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

作者: 张小刚

房颤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0

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性疾病,其特点为心房搏动快速、紊乱,具体表现为心房各部分的心肌组织进行无组织、不规则的自发收缩,进而导致心率异常。正常人一般心率为每分钟60~100次,但房颤患者的心率频次能够高达每分钟200次,是对心脏健康的严重预警,甚至与脑卒中有着紧密的关联,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将为大家科普房颤疾病的基本知识及相应防治措施,为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提供科学指南,帮助房颤患者更好地管理和维持自身健康。

房颤的发病率通常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受心脏结构、功能改变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影响,中老年人更容易产生房颤问题。房颤疾病的症状有轻有重,多数房颤患者在临床表现出心悸、胸闷、头晕眼花甚至晕厥等症状,并可能合并有高血压或其他结构性心脏病,部分出现体循环动脉栓塞,其中以脑栓塞最为常见。

在致病原因方面,房颤的致病因素较为多元,包括短暂性病因、可逆性病因、家族性病因等类型。过量饮酒、心肌梗死、心脏或胸部手术、心包炎、心肌炎、肺栓塞等是最为常见的短暂性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最常见的可逆性病因,家族性病因则是由基因突变所致,通常在成年之后发生,且呈阵发性。

在房颤类型方面,房颤涵盖初发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四种类型。其中,初发性房颤是指首次发作的房颤,阵发性房颤则是指持续时间不超过七天的房颤,此两种房颤发生于早期阶段。如果未及时发现并加以干预,则可能发展为持续性房颤,即持续时间超过七天,也可能持续数月或数年,甚至发展为永久性房颤,即无法恢复正常的房颤。由此可见,及时检查、按时体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发局部脑组织血流供应障碍,进而导致肢体活动障碍或言语障碍的一种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75%以上,而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主要病因就是房颤。

房颤为什么容易引发脑卒中?那是因为在房颤发生时,心房会失去正常的节律,心脏的收缩不同步致使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当长时间如此反复,容易在左心耳部等部位形成栓子,伴随心脏收缩或快速的血液流动,这些栓子会发生脱落。如果栓子流入大脑,便会导致脑卒中。因此,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普通人的五倍,需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房颤患者引发脑卒中的风险。

在实际就医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房颤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不同患者可能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CHA2DS2-VASc评分系统是最为常用的评估工具,该系统能够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心脏功能情况、既往发生脑卒中情况等指标进行评分,房颤患者的评分越高,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越大,更应采取紧急预防措施。

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无法更改,但是房颤患者可以采取更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服用一定的治疗房颤及抗凝药物,更大程度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房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适量的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问题,促使患者更好地保护心脏和血管健康,并促使自己的体重维持在健康水准,降低发生脑卒中的概率。

房颤患者要培养更均衡的饮食习惯。例如,饮食中需涵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通过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坚果等的摄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此同时,要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酒、咖啡或其他含兴奋剂类产品会加快心脏跳动频率,加重房颤患者心律失常问题。因此,房颤患者对于咖啡或其他含兴奋剂类产品的饮用要十分谨慎。

房颤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1

体检对于人们更全面了解自身健康意义重大,房颤患者更要重视体检,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尤其要注意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血压等方面的检查,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与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评估有较大脑卒中风险或有房颤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进行高频次定期检查,根据医生建议服用抗凝药物进行抗凝治疗,降低栓子形成风险,且所服用药物及其剂量应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不可自己随意调整药物种类及剂量,避免对身体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房颤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恢复并维持正常心率。对于无法恢复正常心率的房颤患者,可以通过心脏电复律、射频导管消融术等方式维持到正常心率,并加以抗凝药物辅助,进而防止脑卒中和血栓的形成。

综上所述,房颤患者的早期症状可能较为轻微,不足以引起自身对房颤疾病的重视,但是如果不及时进行检查与治疗会逐步严重,甚至引发脑卒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不断认识、了解房颤的致病原因、具体类型以及房颤导致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医生评估建议,采取针对性、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尽可能降低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提高房颤患者的健康水平。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