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邻国的轻武器盛宴:走进乌兹别克斯坦武装力量博物馆(一)
作者: 陈逢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及军事概况
乌兹别克斯坦(以下简称乌国)位于中亚地区,为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8月31日脱离苏联宣布独立,并于同年12月12日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
乌国是世界唯二的“双重内陆国”之一(即自身和所有邻国都是内陆国,另一个是列支敦士登),紧邻常年局势动荡且战乱不断的阿富汗,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趁着苏联解体的极度混乱时期在中亚四处煽动“颜色革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总统卡里莫夫(自1991年上任执政直到2016年去世)一直以来都将壮大国防力量视为政府的重要任务。1992年1月起,乌国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成立一支相当于苏联内卫部队的国民警卫队,以及陆军一个摩托化步兵师,空军两个航空兵团和一个防空团。
同年7月,乌国国防部成立,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成年男性服役期为18个月,大学毕业生为12个月,完成义务兵役的士兵则转为预备役。目前乌国包括准军事部队在内的现役军人约74000人。


作为双重内陆国,乌国进出口严重依赖伊朗的阿巴斯港,向本国内陆运输还需借道哈萨克斯坦,故近年来乌国极力向我国靠拢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我国首个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为了加深双方经贸合作同时带动旅游业发展,乌国于2022年起宣布对中国公民单方面免签10天,又与我国签署互免签证协定延长至30天,在此背景下,笔者于2024年9月踏上前往乌国的旅程。
乌兹别克斯坦武装力量博物馆概况
武装力量博物馆位于乌国首都塔什干市的国防部附近,门口竖立一尊显眼的纪念碑,描绘一位身着礼服的军人单膝跪地亲吻国旗的形象。这一动作师承自苏军,苏军新兵入伍时都需单膝跪地并亲吻军旗的一角以示忠诚,目前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军队大多保留着这一传统。
此行的目的地之一便是该武装力量博物馆。头天晚上稍作攻略,次日一早便和翻译一同乘出租车来到博物馆,馆内除了几位工作人员外并无其他人,需支付75000索姆(乌国货币单位,约合人民币42元)购买门票和拍照许可(乌国的博物馆部分需要付钱才能拍照)。乌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目前军队使用的装备仍是以苏联时期制造的库存为主,博物馆虽然不大但也算是诚意满满,时间跨度极大,从沙俄时期一直到现代,几乎拿出了这个国家拥有的所有种类轻武器,并在旁边摆上配用枪弹并列展示,还不乏罕见藏品。
冷战时期及当代



冷战时期,乌国是苏联在中亚地区的军事重镇,亦是苏军入侵阿富汗时前进基地,苏联解体后乌国接收了当地驻军的海量装备,轻武器作为步兵的生命,自然包含在内。
PSM紧凑型半自动手枪

1969年,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KGB,通称“克格勃”)提出要为便衣特工设计一款比马卡洛夫更加小巧方便隐蔽携带的袖珍手枪,具体要求是:手掌大小,厚度与标准火柴盒(厚度17mm)相同,质量不得超过0.5kg,而且需要在近距离(主要是室内环境)射击时有效对付软质防弹衣。中央精密机械工程研究院的设计师在参考了6.35×16mmSR和7.65×17mmSR两种枪弹后,研制出5.45×18mmMPTs手枪弹,军方正式定型为7N7。这是一种小口径手枪弹,采用瓶形弹壳以便能在较短的弹壳内容纳较多的发射药,全弹长24.9mm,全弹质量4.8g,弹头质量2.55g,发射药量0.17g。弹心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钢制侵彻体,后半部为配重的铅柱。这种小口径手枪弹有较好的侵彻性能,可在近距离(约5~6m)穿透软质防弹衣,其性能甚至超越了与之相同等级的.22LR和.25ACP弹。但该弹也有因枪口初速低而导致的杀伤力和停止作用偏弱的缺点。以这种新型弹为基础,中央精密机械工程研究院的设计师拉什涅夫、萨麦里和库里果夫研制出一种新型手枪,命名为PSM(即俄语“紧凑型半自动手枪”的缩写)。
PSM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扳机为双动设计,保险装置与套筒一体化。较特别的是,此枪套筒虽没有外置的卡槽,却仍然有空仓挂机功能,这一点与瓦尔特PP/PPK手枪较为相似。PSM大部分零件由钢制成,握把护板则由薄铝板制成(较新生产的型号使用硬质塑料)。
目前PSM仍然服役于苏联各加盟国的警察部队和情报机关中,前东德秘密特警部队“人民警察第9勤务连”曾引进大量东西方枪械,也包括该枪,目前俄罗斯还有发射.25ACP弹的出口型号IZH-75。
斯捷奇金APS/APB冲锋手枪
APS是由伊戈尔·雅科夫列维奇·斯捷奇金设计的全自动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套筒左后侧设有快慢机,以调节射击模式,弹匣容弹量20发,发射9×18mm马卡洛夫手枪弹。该枪最初设计旨在为坦克兵、空军机组人员提供一种便携且火力较为强大的近距离自卫武器,于1951年同马卡洛夫PM手枪一同进入苏军服役。
APS冲锋手枪配有一个木制枪套,握把后侧设有一卡槽,枪套除了可以收纳枪支以外还可以翻转过来将前端接头插入卡槽作为枪托使用,增加全自动射击时的稳定性,这个设计与曾为中国抗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的毛瑟C96(俗称“驳壳枪”“盒子炮”)的全自动版本(M1932)一模一样。
由于其霸气的外观,APS曾经出现在包括日本动漫《黑礁》在内的多部影视作品中。但实际上APS是一种很笨重的武器,首先其自身质量和尺寸比当时的主流军用手枪大得多,再加上木制枪套更显得笨重,当更为实用的AKS-74U短突击步枪出现后,其被迅速取代。但该枪目前依然活跃在一些特种部队中。



APB则是专为特种部队开发的衍生型,其相对于APS的主要区别是枪口增加螺纹,以安装消声器,木制枪盒被改为一个可拆卸的钢丝枪托,武装力量馆亦收藏一支,但馆藏的APS、APB的枪套、枪托都已不知去向。
奇怪的老AK步枪

参观步枪与轻机枪部分时,笔者看到一支奇怪的老AK,解说牌注释为AK47,但这支AK却有AKM第三型才具备的斜切口防跳器。笔者研究一番后,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支嫁接了AKM第三型枪口防跳器的AK47。原因有3点:一是其机匣依然是铣削机匣而非AKM的冲铆机匣,机匣盖上也未见AKM应有的加强筋。二是AKM的枪托上沿应与机匣盖上沿平行,而展出的这支枪枪托呈下垂状。三是AKM的护手两侧有凸出部,方便射手在全自动射击时更舒适地握持武器,而展出的这支枪的护手却没有凸出部。(待续)
编辑/丁涌强
下期预告
下期呈现乌国曾使用的火箭筒以及二战时期及以前使用的轻武器,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