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科大讯飞分拆上市,抢占AI医疗风口

作者: 鲍有斌

作为“港股医疗大模型第一股”,讯飞医疗产品包括智医助理、慢病管理、医院服务和患者服务等。虽然其2023年收入排名中国AI医疗行业第一,但市场份额仅为5.9%,营收成长性也不及行业整体水平。从2021年末融资至2024年末上市,其估值增加不到三成,速度缓慢。

讯飞医疗上市前的两轮股权融资中,其母公司科大讯飞是主要输血者,但布局大模型需要高投入,科大讯飞近年现金流吃紧,亦自顾不暇。讯飞医疗通过港股打开新融资通道,IPO募资额不到5亿元,在AI医疗领域和阿里、京东等众多科技巨头同场竞技,是否能笑到最后,尚难预料。

千亿科大讯飞分拆上市,抢占AI医疗风口0

越来越多A股企业将旗下的创新业务分拆上市。

安防龙头海康威视(002415)力推旗下智能家居服务及物联网云平台⸺萤石网络(688475)于2022年12月率先登陆科创板,后又计划推动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板块⸺海康机器人于创业板上市。

2024年末,AI头部企业科大讯飞(002230)子公司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讯飞医疗”,02506.HK)成功挂牌港交所,至2月末,市值一度接近200亿港元,比发行市值增加一倍。

无论是A拆A,亦或是A拆H,子公司独立上市,讯飞医疗既可为自身打开新融资通道,获取更多发展资金,加快跑马圈地,也能为母公司获取第二增长曲线提供支撑,而员工受益于持股计划,亦能收获不菲身家。从讯飞医疗看,其大约150名员工通过持股平台分享股权激励财富,人均持股市值千万元,有多位高层持股市值过亿。

母公司领投最后两轮,讯飞医疗港股募资,决战大模型

早在2021年8月,科大讯飞就曾筹划分拆讯飞医疗赴港上市,但后续并无太多进展,这或与其需要继续探索、完善商业模式有关。

2024年1月初,科大讯飞发布公告称,将分拆讯飞医疗至港交所上市。当月末,讯飞医疗递交招股书,华泰国际、广发证券(香港)、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7月,讯飞医疗更新材料,年末通过聆讯。2024年12月30日,讯飞医疗成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是港股2024年三个收官IPO之一。

讯飞医疗此次IPO共发售703.55万股新股,占发行完成后总股本的5.82%,每股发售价为82.8港元(约合76.66元人民币),募集资金总额5.83亿港元,净额5.07亿港元(人民币4.8亿元)。

讯飞医疗此次IPO引入五名基石投资者,合计斥资3557万美元(2.77亿港元)认购334.2万股,占发售股份的47.5%,占发售完成后总股份的2.76%。这也意味着,讯飞医疗IPO后短期内流动股较少,有利于股价稳定。

IPO前,讯飞医疗募资主要发生在2021年12月以及2023年12月,合计募资6.1亿元。其控股股东科大讯飞全力支持,合计出资4.3亿元,占讯飞医疗两轮融资总额的七成以上,是主要输血者。这和其他明星企业的募资节奏差异较大,它们在上市前的2―3轮募资,通常是市场风投机构接续入局,原始股东择机部分退出。

科大讯飞早在2008年5月就完成IPO,上市后累计股权募资约195亿元。但其自我造血能力不尽如人意,上市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累计仅为92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77亿元,明显低于募资额。2022年至2023年,其总营收虽达到200亿元级别,但净利润仅有5亿―6亿元规模,且在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3.4亿元。

因此,科大讯飞自身的家底也不阔绰,难以持续为讯飞医疗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讯飞医疗持续亏损,经营净现金流亦多年为负,至2024年6月末,其账面货币资金还剩1亿元,同时,短期借贷和长期借贷当期到期规模1.7亿元,资金链较为紧绷,通过资本市场打开新融资通道已刻不容缓。在港股募资近5亿元,让讯飞医疗资金压力大大缓解。

讯飞医疗摘下“港股医疗大模型第一股”名号,其发行市值达100亿港元(93亿元人民币),早期投资者收益可观,最后一轮投资者收益乏善可陈。

近3年估值增加缓慢,安徽国资斩获超200倍收益

讯飞医疗成立于2016年5月,注册股本2500万元,由科大讯飞、安徽科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科讯创投”)分别持股55%、25%,此外,鹿晓亮等员工合计持有20%股权。这也就是说,创立伊始,讯飞医疗就留出两成股权作为员工激励。

2017年8月,科大讯飞创始人之一、现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胡国平,向讯飞医疗增资196万元注册资本,总代价约为206万元,占股7.27%,此时讯飞医疗的估值为2833万元。

2020年2月和8月,科讯创投将讯飞医疗3%、1%的注册资本分别转让给天正投资、淄博集智,总代价分别为6000万元、2000万元。此时,讯飞医疗的估值急速上升至20亿元,和3年前相比,增加近70倍。

2021年11月,科讯创投将讯飞医疗0.7143%及1.6571%的注册股本再次转让给天正投资及淄博集智,代价分别为5000万元及11600万元。此时,讯飞医疗估值为70亿元,与一年多前相比,增加2.5倍。科讯创投则通过两次转让股权,成功套现2.46亿元。

