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宫究竟是什么模样

作者: 马志飞

作为一部充满想象力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西游记》不仅精心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描绘了一座座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宫殿建筑。其中,龙王的宫殿—水晶宫无疑是最神秘莫测、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之一。

水晶宫究竟什么样?它的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龙王的神秘宫殿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龙王所居住的水下宫殿由晶莹剔透的水晶建成,宫殿内装饰着各种宝石和珍稀材料,其华美壮观程度让人难以置信,故名水晶宫。

水晶宫在《西游记》中多次出现,其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三回。书中描述,美猴王自从学艺归来,每日率领猴子猴孙操演武艺、舞枪弄棒,然而,他自己没有一件趁手的兵器。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四位见多识广的老猴上前献计,建议他前往东海龙宫寻宝。于是,美猴王跳至桥头,使一个闭水法,捻着诀,扑地钻入波中,分开水路,径直闯入那东洋海底的水晶宫。

从美猴王借兵器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水晶宫里藏有许多奇珍异宝,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海底宝库”。之后,《西游记》又在洪江口龙王收留陈光蕊的魂魄、泾河龙王触犯天条而被处斩、猪八戒从乌鸡国井龙王那里驮出国王尸首、孙悟空寻求西海龙王敖顺的帮助以捉拿小鼍龙等故事情节中多次提到水晶宫,但对水晶宫的模样始终没有给出详细描述。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海龙王还是河龙王,作为水族首领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水晶宫;甚至连官卑职小的井龙王也有自己的水晶宫,这一点令曾经掌管天河八万水兵的猪八戒都感到十分惊讶。《西游记》第三十八回中写到,猪八戒下到乌鸡国的井中寻宝,忽睁眼见有一座牌楼,上有“水晶宫”三个字。八戒大惊道:“罢了!罢了!错走了路了!蹡下海来也!海内有个水晶宫,井里如何有之?”原来,八戒不知此是井龙王的水晶宫。

水晶宫究竟是什么模样0

还有一点令人感到蹊跷,尽管水晶宫是建在水底的宫殿,但它内部似乎是一片没有水的空间。孙悟空每次下水都要使用闭水法,也就是“捻着诀”, 但一踏入水晶宫就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无论是饮茶、谈笑、舞枪弄棒,皆如在陆地上一般。更神奇的是,水晶宫在水里时隐时现,变幻莫测。还是在《西游记》第三十八回,乌鸡国井龙王差两个有力量的夜叉,把国王尸首抬将出去,送到水晶宫门外,猪八戒回头一看,已不见水晶宫门,慌得脚软筋麻。根据这些奇幻的描述,有人认为水晶宫是潜在水底的“异次元空间”,因为有避水珠的保护而能够独立于水体之外,也能像“溶解”在水中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为什么人们总是把龙王的宫殿想象成华丽且充满奇幻色彩的水晶宫?这或许与古人对水晶的认识有关。龙王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神祇,能够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被视为吉祥、力量和权威的象征,其居所自然应当体现出非凡的华贵与威严;而水晶被誉为“水精”,在古人眼里,它是千年积雪、万年寒冰变成的美玉,是“水的精灵”,带有神秘、纯净和超凡脱俗的特质,用它来建造龙王的宫殿,恰好与龙王的高贵身份相契合。对于龙王水晶宫的想象,在人们的文化认知中几乎已经成了定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种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以及影视作品的广泛传播。如何在影视作品中展现水晶宫富丽堂皇的景象和晶莹剔透的质感,却是一个难题。在拍摄86版电视剧《西游记》时,由于不具备水下拍摄条件,剧组巧妙地利用了一个大号的鱼缸来模拟海底世界,演员们在鱼缸后面表演,摄影师则通过特定的角度和镜头捕捉这些画面。剧组的这一创新举措成功地展现出水晶宫的神秘和美丽,使之成为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经典场景之一。

历史上的水晶宫

古人对水晶宫的描绘由来已久,并将对水晶宫的浪漫主义想象融入到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中。人们有时用水晶宫来指代传说中龙王的宫殿,如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的“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便是将洞庭湖上的波涛声比拟为龙宫中传出的《霓裳羽衣曲》;人们有时用水晶宫指代月宫,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表现了作者对月宫清静自由的追求与向往;人们有时用水晶宫形容清澈明净的湖泊或水域,如南宋诗人苏泂的“行到下菰城畔望,水晶宫阙是湖州”,便是用水晶宫形容湖州清澈如镜的湖面。

不过,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中提到的“十里水晶宫”实有所指。据史料记载,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国君王延翰在福州西湖上跨湖筑室,其室周长十余里,号称“水晶宫”。这座“水晶宫”不仅是一座宫殿,而且包含了亭、台、楼、榭等建筑,福州西湖因此成为闽国国君“携后庭游宴”的场所。

