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
我们为何会有一个“甜品胃”?

人类天生对甜品敏感且喜爱,常有人开玩笑说,自己有一个“甜品胃”来消化甜品。近日科研人员发现,原来,这是因为大脑中存在一种控制糖分摄入的特殊机制。
德国科研人员在小鼠实验中发现,大脑中有一组名为POMC的神经元,在“甜品胃”现象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当小鼠吃饱,再吃额外的糖时,这些神经元不仅会释放刺激饱腹感的信号分子,还会释放β-内啡肽,从而激活大脑中的“奖励系统”,给其带来愉悦感,让小鼠即使已经吃饱,也会继续摄入糖分。研究进一步发现,这种“嗜甜机制”仅在摄入糖分时被激活,而对普通食物或高脂肪食物没有反应。

为何运动时眼前景象不模糊?
当我们跑步时,仍可以看清周围的树木和人,几乎与静止站立时没有差别,我们的眼睛,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近日,奥地利科研人员找到了答案。他们发现,大脑中有一个区域,就像是内置的“视频优化软件”,负责在视觉信息传递到大脑其他区域前,快速修正因运动而产生的模糊。
这个“视频优化软件”位于大脑深处的丘脑外侧,叫作“腹外侧膝状体”(vLGN),可以整合来自大脑各处的运动和感觉信号。当我们运动时,可以帮助校正视觉信号,让我们看到的画面保持清晰。

座头鲸的歌声有特定结构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绝大部分生物的显著特征之一。然而,近期有研究人员从统计学角度发现,座头鲸的歌声中也存在着与人类语言相同的结构。
雄性座头鲸会唱出冗长且复杂的歌声,研究人员从它们的歌声中检测到了反复出现的部分,这些部分的频率紧密遵循着一种特定的偏态分布(非对称的倾斜分布状态),这是在其他任何非人类动物中都未曾发现的。
这项研究揭示,曾被认为是人类独特标志的语言的基础特性,可能在进化中与相距甚远的物种是共享的。
(责任编辑 / 王佳璇 美术编辑 / 胡美岩)
上一篇:
数字
下一篇:
曾庆存用科学之笔绘气象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