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即治愈
沙龙空间
20世纪20年代,沙龙迎来了黄金时代。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Stein)在巴黎举办的沙龙吸引了海明威、毕加索等文化巨匠在此豪饮激辩。如今沙龙热潮回归,如法国安道尔度假村Yobaba Lounge的创始人GertrudKeazor所说:“沙龙是当时的社交媒体,是人们花一晚上时间参加的活动,而如今沉浸式沙龙给每个人更轻松和充足的时间去逐渐沉浸其中。”
在西班牙、肯尼亚和美国蒙大拿州,The Murmuration Collective打造了专属于女性的沙龙,在自然疗愈、人生教练等体验中,帮助她们探索职业和个人成长的新可能;在英国萨默塞特,Lynne Franks创立的Seed Hub同样以社区为中心,为女性创业工作者提供联合工作和交流的空间;2025年春天,位于马拉喀什的Jnane Rumiy将自身所在的历史老宅改造成为沙龙空间,迎来新篇章。
一方面,沙龙最重要的是通过对话搭建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沙龙也是修道式的独处体验,“向内自省后,我们需要暂时抽离出来,与周遭彼此的差异共处,从而消解隔阂,找到真正的共鸣”。


拥抱中年
坐落于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的Modern Elder Academy是全球首家中年智慧学苑,专门为那些希望在人生下半场寻求新机会的人而设立。“作为这个时代的中年人,我们既拥有好奇心,也积累了智慧,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Chip Conley(学院联合创始人、前酒店经营者及Airbnb先锋人物)这样解释他对岁月的理解。
他与Christine Sperber和Jeff Hamaoui共同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五日静修计划,帮助人们将对衰老的恐惧转化为对未来的好奇与探索。在这里,每天有两场研讨会、瑜伽、冥想、海滩漫步、游泳,还有在超舒适的卧室里静听海浪的声音等种种体验,它们可以帮助参与者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远比想象的更具潜力。


治愈手作
针织、木工、陶艺、绘画……这些富有创造力的传统手工艺往往带着冥想般的疗愈效果,如今正成为一种时髦的放松方式。
从巴拿马的刺绣到冰岛的针织,Thread Caravan在全球范围内举办的工作坊让参与者沉浸在传统工艺的魅力中。在希腊安德罗斯岛的The Shapeof the Light静修营,雕塑家Tom von Kaenel带领参与者雕刻大理石修身养性。而在克里特岛,Artful Retreats 通过绘画或陶艺激发内在创造力。创始人兼艺术治疗师Penelope Orfanoudaki认为,“艺术作为疗愈方式,能帮助人们探索自身的挑战、局限、梦想和希望”。
此外,英国康沃尔的The Nest提供“ 艺术家觉醒” 静修,为个人量身打造体验,将艺术创作、日记记录与心理指导、按摩相结合。
声音疗愈
英国科茨沃尔德的钢琴家Christina McMaster将古典音乐结合冥想放松,创作了“躺下聆听”(Lie Down and Listen)疗愈项目,并在伦敦FitzroviaChapel等充满灵性氛围的场所演出,带领参与者进入深层冥想状态。
与此同时,身体工作坊Sanctum创始人Gabriel Olszewski与前芭蕾舞演员Luuk Melisse在身体律动、音乐和编舞中,探索声音疗愈的极致。其独特的动态练习融合昆达里尼瑜伽、武术与原始律动,再借由感官隔离耳机,创造出释放情绪的沉浸式体验,达到深度共鸣。
在White Mirror工作室,先锋声音设计师、睡眠科学教练Tom Middleton将神经科学与声音心理学结合,通过呼吸节奏打造沉浸式体验,帮助舒缓压力,缓解过劳与睡眠障碍。此外,他与伦敦的Surrenne水疗中心合作,推出AI生成式声音疗愈平台,为不同的水疗项目定制专属音乐,让声音成为疗愈之旅的一部分。
重新定义心理咨询
“做心理咨询时,仅仅说出来是不够的。” 伦敦南部Seven Lion Yard的联合创始人、临床心理学家Dr. Madeleine Jago这样说道。在这里,语言疗愈结合团体呼吸训练与修复瑜伽,形成更全面的心理疗愈方式。“我们还需要将其与调动躯体的解决方式结合起来。”
心理治疗师 Jean-Claude Chalmet也认为深度疗愈需要多维度的方法。他提到在巴厘岛,The Place Retreats的疗愈项目使谈话与身体疗愈(如罗尔夫放松疗法和日式针灸)相辅相成,除此之外,The Chelsea PsychologyClinic近期在西班牙伊维萨岛六善酒店等地推出了移动式疗愈包,将普拉提、个性化心理咨询等身体练习纳入治疗体系。
The Held Space将于2025年5月首次推出神经系统重启疗法(NervousSystem Reset),联合创始人Leigh Carrick-Moore说:“我们的方案涵盖多种形式,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适合的部分,并建立属于自己的疗愈工具包。”


