定的荧光信号。凭借这些荧光信号,科研人员就能够轻松地在复杂的微观体系中追踪和识别目标物,深入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

荧光探针:让微观世界“闪闪发光”3
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以及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生物大分子,尺寸微小,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图为一氧化碳(左)、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

荧光探针缘何发光?

那么,这些荧光信号是如何产生的呢?

当荧光探针吸收了特定波长的光(例如紫外线)后,因为获得了能量,其内部的电子会变得异常活跃,从低能量级跃迁到高能量级。但是,这种状态极不稳定,电子很快又会回到原来的低能量级。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没有消失,而是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即荧光信号。这有点像给气球充气(吸收能量),然后松手(释放能量)。

每个荧光探针的分子都有特定的形状和组成。如果荧光探针分子结构简单,共轭体系小,它可能会发出蓝光(波长较短);如果分子结构复杂,共轭体系大,它可能会发出红光(波长较长)。

因此,科研人员可以用荧光探针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观察这些蛋白质是如何在细胞膜上移动的,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理功能。

荧光探针:让微观世界“闪闪发光”4
不同颜色的荧光探针(供图/田思超)

荧光探针的构成

荧光探针主要由3个关键部分组成:荧光基团、识别基团、连接基团。

荧光基团:它是整个探针的“小太阳”,负责发出荧光信号。

识别基团:碰到目标物时,识别基团会与目标物进行特异性结合,如抗原-抗体相互作用、酶-底物特异性反应等,因此,它们会紧紧结合在一起。结合成功后,荧光基团周围的环境一旦发生变化,荧光信号就会跟着改变。

荧光探针:让微观世界“闪闪发光”5
在获得能量后,电子会从低能量级跃迁到高能量级
从高能量状态跃迁到低能量状态,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连接基团:它就像一座桥梁,将荧光基团和识别基团稳固地连在一起。

量子点+荧光探针

量子点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纳米材料,具有尺寸依赖的光学特性。科学家正是看中了量子点的这些特性,例如高亮度、可调发光颜色和高稳定性,将它作为荧光基团引入到荧光探针中,实现了二者的结合。

荧光探针:让微观世界“闪闪发光”6

多种颜色标记:量子点使得荧光探针的发光颜色有20多种选择,范围从深紫色到近红外。科研人员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量子点荧光探针,同时对复杂生物体系中的多种生物分子进行标记,例如在细胞成像中标记不同的蛋白质或细胞器,就好像给不同生物分子穿上了不同颜色的“衣服”,便于区分。

精确追踪: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和组成,能精确调控荧光探针的发光颜色。量子点的光稳定性高,因此在生物体内可以更准确地、长时间追踪标记的生物分子的行为、位置变化等。

提升光利用效率:量子点荧光探针对光的吸收和发射效率高,将其应用在光电器件中,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太阳能电池,能够显著提高这些器件的光利用效率——量子点LED的色域更广,显示效果更鲜艳;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更高,性能更优异。

未来,荧光探针也许会和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深度融合,成为智能传感器的核心部件。而纳米级的荧光探针也会变得更加微小灵敏,深入生物体内更细微的地方进行检测和成像,为生命科学研究带来更多惊喜和突破。

荧光探针:让微观世界“闪闪发光”7
量子点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纳米材料

知识链接

基团:有机物的独特“拼图”

基团是指有机物分子中,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原子团或原子组合,它们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基团的结构十分独特,有特定的原子连接方式和空间构型。

以氨基酸为例,典型的氨基酸结构包括氨基(-NH2)、羧基(-COOH)和侧链(R基团)。其中,氮原子和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氮原子上还有一对孤对电子。这对孤对电子使氨基具有了碱性,能够接受氢离子(H+),因此氨基能与酸反应生成盐。

同时,基团决定了有机物的主要化学性质。例如,碳碳双键(C=C)因为具有不饱和性,能发生加成(一种有机化学反应,发生在有双键或三键的物质中)、氧化等反应。含有碳碳双键的乙烯(C2H4)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在有机反应中,基团常常是反应的活跃区域,影响着反应的发生。

(责任编辑 / 牛一名  高琳  美术编辑 / 周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