同时,胡国平将注册股本的0.7143%、0.7143%及0.2857%分别转让给合肥同创、讯飞海河及科讯连山,总代价分别为5000万元、5000万元及2000万元。胡国平成功套现1.2亿元后,还持有讯飞医疗约5.56%股份。

上述新老股东之间的股份转让,讯飞医疗并未进账1分钱。随后,其展开两轮股权融资,为公司发展补血。

2021年12月,科大讯飞、上海水遥及国科瑞华分别认购讯飞医疗新注册股本约3.38%、1.35%及0.68%,总代价分别为2.5亿元、1亿元及0.5亿元。此时,讯飞医疗估值约为74亿元,和一个月前相差不大。就在当月,讯飞医疗完成股改。

2022年6月,讯飞医疗完成资本化发行,按照现有股份每1股发行2股新股份,总股本从3700万股增加至大约1.11亿股。

千亿科大讯飞分拆上市,抢占AI医疗风口1
讯飞医疗成立之时,科大讯飞持股55%。

讯飞医疗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23年12月。科大讯飞、海南跃马分别以1.8亿元、3000万元认购其新发行股份的2.14%、0.36%,对讯飞医疗估值为84亿元,和大约两年前相比,估值提升约14%。

两轮融资中,科大讯飞连续领投,合计出资4.3亿元,牢牢掌控了讯飞医疗实控权。

2023年12月,胡国平将1.189%股份转给安徽言知(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合计持股近七成),作价1亿元;科讯创投将0.178%股份转给讯飞海河,作价1500万元。

讯飞医疗上市后主要股东中,科大讯飞持股49.42%,合肥正升持股16.11%,科讯创投持股14.43%,胡国平持股约3.71%;招商局中国基金通过天正投资,持股3.23%(图1)。

其余股东中,韩笑通过淄博集智、共青城汇智合计持股2.31%,上海水遥持股1.24%,讯飞海河持股0.79%,国科瑞华持股0.62%,合肥同创持股0.62%,海南跃马持股0.34%,科讯连山持股0.25%,其他公众股东持股5.82%。

在讯飞医疗IPO前,科讯创投就通过股权转让套现2.61亿元,加上持股市值13.42亿元,总账面收益超过16亿元,对应初始持股成本625万元,收益率超过250倍。

根据企查查资料,科讯创投的最大LP是安徽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安徽开发投资”),持有49.83%份额,其为安徽省政府通过安徽信保全资持有(图2)。安徽开发投资还在科讯创投的小股东科讯睿进中持有10%份额,即使不考虑这部分权益,其也可以通过初始310多万元投资(注册资本625万元近一半),获得近8亿元收益,若按业内GP收取20%超额收益的惯例测算,安徽开发投资作为大LP的账面收益率也将超过200倍。

经此一役,安徽国资风投再次贡献一个超百倍回报的经典案例。

讯飞海河的最大LP是海河基金,持股49%,其主要受益人是天津市财政局;科大讯飞不仅持有讯飞海河25%的LP份额,还持有海河基金的GP(天津科讯)25%份额。

图1:讯飞医疗IPO后前五大股东合计持股大约87%

千亿科大讯飞分拆上市,抢占AI医疗风口2
数据来源:《新财富》杂志根据Wind整理

图2:安徽省国资在科讯创投持有近半权益

千亿科大讯飞分拆上市,抢占AI医疗风口3
数据来源:《新财富》杂志根据企查查整理

以讯飞医疗发行市值10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93亿元)测算,较早入场的天正投资,持股市值大约是3亿元,和持股成本1.1亿元相比,约5年时间的账面收益率为173%,表现尚可。2021年入场的国科瑞华,账面收益率约15%,大约和资金成本相差无几,也就是保本。

讯飞医疗的估值最近3年增长趋缓,和其成长性息息相关。

成长性低于行业整体,应收款高企、高研发投入致持续亏损

2021年11月讯飞医疗融资时估值70亿元,至IPO时市值93亿元,3年时间仅增值三成左右。AI、大模型概念近几年风靡全球,讯飞医疗的估值涨幅,似乎和整个行业的火热不相匹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18亿元增至2022年的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9%,且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3110亿元,2022年至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6.6%。

按收入计,2023年,讯飞医疗在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5.9%,第二名紧跟其后,占据了5.5%市场,第三名占据1.8%市场。整体看,该市场群雄并起,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联影医疗(688271)、卫宁健康(300253)、云知声、数坤科技等。讯飞医疗虽位列行业第一,但并未和竞争对手拉开显著差距。

2022年、2023年,讯飞医疗实现营收4.72亿元、5.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7%、17.9%,2024年上半年,其营收为2.29亿元,增长17.8%。最近3个报告期内,讯飞医疗的营收增速明显低于行业的整体成长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讯飞医疗最近几年估值提升。

讯飞医疗是科大讯飞布局人工智能生态的重要一环,聚焦AI医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受益于科大讯飞在AI市场的领导地位,讯飞医疗较早切入AI医疗赛道。科大讯飞背靠中国科技大学,总部在安徽合肥,也给讯飞医疗早期打磨商业模式提供了极大便捷。

2017年,讯飞医疗与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打造了中国首家智慧医院。刘庆峰后来回顾:“该合作给我们非常宝贵的医疗数据(脱敏后),才使我们人工智能助力医疗开始踏上了正确的道路。”同年,讯飞医疗自研的“智医助理”成为首个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