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引领幼儿成长
作者: 蒋晓婕角色游戏:交往能力的培养皿
角色游戏是一项充满趣味性的活动,孩子们借此模仿成人世界,以独特的创造力来展现现实生活。在游戏里,孩子们沉浸于各种角色之中,通过与小伙伴们的互动交流,他们的交往能力得以逐步发展。例如,在“医院”的游戏场景中,“医生”要亲切且专业地询问“病人”的症状,“病人”则需清晰描述自己身体的不舒服。这个你来我往的过程有效地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好习惯。
再来看“过家家”的游戏场景,“爸爸妈妈”需要齐心协力照顾“宝宝”,共同商讨怎样准备丰盛的晚餐、如何安排有趣的家庭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合作,懂得了协商,明白了只有相互配合才能让“家庭”和谐美满。角色游戏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缩影,让孩子们在欢乐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交往能力。
创造有利的游戏环境
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是角色游戏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石。首先,游戏空间要充足,布局要科学合理,清晰地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如温馨的家庭区、琳琅满目的超市区、设施齐全的医院区等,确保孩子们拥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自由的活动和畅快的交流。这样的空间规划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之中。其次,要提供丰富多样且高度逼真的游戏道具,比如在厨房区放置一些小的锅碗瓢盆。真实的道具能够极大地提升孩子们对游戏的投入度,强化他们的代入感。最后,环境的布置也至关重要,要营造出温馨且富有吸引力的氛围,贴上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图片,挂上孩子们充满创意的作品。如此一来,孩子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欢乐游戏天地,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角色游戏中。
引导幼儿选择和扮演角色
选择角色是游戏的起始点,同时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幼儿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生活经验去挑选角色。举例来说,那些经常目睹医生给病人看病场景的孩子,可能内心对医生这一职业充满好奇与向往,于是就会选择扮演医生。在游戏开始前,有时会出现多个孩子都渴望扮演同一个热门角色的情况,此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友好协商、轮流扮演或者开展有趣的比赛等方式来作出决定。这样做能够让孩子们逐渐懂得等待的意义,学会在必要时作出妥协。
在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适当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出色地理解角色的特点和应尽的职责。例如,耐心地告诉“警察”,其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向有困难的人伸出援手。通过这样的引导,幼儿能更深入地理解角色,增强代入感,进而在游戏中更自信、更积极地与小伙伴互动交流,有效地提升交往能力。
鼓励积极的交往互动
鼓励幼儿积极地与同伴展开交流是提升其交往能力的核心要点。积极的交流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他人、表达自我。当孩子们在交流时遭遇困难,教师不妨以参与者的身份适时介入其中,通过亲自示范向幼儿展示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比如可以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们一起做蛋糕怎么样”,用具体的示范给予幼儿直观的引导。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分享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验。在游戏结束后,组织大家围坐成一圈,为每个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在游戏里收获的快乐以及碰到的问题。如此一来,孩子们便能够在分享中不断提升交流能力,收获成长。
巧妙解决游戏中的冲突
在角色游戏里,由于孩子们的个性和想法不同,彼此之间难免会出现冲突。当冲突产生时,教师切勿匆忙评判谁对谁错,应当先给予孩子们自主解决问题的契机。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换位思考,比如可以这样询问:“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想呢?”
有时候,孩子们可能因为年龄小或情绪激动,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就要以公正且客观的态度介入,帮助孩子们仔细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教师要让孩子们清楚地认识到,冲突并非洪水猛兽,不可怕也不可避免。
正确的沟通和处理方式不仅能够化解矛盾,而且能够让彼此加深理解和包容,进而增进友谊,让孩子们在今后的交往中能够更加成熟、自信地应对类似情况。
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教育
角色游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应当巧妙地将这两者有机融合。在生活场景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观察周围人的交往方式。例如,在超市里,引导他们留意人们是怎样挑选商品、如何询问价格以及和售货员交流的;在公园里,引导他们关注小朋友们是怎样相互邀请一起玩耍、如何分享玩具的。当回到课堂时,组织孩子们一起对这些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通过交流,让他们深入思考和理解,从而明白在不同的场景中应该怎样采取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怎样尊重和理解他人。这种结合日常生活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交往的技巧,并将其更好地应用于角色游戏和实际生活中。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翡翠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