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殖路上的“绊脚石”慢性子宫内膜炎
作者: 陆桂芳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无症状
子宫内膜炎即子宫内膜的炎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特征是子宫内膜的腺体内会出现微小脓肿或中性粒细胞;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特征则是子宫内膜间质中出现不同数量的浆细胞(浆细胞是活化后的一种淋巴细胞)。
急性子宫内膜炎往往和急性盆腔炎相关,常伴有发热,其诊断和治疗属于急性盆腔炎的范畴;慢性子宫内膜炎则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衣原体、结核杆菌、与宫颈炎和盆腔炎有关的其他微生物)、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宫内节育器等。
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表现相似,都可能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和盆腔痛。相比于急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稍轻,部分患者可能有不正常的阴道流血、白带增多、小腹酸胀或不适感等非特异性症状,很多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不易被发现和诊断。
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影响生育
成功妊娠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不论是自然受孕,还是接受试管婴儿移植的女性,在种植胚胎的时候,子宫内膜应恰好处在“种植窗”这个特殊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子宫内膜会在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下,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从而使它对胚胎的接受度达到最高,最终子宫内膜会对胚胎敞开怀抱,欣然接纳。一旦错过这段时间,胚胎就无法顺利植入。如果处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状态,子宫内膜分泌的细胞因子就会出现失衡,导致子宫内膜对胚胎始终闭门不开,其中的免疫细胞甚至会攻击胚胎,从而导致着床失败。
胚胎植入成功之后,子宫内膜仍然是母体和胚胎之间重要的“桥梁”,胚胎的健康发育依赖于子宫内膜良好的支持。慢性子宫内膜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胚胎的早期发育,这可能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不孕、流产、试管婴儿移植失败的患者,除了需要排查有无遗传、免疫方面的原因,慢性子宫内膜炎也需要考虑在内。
慢性子宫内膜炎如何治疗
目前,抗生素治疗是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案。多西环素作为一种可以广泛覆盖病原菌的抗生素,对常见细菌和支原体感染都有比较好的疗效,通常作为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一线治疗药物。有的患者对多西环素过敏,也可以选择阿奇霉素,它可以覆盖衣原体、常见细菌和支原体,是二线治疗用药。
对子宫内膜的机械性刺激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子宫内膜搔刮术和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搔刮术可以提高妊娠率,特别是对于反复移植失败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比较适宜。宫腔镜检查能发现子宫内膜的微小病变,子宫内膜搔刮术能刮除这些微小病灶,同时对子宫内膜血管生成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子宫内膜血流量,促进子宫内膜更新换代,有利于妊娠时对胚胎提供营养支持,从而有利于胚胎着床。
宫腔灌注,即通过注射器将药物注射进宫腔内,使其作用于子宫内膜,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宫腔灌注抗生素和地塞米松,可以提高妊娠率。其优点是可以直接作用于病损部位,改善宫腔微环境,清除子宫内膜中的炎性细胞,提高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度。