四川成都市中心有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名为摩诃池。据说,这座古代人工湖泊遗迹为隋文帝杨坚第四子蜀王杨秀取土筑城时所留大坑,最初占地约500亩,后逐渐扩展至上千亩。据历史学家考证,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末代皇帝孟昶为了给宠妃花蕊夫人提供夏季避暑之处,命人在摩诃池上建造了一座极其奢华的水晶宫。这座宫殿以楠木为柱、沉香为梁,用珊瑚雕刻成窗花,以碧玉作窗户,四周的墙壁则全部用琉璃镶嵌而成,内外通明,光彩夺目。摩诃池畔还有一项特别的水利设施—转动的水车在盛夏的夜晚将池水提升起来,从水晶宫寝殿的屋顶倾泻而下,形成消暑的人工檐雨。尽管水晶宫作为真实的建筑在历史上存续时间不长,但它体现了孟昶对花蕊夫人的极度宠爱,也成了后蜀王朝衰败的象征,预示了后蜀王朝的最终结局。

水晶宫究竟是什么模样1
琉璃香炉

孟昶建造的水晶宫以琉璃为主要原材料。在我国古代,琉璃也被称为“流离”“瑠璃”,原本指的是一种颜色多样的天然宝石,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指出:“凡琉璃石,与中国水精、占城火齐其类相同,同一精光明透之义。然不产中国,产于西域。”由此可知,琉璃应该是一种产自西域的石英及其他含有二氧化硅的矿物。后来,人们用天然的琉璃石配以其他矿物烧制成各种颜色的玻璃,皆称之为琉璃。《魏书·大月氏传》中记载,有大月氏国的客商来到北魏,自称能够铸造琉璃。在得到北魏朝廷的支持后,大月氏客商在京师利用当地矿石成功铸造出光泽比进口产品还好的琉璃。皇帝命人用这些国产琉璃建造了一座璀璨夺目、光彩照人的行殿,这座建筑能容纳百多人,观者无不惊骇,以为是神明所作。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表明建筑中大规模使用琉璃的记载,也是史书上关于真实的水晶宫的确切记载。

根据我国古代文献的记载,西域有一古国名为“大秦国”。这里所说的大秦并不是人们熟知的秦帝国,而是指罗马帝国。《后汉书·西域传》中记载,该国的宫殿建筑和日常用品十分奢华,“城中有五宫,相去各十里。宫室皆以水精为柱,食器亦然”。如果我们相信史书没有夸张的成分,那罗马帝国的宫殿也堪称如梦似幻的水晶宫。

现实中的水晶宫

从矿物成分看,水晶只不过是透明的石英而已,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矿物之一,但要打造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水晶宫绝非易事。尽管如此,我们无需感到沮丧。在地球上的某些隐秘角落,隐藏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地质奇观,它们像水晶宫一样魅力四射,虽比不上神话传说中的龙宫,却以其独有的魅力激发了人们对于水晶宫的无尽想象。

在这些地质奇观中,冰洞最像水晶宫。在山西省宁武县一处海拔约2300米的山顶附近,隐匿着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冰洞。这处冰洞的洞口垂直于地面,呈圆形。春夏时节,洞外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洞内却寒气逼人,冰层厚达数米,冰笋、冰柱、冰幔、冰瀑布随处可见,在五彩灯光的映照下,晶莹剔透的冰层宛如宝石般璀璨,酷似《西游记》中的水晶宫,令人眼花缭乱。更让人称奇的是,越往洞内深处走,温度越低,冰层越厚,这种奇特的“地热负异常现象”使得宁武冰洞成为地质学上的一个谜团。地质学家认为,宁武冰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300万年,因此称之为“万年冰洞”。它不仅是国内面积最大、制冷效果最强的冰洞,而且是全球冻土带以外冰体规模最多、最好的垂直洞穴,洞内的每一处景观都如同艺术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令人赞叹不已。

水晶宫究竟是什么模样2
紫水晶

墨西哥也有一处地方被称为“地下水晶宫”,它其实是一座天然的石膏洞。这座石膏洞位于墨西哥奇瓦瓦市的奈卡矿地下约300米深处,如同足球场般大小,与两层楼差不多高。洞内横七竖八地分布着许多犹如利剑般的石膏晶体,它们长短不一,蔚为壮观。这座“宫殿”虽然异常美丽,背后却潜藏着危险:洞内温度高达58℃,异常潮湿炎热,人们进入洞中需全副武装,即便如此,停留时间也不能超过20分钟。地质学家研究发现,这些巨无霸石膏晶体是由地下热水中的矿物质沉淀而成。经过几十万年的缓慢生长,有的晶体长达11米、重达55吨。如今,这些晶体已停止生长,洞穴也因采矿抽水而遭受破坏,部分晶体甚至由于遭受腐蚀而产生裂纹。

水晶宫究竟是什么模样3
墨西哥奈卡水晶洞堪称一座“地下水晶宫”

此外,波兰克拉科夫市著名的地下盐洞、新西兰北岛的怀托摩萤火虫洞、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地下溶洞等,也都因为内部的奇幻景观和晶莹剔透的矿物晶体而被游客冠以“水晶宫”之名。它们都是漫长岁月中不可复制的奇迹,承载着地球的历史与变迁的奥秘,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伴随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那些关于水晶宫的传奇故事也将在现实世界中继续书写下去。

水晶宫究竟是什么模样4
波兰克拉科夫市著名的维利奇卡盐矿地下教堂全部由盐建造
水晶宫究竟是什么模样5
新西兰北岛的怀托摩萤火虫洞
水晶宫究竟是什么模样6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水晶宫”地下溶洞内景

【责任编辑】赵 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