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牙与阿尔兹海默病之间不为人知的秘密
作者: 任跃君 宋冰冰有研究指出,牙周炎、牙齿脱落与大脑中的海马体萎缩相关,海马体主要负责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当海马体萎缩,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连接被破坏,记忆巩固过程受阻,易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进程。对于轻度牙周炎患者,少一颗牙齿时的海马体萎缩速率增加,相当于大脑衰老近1 岁。
口腔和大脑,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竟然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不正确刷牙,不维护好口腔健康,真的会得阿尔茨海默病吗?
不健康的口腔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影响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会导致其出现记忆力、思维能力及认知功能障碍,最终出现失语、记不住东西、行为改变等症状。除了遗传因素、疾病因素外,为何不健康的口腔也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呢?
●细菌滋生
不正确的刷牙会让口腔成为细菌滋生的“暖床”,各类牙周细菌的大量繁殖会引起口腔的慢性炎症。口腔感染后会滋生大量的牙龈卟啉单胞菌,而这些细菌可以通过脑脊液进入大脑组织,引起神经炎症,进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另外,国外也有研究显示,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发现了可诱导促炎细胞因子和内毒素,它们可以跨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引起神经元和血管的损伤,而这类细胞因子和内毒素也多存在于炎症感染的口腔中。
●缺少咀嚼刺激
牙齿是获取能量的重要工具,我们需要依靠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辅助将吃进去的食物“ 二次加工”进入肠道。牙齿产生的咀嚼刺激对海马体的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如果不好好保护牙齿导致牙齿脱落,海马体谷氨酸的释放也会减少,易导致大脑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进而引起认知障碍。
●营养不良
健康的口腔和健全的牙齿是我们享受美食、充分咀嚼和消化吸收食物的基础。若平时不重视口腔健康,当口腔发生炎症或牙齿缺失时,会影响进食欲望和牙齿咬合力,从而减少了食物的摄入,而食物中维生素B 和维生素C 等微量营养物质可以维持人体的认知功能,此类物质的摄入减少则可能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进一步下降。
由此可见,若忽视口腔健康,任由细菌在口腔中滋生繁衍,则可能会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埋下隐患。而化解这一潜在危机的关键,可从每日认真刷牙、重视口腔卫生做起。
爱牙护牙从正确刷牙开始
根据《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正确刷牙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尽量选择软毛牙刷和含氟的牙膏;用温水刷牙,避免水温过热或过凉刺激到牙齿;在刷牙时应按照水平震颤式刷牙法(又名巴氏刷牙法),可将口腔分为几个区域,如左侧上排、右侧上排、左侧下排、右侧下排;将牙刷呈45°放在牙龈和牙齿之间纵向擦洗,以2~3颗牙为一组开始刷牙,用短距离水平颤动的往返动作在同一个部位至少刷10 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移动,刷毛指向牙齿根部轻微加压并横向擦洗牙齿咬合面,继续拂刷;刷上下前牙内部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分别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拂刷;最后由内向外轻刷舌头表面,让口气保持清新,整个刷牙过程不少于3 分钟。

关于刷牙的十大常见误区
●误区一:牙刷越硬,刷得越用力,牙齿越干净
正确做法:尽量选择软毛牙刷,轻柔地刷能让刷毛和牙膏充分发挥作用,深入牙缝清洁。而硬毛牙刷通常刷毛较粗,难以深入牙齿间隙和牙龈沟等部位,且过度用力刷牙易磨损牙釉质、损伤牙龈。
●误区二:不及时更换牙膏品牌
正确做法:经常更换牙膏种类。由于长时间使用同种牙膏,可能导致某些有害口腔的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丧失牙膏的功效。
●误区三:家人共用牙膏
正确做法:每个人都使用独立牙膏。由于刷牙时会有细菌或者病毒残留于牙刷毛缝内,共用牙膏时,牙膏管口与牙刷接触,细菌或者病毒可能会转移到牙膏上,进而污染他人牙刷,易造成交叉感染。
●误区四:刷牙时间太短
正确做法:每次刷牙至少要三分钟。人一般有28 颗牙齿,每个牙齿需要刷三个面,按刷一个牙面2秒钟也得至少3 分钟。
●误区五:冷水刷牙
正确做法:使用与体温相近的温水来刷牙,以降低牙齿受到的刺激。
●误区六:牙刷长久不换
正确做法:牙刷一般三个月更换一次。若刷毛根部色泽加深,磨损变形宜及时替换,感冒刚痊愈时也应马上换牙刷,此时人体免疫力仍然相对较低,若继续使用感冒期间病毒残留在刷毛上的牙刷,易导致二次感染。
●误区七:饭后立即刷牙
正确做法:若摄入了淀粉、油脂等中性食品,饭后可以马上开始刷牙。但若摄入了柑橘类或含醋类的酸性食品,建议等待约20 分钟后再进行刷牙。酸性食品可能导致牙齿表面的脱钙现象,降低牙釉质的硬度,如果立刻刷牙,可能会导致牙齿受损或产生牙齿过敏反应。
●误区八:晚上不刷牙
正确做法:睡前一定要刷牙,因为唾液中含有大量的溶菌酶、免疫球蛋白以及免疫性抗体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还可以保护口腔卫生。而睡觉时唾液分泌的减少,会间接提升口腔细菌的滋生率,进而增大患口腔疾病的概率。
●误区九:误解刷牙出血
正确做法:及时就医检查。很多人误以为刷牙出血是牙刷刷毛过硬或上火,其实最大的可能是因为牙菌斑、牙结石等污垢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充血、红肿。
●误区十:出现龋齿时不及时就医
正确做法:定期检查口腔。如若出现龋齿,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处理,以防龋坏或发展成牙髓炎,争取做到“预防大于治疗”,提倡每年洗一次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