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最美的瞬间

作者: 云中

三月的北国,冰雪初融,万物复苏。在黑龙江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春天的生机不仅隐藏于抽芽的枝头与解冻的江河之上,更涌动在无数奋斗者前行的身影之中。

用热情融化寒冰,以匠心铸造筋骨,春风唤醒沉睡的沃土,春意也将“尔滨”推向世界,绽放青春,梦想在三月展开笑颜……这些交织成新时代的奋进画卷,成为这个春天里最美的风景。

第九届亚冬会的圣火虽已熄灭,但志愿者的故事仍在冰城传颂。哈尔滨冰球馆有志愿者570人,分别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11所院校。他们在体育竞赛、观众服务、媒体运行等285个岗位上,用专业与热情为赛事护航。 冰球馆志愿者杨涵元与父亲上演“父子接力”——父亲在亚布力赛区保障赛事,儿子在冰球馆维护秩序。除夕夜仅能通过视频“云团聚”,他们说:“守护同一份责任,就是最特别的团圆。”冰球馆观众服务岗的志愿者王立佳,休息时仍通过社交平台解答游客疑问,将亚冬会的温暖延伸到线上。而在哈尔滨西站,大学生志愿者们早已成为城市名片。哈尔滨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贾镇铭以625小时的服务时长成为“活地图”,齐齐哈尔大学的张悦用529小时的付出感动着旅客……志愿者们用他们的奉献与服务让志愿精神传遍四海。

春天是机器轰鸣的协奏曲,老工业区迸发出新活力。随着新年的钟声渐渐远去,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迎来了新春开工的新征程,生产战线上一个个火热的场景汇聚成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磅礴力量。祖国最北的石油人,在边境线上树立起了大庆标杆。扎根祖国北疆23年,为海拉尔油田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们就是呼伦贝尔分公司贝301作业区的石油人。作为大庆第一个“走出去”的跨省开发油田,贝301作业区员工扎根这片草原,他们把青春献给作业区,常年奔波于两省三地,在无霜期仅103天的极寒之地辛勤耕耘,在北疆草原书写壮美的石油故事。

北大荒的春播画卷正徐徐展开。农机手们驾驶着智能化设备驰骋田野,北斗导航系统精准定位播种,5G物联网实时监测墒情。黑土地上,青年农业技术员深入田间,推广节水灌溉与有机种植,将“中国饭碗”装得更满更稳。电商培训、直播带货热火朝天,让北大荒食品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走进千家万户。在宝泉岭农场的备春耕工作中,种子订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农场精心挑选了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种子,为春耕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海林农场第二管理区晒场内,一台台铲车正在向脱粒机内运送玉米棒,种植户们抓住当前晴好天气,尽快将手中的余粮变现,为春耕生产提供保障。二道河农场各管理区党员干部通过电话通知、手机短信、微信群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粮食收购政策,并及时发布粮食价格的动态信息,让种植户加快资金回笼速度,全心投入备耕生产工作中。

三月的哈尔滨,告别冬的严寒。防洪纪念塔下,“亚冬遗产科普”吸引了众多目光,将赛事精神融入城市记忆,冰城哈尔滨乘着第九届亚冬会的“东风”,抢抓“后亚冬”时代新机遇,加快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旅游度假胜地、冰雪经济高地。经历了寒冬,龙江的春日盛景更加明媚,2025年,黑龙江省优化旅游公共服务,持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让游客游得放心、舒心、开心。北国的春日浪漫,尽在大美龙江。

“共青团号”G1202次列车跨越2422公里,历时12小时56分钟,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为无数旅客铺就了一条温馨旅途。清晨的哈尔滨西站,高铁学习室内紧张而忙碌,“共青团号”G1202次列车长张馨月正带领乘组召开出乘会议。她号召全体乘务员,以饱满的热情和细致的工作为旅客们服务。列车上,乘务员们用五色中国结标记重点旅客,确保他们得到及时贴心的照顾。“共青团号”乘务班组由一群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年轻人组成,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新时代的铁路精神,让团旗更加鲜艳。

从亚冬会场馆到北大荒原野,从工厂车间到冰雪景区,黑龙江的春天因奋斗而绚烂。志愿者的微笑、劳动者的汗水、拼搏者的热忱……共同绘就了新时代的“龙江奋进图”。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个瞬间都在诠释:最美的春天,永远属于那些为梦想不懈奔跑的人。

(编辑·姚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