创伤修复
围绕哀伤疗愈的精修体验提供了一个帮助人们面对丧亲或创伤带来的情绪波动的支持性环境。“哀伤不是需要被修复的东西,而是需要被见证的过程。”美国作家兼治疗师 David Kessler说道。作为一位曾失去爱子的父亲,他现在通过线上互助小组与培训课程,帮助更多人走出阴影,重新找回生命的意义。在Grief Alchemy,Nici Harrison策划了五天的疗愈圈与线上静修,专注于通过深度的身心、仪式练习和休息调整来抚慰人们的哀伤情绪。
意大利南蒂罗尔的Preidlhof温泉度假村坐落在风景壮美的山谷之中。在这里,意大利疗愈师Stefano Battaglia结合冥想式身体疗法、水疗按摩及其他身体觉察练习,帮助人们释放长期积压的情绪创伤。美国亚利桑那州的Canyon Ranch一直是全球最佳健康疗愈地之一,这里有专门为因悲伤而身心俱疲的访客设计的恢复方案,帮助人们回归身心平衡。
在摩洛哥和英国,治疗师Josh Dickson运营着冲浪疗愈(Surf Therapy)及创伤修复静修。他相信,当正念冲浪与心理疗愈、文化体验相结合时,其对心理的益处远比想象中更加深远。

唤醒原始能量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治疗师Arthur Janov曾提出“呐喊”可用于缓解从焦虑到哮喘等一系列问题。如今,这一疗法比以往更加流行。
在英国的Broughton Sanctuary,七天制的个人成长静修项目Path ofLove邀请参与者置身于原始森林与荒原,尽情释放内心积压的情绪。如果你更偏好短时且不受拘束的情绪宣泄,Armathwaite Hall Hotel and Spa的“半日逃离包”中可以加入呐喊疗法的部分。
以“神圣愤怒仪式(Sacred Rage Rituals)”在TikTok走红的Mia Banducci则在苏格兰、爱尔兰、法国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地举办了工作坊,引导参与者唤醒内在的原始能量。相较之下,The Dreaming(由歌手CharlotteChurch在威尔士创办)采用温和但深具力量的灵魂颂歌疗愈方式,在如先祖的古老仪式中帮助人们重新找回自我,与自身根源建立连接。

科技与传统
一家全新开创性的女性健康俱乐部正在阿布扎比艾莉姆岛(Al ReemIsland)掀起热潮。Kintsugi Space是一座有七层楼的简约现代联排别墅,提供由意大利传奇水疗策划师 Patrizia Bortolin精心打造,将前沿科技、量子诊断、振动能量疗愈与古老疗法相结合的全新综合健康体验。
这里提供帮助释放阻滞情绪的Chi Nei Tsang腹部按摩疗法、睡眠瑜伽Nidra、声音疗愈、香氛土耳其浴(hammam)和日式温泉(onsen)。此外,高科技疗愈设备包括 Slim Pod塑形舱、高压氧舱(有助于细胞修复),以及Koeppe机——这一设备曾被 NASA用于缓解微小肌肉紧张,并帮助调整姿势。
其他设施还包括“幸福空间(Happiness Room)”、游泳池、冥想区、瑜伽和祷告区域,以及一座令人惊艳的艺术收藏馆。此外,知名美容师AnastasiaAchilleos在这里提供深度颅骶按摩(craniosacral holds)和筋膜释放,以帮助人们完成深层次的情绪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