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腿麻 是不是麻醉打坏了

作者: 田中根

一部分使用无痛分娩技术的顺产产妇、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分娩后会出现大腿麻木、无力的感觉。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麻醉没打好”。那么,产后大腿麻木,真的是麻醉药物导致的吗?

多数产后腿麻与分娩麻醉无关

1.麻醉效果尚未消退

分娩过程中,合理应用麻醉药物能够发挥镇痛作用,提高产妇的舒适感。分娩后,麻醉药物的作用短时间内没有完全消退,产妇大腿可能有些麻木。但这种感觉通常不会持续太长时间。麻醉药物被完全代谢后,症状会逐渐消退。

2.麻醉导致的神经机械性损伤

极少数情况下,麻醉操作可能误伤产妇的局部神经,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神经损害,使相应部位出现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但是,发生这种意外的可能性很小。绝大多数产后腿麻与分娩麻醉操作无关。

以下原因可能诱发产后腿麻

1.生产过程中,产妇局部神经受压、发生损伤

顺产和剖宫产过程中,产妇要长时间维持一个特定体位,如侧卧位、屈膝仰卧位等。胎头下降、胎儿娩出也可能压迫产妇盆腔,某些神经受到持续挤压或过度牵拉,可能造成骨盆内及下肢周围神经的短暂性功能障碍。产妇的血液和神经因缺氧而发生功能减弱,会引发神经系统的迟钝反应,引起大腿麻木等症状。

以顺产为例,产妇需长时间保持仰卧位,并屈髋、屈膝。产妇的髋关节处于过度屈曲状态,容易使股外侧皮神经受压。分娩时,腹压增高使髋关节附近的肌肉、筋膜、皮下脂肪等组织受到挤压。这会进一步加剧股外侧皮神经受压,导致产妇出现大腿外侧麻木、刺痛、触觉减退等症状。

此外,胎头下降可能压迫骶骨神经丛,引起坐骨神经功能受损,让产妇出现臀部、大腿后侧、小腿、足部疼痛、麻木或感觉减退等症状。如果分娩时产妇过度用力、腹压急剧升高,也可能使腰骶神经根受压、发生损伤,引发腰骶部、会阴、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以及麻木、触觉减退、肌力下降等症状。

对于剖宫产产妇来说,分娩时需较长时间卧于手术台上,双下肢呈轻度外展外旋位。这种体位可能导致臀中肌、臀小肌受压迫,累及臀上神经和坐骨神经,引发下肢远端麻木。

2.分娩后激素水平发生变化

妊娠期女性体内的孕激素、雌激素水平升高,松弛素分泌增加,会使骨盆韧带松弛、关节活动度增大,为胎儿娩出提供空间。分娩后,这些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会引起骨盆、下肢关节、韧带、肌肉、神经发生较大的生理变化,可能导致腰骶部及下肢酸痛、麻木等不适。

比如,研究发现,孕激素可影响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显著降低妊娠晚期女性的腓肠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分娩后,孕激素水平下降,产妇很有可能发生下肢深部感觉障碍,患者表现为下肢远端麻木、触觉减退等。

3.产后缺乏运动、过度劳累

产妇分娩后长时间卧床休息,肢体长期处于制动状态,可能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影响神经传导功能,腿部出现麻木感。同时,产后妈妈如果过于劳累,频繁哺乳、抱宝宝、换尿布等,可能增加腰部负荷,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

产后大腿麻能恢复吗?

大多数情况下,产后大腿麻是暂时性的,产妇通过自我调理一般可以逐渐恢复。不过,部分发生局部神经受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产妇,需要及时治疗,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1.麻醉药物引起的大腿麻木,产妇可自行恢复

对于麻醉药物导致的大腿麻木症状,随着药物逐渐代谢,不适症状可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需要家属注意的是,长效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可持续至产后24小时。产妇在麻醉效果未消退前,应避免下床活动,以免跌倒受伤。

2.分娩体态、激素水平变化等引起的大腿麻木,产妇可自行恢复

因分娩体态导致神经短暂被挤压,所引发的神经轻度损伤,一般可在产后数周内逐渐恢复。孕产期的激素变化引起的周围神经传导功能改变,随着各项激素水平恢复正常,麻木、触觉减退等症状通常可在产后3个月内逐渐消失。产后因活动减少、姿势不当等原因导致的下肢麻木,大多为一过性的。通过早期下床活动、保持正确的体态、常做踝泵运动等,可以避免局部血液淤滞,减轻肢体麻木症状。

3.神经重度损伤导致的大腿麻木,必须及时治疗

对于分娩过程中过度挤压等因素导致的严重神经损伤,产妇可遵医嘱接受口服营养神经类药物、手术减压等治疗,在数月内使症状得到缓解。个别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如果腰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肢感觉异常、疼痛加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预防与治疗建议

1.合理使用分娩镇痛

虽然分娩镇痛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很小,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感染、脊柱解剖异常等情况的产妇必须谨慎选择。麻醉医师会综合评估产妇的身体状况,为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剂量,将并发症的风险降至最低。

2.出现不适时及时就诊

如果产后大腿麻木症状持续时间长,或伴随剧烈疼痛、下肢乏力、活动受阻等状况,产妇应及时告知医师,进行相应检查,以便及时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3.适当运动,调整体态

产妇身体条件允许时,应避免长时间卧床,可在家人搀扶下尽早下床活动,如进行床边站立、原地踏步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产妇也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尝试盆底肌训练等产后康复运动,以增强局部肌肉张力,维护骨盆内脏器的正常解剖位置,减轻腰骶及周围神经根的牵拉压迫。

建议选择合适高度的哺乳椅、尿布台等辅助工具,提高日常家务活动的舒适性。侧卧哺乳时,可在两腿之间垫一软枕,使脊柱保持平直,使盆骨处于中立位,以预防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状。同时,新手妈妈日常活动中要保持正确体态,避免长时间弯腰、盘腿、跷二郎腿等不良姿势,防止局部神经、肌肉持续受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