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的力量:培养孩子的沟通意识

作者: 刘静璇

沟通交流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能促进人际关系的更好发展。我们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孩子的沟通意识,让孩子学会主动表达,为孩子的性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很多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很难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因害怕犯错而出现拒绝与他人沟通的情况。这样一来,孩子们难以及时向他人寻求帮助,既影响了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

结合孩子的成长发展需求,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沟通意识,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慢慢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学会运用沟通互动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为孩子的更好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沟通意识面临的问题

在实际引导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没有注重孩子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得孩子很难树立正确的沟通意识。即便遇到问题,孩子也很难主动向家长、老师寻求帮助,更无法运用沟通的方式主动解决问题。

缺乏沟通意识会让个别孩子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他们很容易出现抵触与他人交往的情况,也会形成较内向的性格。缺乏沟通意识的孩子也很难主动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想法,容易出现亲子矛盾,进而使得孩子出现叛逆行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缺乏沟通意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孩子很难在日常学习中建立深厚的友谊,也会出现认知与观念方面的问题。

培养沟通意识的方法

互动的力量:培养孩子的沟通意识0

巧用提问引导表达

在引导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必须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沟通意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家长要多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主动表达,让孩子逐步形成主动分享、表达的习惯。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沟通意识,也能在互动与交流中学会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以日常生活为例,在品尝食物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主动分享感受,提问“你觉得这个味道好吃吗”。结合孩子的回答,也可以进一步引导,让孩子主动思考“好吃在哪里”“不好吃要怎么调整”。这种方式既能锻炼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又能培养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持续的引导,孩子能逐渐养成主动分享、表达的习惯,形成较强的沟通意识,同时也能拉近亲子关系。此外,询问孩子对事物的看法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促使他们主动关心生活,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友谊。

借助实践活动锻炼

参与实践活动是培养孩子沟通意识的有效途径,如社区环保公益活动,鼓励孩子参与其中,且主动与他人交流。让孩子以组队的形式负责清理小区的公共区域、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等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沟通各自负责的区域、讨论宣传方式,从而在沟通互动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实践活动的氛围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当孩子身处其中,看到大家为了共同目标努力时,便能初步认识到集体的意义。比如在帮助孤寡老人的公益活动中,孩子们一起为老人打扫房间、表演节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树立起互相帮助的意识,体会到合作的力量。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孩子从一开始羞涩不敢开口宣传环保知识,到能自信地向路人讲解;从面对老人不知道如何交流,到能亲切地陪老人聊天,他们不断积累互动经验,表达沟通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随着与他人交流的增多,他们越发能发现沟通的重要性,从而在自身需求的驱动下主动进行沟通交流。

此时,家长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极为关键。一句 “你今天和小伙伴配合得真好”“你向老人介绍节目时真有礼貌”等,都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转化为他们表达和沟通的信心,进而树立更强的沟通意识。在沟通意识的帮助下,孩子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责任感会更强。当再遇到困难时,他们不再退缩,而是能主动解决问题、积极应对困难,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成长。

沟通意识对孩子成长的深远意义

沟通意识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还能促进孩子性格的更好发展,让孩子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较强的沟通能力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从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问题,及时给予孩子更多帮助与引导。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积极运用沟通方式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环境,乐观面对挫折。沟通意识让孩子以更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主动分享感受和想法,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帮助他们融入集体和美好的生活。培养孩子的沟通意识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需要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实践,让孩子在沟通中茁壮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

作者单位|兰州东方学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